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只是疏于规划的借口
“没时间”只是疏于规划的借口
越是重大的事情,越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静心思考。没时间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善于规划反而能把有限的时间发挥到极致。
许多人只是被动地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每天活得匆匆忙忙。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在瞎忙和穷忙,却又说自己没时间去想太多。其实,这只是为自己懒于思考找借口罢了。
谁都知道人生宝贵,虚度光阴是最大的浪费。但大多数人并不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包括那些自认为很努力的人。他们每天忙得连轴转,但先拔头筹的往往是那些平时看起来不那么勤奋的人。
其实,那些人未必真的很懒散。也许,他们只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暗自努力。此外,他们对人生的规划恐怕要比你清晰。什么时候该拼命?什么时候该休息?什么地方该充电?什么地方有机遇?你一直没想得太清楚。只是在稀里糊涂地跟着形势走,也不管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不顾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规划不清地忙是穷忙,产生的效益会很低。你的能力逊于他人不要紧,不放弃努力,总能有所长进。但要记住,这个世界上不光是你一个人在努力。如果你不能制订出符合自身情况的规划,再拼命也是事倍功半,白白挥霍原本足以让你脱胎换骨的时间。
齐国孟尝君以喜欢养士著称。他的门客最多时有三千人,不亚于一家大公司。孟尝君挑选门客的思路不同寻常,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收留。所以他的门下不乏鸡鸣狗盗之徒。
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寒,吃不饱饭。他托人请求孟尝君收自己做门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兴趣爱好?”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何一技之长?”冯谖还是说没有。孟尝君笑了,但还是收留了冯谖。
起初,负责门客伙食的人以为孟尝君不看重冯谖,只给他简陋的食物。冯谖对此不满,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有鱼的饭不好吃啊。”这件事很快传入孟尝君耳中,他便吩咐负责门客伙食的人以后给冯谖鱼吃。没多久,冯谖弹剑而歌,说自己出门没车坐很不方便。孟尝君又下令给他配车。但冯谖又抱怨说自己的收入不够养活全家。孟尝君豪爽地资助了他的家用。从此之后,冯谖再没发牢骚。
其他门客都觉得冯谖过分,但孟尝君没有什么不满。他一直就很仗义疏财。
冯谖也有自己的抱负。如何从各有所长的三千门客中脱颖而出,是个颇有挑战性的难题。初次见面时,冯谖并没表现出让孟尝君眼前一亮的特点。他用弹剑而歌的方式要求改善待遇,虽然没能赢得对方的青睐,但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存在感。
有一回,孟尝君想派人去自己的封地薛邑收债,问大家谁精通理财会计。冯谖主动报名。由于手下门客太多,孟尝君一时竟没想起他是谁。孟尝君的左右讥讽道:“就是那个弹剑唱歌讨鱼吃的小子。”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是我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冯谖。
准备出发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完债后,需要买点什么东西带回来吗?”
孟尝君想了想,说:“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就行。”他完全没有料到,冯谖心中有个大胆的计划。
冯谖来到薛邑后把所有欠债的百姓都叫来核对债券。核对完毕后,他谎称奉孟尝君之令将债款赏给大家,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债券。百姓们感激不已,欢呼万岁。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地回府,一大早就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十分惊讶,问:“你怎么回来这么快。债都收完了吗?”
冯谖:“都收完了。”
孟尝君:“先生替我买了哪些东西?”
冯谖说:“您之前说‘买些家中缺少的东西’。我心想,您家里珠宝堆积如山,猎狗与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多得能排列战阵。想来想去,唯独缺少‘仁义’。于是我擅自做主,为您买回了‘仁义’。”
孟尝君一头雾水。
冯谖解释道:“您只有薛邑这么一块小封地。不思体恤百姓,反而像商人一样榨取民利。我为了您的利益考虑,擅自把债款赐还给百姓,销毁了所有的债券。薛邑百姓莫不高呼主君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到的‘仁义’!”
白白丧失一大笔收入,孟尝君一脸不悦地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他从此再也不信任冯谖。
从表面上看,冯谖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但这恰恰在他预料之中,事情依然沿着他的规划演变着。
一年后,齐王猜忌孟尝君,说:“寡人不敢用先王时的老臣为臣。”于是孟尝君被罢免丞相之位,从首都临淄回到封地薛邑。他原本情绪十分低落,却惊奇地发现,在距离薛邑百里的地方,薛邑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在道旁恭迎他。
孟尝君感激地对冯谖说:“我今天才明白先生之前为我买的‘仁义’有多么珍贵了。”
但这仅仅是冯谖计划的第一步。他对孟尝君说:“机智的兔子有三个洞窟才足以免于死难。您现在只有薛邑这一个洞窟,远远谈不上高枕无忧。我愿替您再凿两个洞窟来。”
孟尝君对冯谖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上拨给冯谖五十辆马车、五百斤黄金。
冯谖先去了魏国首都大梁。他一见到魏惠王就说:“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丞相职位。现在哪个诸侯国能抢先一步得到孟尝君,该国就能变得繁荣富强。”
孟尝君名声在外,连秦昭王都曾打算任命他为秦国丞相。魏惠王得知孟尝君赋闲的消息大喜过望,立刻让现任丞相改做上将军,并派出特使携带千斤黄金和一百辆马车,大张旗鼓地邀请孟尝君到魏国当丞相。
紧接着,冯谖又用最快的速度赶回薛邑,与孟尝君商量好了对策。魏国使者以厚礼聘请孟尝君为相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齐国。但魏国使者三次登门拜访,孟尝君都依照冯谖的计谋婉言谢绝。齐王闻讯后非常担心孟尝君真的离齐入魏。因为那样一来,孟尝君的三千门客肯定会离开,敬仰孟尝君的列国游士也会纷纷投奔魏国。那样,齐国将在人才争夺战中彻底落入下风。
于是,齐王急忙派太傅带着一千斤黄金、两乘驷马高车、一把宝剑以及一封书信去拜访孟尝君。齐王在信中说:“寡人做了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听信谗言误解了孟尝君,还请见谅。现在齐国已经被先祖降下灾难。寡人虽然不是什么有德明君,不值得您辅佐,但还是恳请您看在先王宗庙的份上,回来重新执掌大政。”
冯谖劝孟尝君趁机向齐王表示,希望能得到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田氏王族的宗庙。果然,齐王同意了这个请求。薛邑宗庙一竣工,冯谖就对孟尝君说:“我说的三个洞窟悉数完成,主君今后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以后,冯谖成为孟尝君最器重的门客。
在三千门客中,出身贫寒的冯谖最初并不受器重。孟尝君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但冯谖并不满足于吃比他人更粗糙的食物,而是志在帮孟尝君做一番大事。
他的行为看起来天马行空,实则有着很系统的规划。第一步,先借助孟尝君的豪爽来改善个人生计;第二步,主动领任务,并顶着冒犯主君的压力去做对长远有利的事;第三步,帮孟尝君打通各路关系,让他重新受到齐王的敬重。这个宏伟的计划不仅扭转了孟尝君的人生,也改变了冯谖自己的命运。
可见,无论你的起点是高是低,无论你最初是否被人们看好,只要有一个清晰可行的规划,就能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努力定然不会被辜负。反之,不肯花时间去规划人生,你永远只能做个被形势抽着连轴转的陀螺,而不能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