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动脑是对人生的怠慢
不肯动脑是对人生的怠慢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傻人有傻福”哲学颇有市场。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忽略了前提,将这种思想当成自己不肯动脑的借口。殊不知,你怠慢人生,就会被生活所怠慢。不肯动脑的人不会收获“傻福”,只会遇到更多烦恼。
不少人感觉自己活得很累。绞尽脑汁应付各种事情,疲于奔命。他们羡慕那些看起来不爱动脑的“傻子”,心无挂碍,乐呵呵地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但真让他们放弃“追名逐利”,追求这种天天傻乐的“幸福感”,又没几个真愿意去做。
要想生活好,就得勤动脑。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别轻信“读书无用论”的瞎话。那个只有小学文化也能靠大胆出击成富豪的年代早就过去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没文化的人将越来越没有前途。如果你不是含着金钥匙出身,不能聘请一群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来帮你打理未来,那么请努力学习,把自己变成那个高学历、高智商的人才。你所接触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你的能力和眼界有多高,而这恰恰需要你勤于思考。
懒得动脑的人和不会动脑的人,既累身也累心。无论是悠闲还是忙碌,精神状态都不会饱满。对于这类人而言,生活仿佛是敌人,总是对自己碍手碍脚。肯动脑且会动脑的人则不一样。他们同样会困得一回家就倒头睡,但第二天起床又是干劲十足,士气高昂。对于这类人而言,生活仿佛是朋友,总是为自己提供帮助。
孔子有个侄儿叫孔蔑。他与孔子的学生宓子贱都做了官。俩人都很有学问,但性格与思维方式相差甚远。
有一天,孔子路过孔蔑的住所,问侄儿:“自从当官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又失去了什么?”
孔蔑说:“自从做官后,我什么都没得到,却失去了三样东西。由于公务繁忙,我没有时间温习过去学到的知识,没法将学习成果融会贯通,这是我失去的第一样东西。俸禄太少,连给亲戚供应稀饭都不够,导致亲戚与我的关系疏远,这是我失去的第二样东西。由于琐事缠身,抽不出时间去吊唁逝者,探望病号,朋友与我的关系也不亲密了。这是我失去的第三样东西。”
这番话让孔子很不高兴,他又去宓子贱那里,问了同样的问题。
宓子贱回答道:“自从做官后,我并没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三样东西。当初学过的经典,现在能将其中内容付诸实践,让学习成果真正融会贯通,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样东西。俸禄虽然不多,但还能给亲戚供应稀饭,于是亲戚与我的关系更密切了,这是我得到的第二样东西。公务虽然繁忙,但我夜里还是抽空去吊唁逝者,慰问病者,朋友与我的关系也因此更好了,这是我得到的第三样东西。”
事后,孔子评价道:“宓子贱真是个君子啊!”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孔蔑与宓子贱的幸福感差很多,但俩人的生活环境其实并无二致。孔蔑抱怨不已的三件事,恰好是宓子贱感到欣慰的三件事。俩人看问题的角度截然相反。
孔蔑抱怨做官之后的业余时间不够,阻碍了自己在学业上的进步。殊不知,这种心态恰好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从而使他无法取得思想上的升华。而宓子贱的业余时间并不比孔蔑多,但他认为是将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好机会。这种积极的心态让他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孔蔑认为自己与亲戚关系疏远是因为俸禄太少,吃一口少一口,不能满足大家的欲求。这种消极心态让亲戚觉得孔蔑是个斤斤计较的人,从而疏远了他。宓子贱的俸禄不比孔蔑多,但他没感到生活紧张,而是欣慰能与大家吃饱饭。这种豁达的心态让亲戚们与他相处得更加和睦。
孔蔑以忙为理由,不去吊死视病。久而久之,自然与朋友生疏了。宓子贱虽然同样忙,但他还是没忘记在夜里找时间探望朋友。这样一来,友情自然也就稳固长久了。
如果你觉得宓子贱是安贫乐道、“傻人有傻福”,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其实很聪明,领悟了生活的乐趣,故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让人生道路越活越宽敞。孔蔑才是那个不肯动脑的悲观主义者。由于不动脑,把问题都归结于客观环境,最后搞得自己处处不讨好。
在同样的条件下,动脑的人能想方设法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不肯动脑的人只会抱怨生活拖了自己的后腿。
前者也许一时清贫困顿,但乐观的心态与积极的思考,迟早会给他们带来大展宏图的良机。后者自以为在很努力地勉强支撑生活,实际上只是在逃避思考,放任自己继续陷入迷茫与悲观的泥潭中。所以,孔蔑总是觉得仕途生涯不幸福,宓子贱则认为仕途生涯很有意义。二者的做人境界,高下立判。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学问和智商高不等于擅长动脑。孔蔑把仕途生涯看作是人生的负担。这与如今抱怨生活不幸福的“穷忙族”,简直没什么两样。由此可知,几千年来,人性并没有什么根本改变。无论生活环境怎么换,总有人像孔蔑那样感叹自己的生活得不偿失,也总有人像宓子贱那样诚心地感慨自己的生活永远有意义。
认真动脑的人,不仅能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还能及时察觉方向性错误。由于善于思考,他们在麻烦到来前就能防微杜渐,不让小问题演变为大麻烦。无须为大麻烦殚精竭虑,生活自然就不至于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这样反而比不肯动脑的人活得更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齐国大臣庆封在国内作乱后,打算逃亡到南方的越国。他的族人问:“西边的晋国离齐国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越国?”
庆封解释道:“正因为越国离中原远,才有利于避难。”
族人反驳道:“如果您能舍弃作乱的想法,住在晋国就能避开劫难了。如果您还有作乱的念头,就算是居住在遥远的越国,难道就可以获得安宁了吗?”
庆封只想到躲开齐国朝廷的追捕,却没意识到真正给自己带来危险的是作乱之心。他的族人指出,不从根本上改掉作乱的想法,无论到哪里都会遇到危险。在这个问题上,庆封不如他的族人明事理,没看清问题的本质。后来庆封逃到了南方的吴国,吴王把朱方这块地盘封赏给他。庆封在吴国时与在齐国时一样富有。但最终还是被攻打吴国的楚军杀死。
不肯动脑是对人生的怠慢。怠慢人生的人,不可能“傻人有傻福”。
大智若愚的人只是看起来“若愚”。事实上,他们非常善于动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然后努力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忽略那些自己不需要的。由于找准了方向,他们的努力会很有效率。由于舍弃了杂念,他们的心灵不会被无谓的琐事拖累。
假如你觉得自己现在身心俱疲,那就说明脑筋动得远远不够。若想活得更轻松更有效,不妨先认真反思一下人生。成功与快乐永远属于所有会动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