莫道同人不同命,只因做了无用功
莫道同人不同命,只因做了无用功
做同样的事,有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有人却只得吞下失败的苦果。这就是俗话说的“同人不同命”。不知你在发出这个感慨时是否想过,到底是“同人不同命”,还是你不够努力呢?
命运从来就不公平。有的人出生在富贵之家,有的人出生在贫苦之家。后者需要花很多年的努力,才能获得前者唾手可得的东西。如果你不是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就得老老实实去拼命改变自己的命运。古今中外有不少成功人士也曾经是苦孩子。你在抱怨自己命运不好时,他们却在努力挑战世界的偏见,拼命闯出一条道来。
时至今日,关于生育的迷信屡见不鲜。而在巫术横行的古代,有些人一生下来就要遭受世人的白眼。比如“五月子”。
所谓“五月子”,指的是农历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又称“五日子”。生在端午节这一天并不意味着好命,反而是恶命。从先秦时代开始,民俗就认为五月五日出生的男孩会祸害父亲,女孩会祸害母亲。还有一种说法是:“五日子”长到门户那么高的时候,就会祸害自己;没长到时就会祸害父母。因为这个迷信,很多端午节出生的孩子都被当成天生的祸种,不被父母疼爱,甚至遭到遗弃。
但是,并非每个“五月子”都只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悲催人生。也有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打破了世俗偏见,成就了一段佳话。比如,战国四大公子中最先出场的孟尝君。
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贵为齐国丞相,有四十多个儿子。按照宗法制,孟尝君的母亲是贱妾,他又是个“五月子”,不可能继承家业,但他做到了。
当初,靖郭君怕“五月子”害了自己,要求贱妾抛弃孟尝君。但孟尝君的母亲还是偷偷将他养大。直到孟尝君长大成人时,他才在母亲和兄长的引荐下与父亲相认。
靖郭君对孟尝君的母亲大发雷霆:“我让你把这孩子丢了,你怎么敢偷偷把他养大?”
孟尝君对着父亲顿首大拜,然后反问道:“父亲不准母亲养育我,可有什么依据?”
靖郭君说:“五月子不吉利。他们长到跟房门那么高时,就会祸害父母。”
孟尝君反诘道:“请问父亲,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呢,还是由房门决定呢?倘若我的命运由上天来决定,父亲又何须忧心呢?倘若我的命运由房门来决定,那么父亲只要把房门加高到我摸不着的高度就能保平安。”
靖郭君无言以对,只得说:“你不要说了!”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儿子的能言善辩,但多年形成的偏见并未改变。孟尝君以巧妙的说辞迫使父亲承认自己的儿子身份。此后,他没放过任何表现机会。
有一回,孟尝君问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靖郭君回答道:“孙子。”
孟尝君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靖郭君答道:“玄孙。”
孟尝君再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靖郭君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孟尝君话锋一转,说:“父亲做齐国丞相很多年了。到现在已侍奉了三代国君。可是齐国的版图并未扩大,咱们私家却积累了万金财富,门下也没出一位贤能之士。孩儿听说,将军的家族必出新的将军,丞相的家族必出新的丞相。可是看看现在,您的姬妾生活奢靡,绫罗绸缎多得用脚践踏都不觉得可惜,而士人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您的仆奴有吃不完的粱肉,士人却连糠菜都不够吃。然而,您却只想着增加私财,把好处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完全忘记了咱们齐国在天下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自认为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
孟尝君的肺腑之言让父亲幡然醒悟。从此以后,靖郭君让这个“五月子”来管理家业,接待宾客。孟尝君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招揽了许多宾客。随着宾客往来的不断增加,他的贤名传遍了各诸侯国。列国都派出特使到齐国来,请求靖郭君立庶出子孟尝君为继承人。靖郭君欣然同意。这才有了养士三千、名动天下的齐国贤公子孟尝君。
无独有偶,东晋名将王镇恶也是五月五日出身。家人都因为“五月子害父母”的习俗而忌讳,想把他过继给别的家族。但是他的爷爷,前秦军事家、政治家王猛看到孙子的样貌后感到惊奇。他对众人说:“这将是个不平凡的孩子。古代的孟尝君也是‘五月子’,却做了齐国丞相。这孩子在未来会让我们家门兴旺的。”于是,王猛为孙子取名“镇恶”。后来,前秦灭亡,十三岁的王镇恶随着叔父王曜到了东晋,成长为一代名将。
大多数受民俗歧视的“五月子”,只能在周围人的白眼下委屈过活。而孟尝君与王镇恶则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打破了世俗对自己的偏见。特别是孟尝君,俨然成为贤公子的标杆。后世常以“小孟尝”来比喻那些轻利重义、喜好结交豪杰名士的贤达之人。
也许你的起点很低,连普通人都有的条件都没有。但是,只要你不向命运低头,总有改变命运的希望。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但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然而,“同人不同命”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有时候,失败者的确是缺少一点运气。但更多情况是失败者没努力到点上,做了无用功。
齐国的国氏家财万贯,宋国的向氏家徒四壁。向氏不甘贫贱,来到齐国向国氏请教发家致富的秘诀。
国氏说:“我之所以富裕,是因为善于‘偷盗’。当初我也很穷,但自从开始偷盗时,第一年积攒的财产就够自己开支,第二年的生活就十分富足,第三年就家业兴旺了。到后来,我不但富甲一方,还经常救济州里的乡亲……”
向氏还没听完国氏后面的话,就兴高采烈地去做小偷。他非常卖力,跳墙打洞无所不用其极,但凡眼睛能看到、手能触摸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顺手牵羊的。没过多久,向氏就因盗窃被官府问罪,连以前的积蓄都被罚没。他非常恼怒,认为是国氏欺骗了自己,于是登门大骂。
国氏问清原委后,感叹道:“唉!你把‘偷盗’的方法用错了。我偷天时地利,让雨水滋养我的庄稼。偷山石木材来建我的房屋。水中鱼鳖,陆上禽兽,凡是自然界的资源,没有我不偷盗的。这些都是天生出来的东西,并非我原本所有,所以我才说是‘偷盗’。我‘偷盗’自然之物,自然不会有什么灾祸。至于金钱珍宝都是他人积累的财富,哪里是上天赐予你的资源呢?你不偷自然之物,却盗窃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被问罪又能怪谁呢?”
向氏听完这话,羞愧得无地自容。
故事中的俩人都在努力“偷盗”,结果国氏富甲一方,向氏却受牢狱之灾。这真不能说是“同人不同命”,纯属向氏自己做了无用功。其实,国氏所说的“偷盗”,指的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归根结底,无非是勤劳致富。向氏误以为他说的“偷盗”真的是盗窃他人财产,沿着错误的道路努力,最终自食其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一生下来就要与不公平的命运做斗争。无论你是优势一方还是劣势一方,要获得幸福快乐,都不能不付出相应的代价。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个代价就是努力拼搏流下的汗水,屡次挫败带来的痛苦。如果你能挺过去就可以脱胎换骨,扼住命运的咽喉。反之,只能沦为整天抱怨“同人不同命”却又不肯下足功夫的懒惰者。
当你想感慨“同人不同命”时,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真的尽力了吗?自己用的办法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恭喜你找到了真正的差距。然后,与那些成功者做同样的事。假如你真的和成功者一样努力到了点子上,迟早会有同样的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