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输给自己的虚荣
别输给自己的虚荣
我们都有自尊心,希望在朋友圈里有面子。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光芒四射。看到他人风光时,有的人以此砥砺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有的人则会打肿脸充胖子,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排第二的是“尊重的需求”,即希望自己的能力与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
这种心理需求可以分为内部尊重与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自尊心,即人们希望自己在不同情境下都有信心和能力解决各种问题。外部尊重指的是人们希望在社会上树立威信,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如果“尊重的需求”被充分满足,人就会感到自己活得有价值。可是有些人缺乏赢得别人尊重的实力,便以虚荣的行为来实现自我满足。
电影《夏洛特烦恼》的开头充满了讽刺意味。夏洛让给富人当司机的小舅子开着老板的豪车,载着自己去酒店参加同学的婚礼。他为了炫耀,让小舅子开着车转了一圈又一圈。他租了一身名牌服装,精心打扮,结果与司仪撞衫。然而,无论他怎样冒充“成功人士”,终究是一个毕业十几年还猫在家里不肯工作的窝囊废。老婆马冬梅白天给人拔火罐,晚上蹬三轮支持全家生计。夏洛却把她辛辛苦苦攒下来准备买三轮车发动机的钱用来随份子。这种强烈的虚荣心在电影中是笑点,在生活中却只能成为痛点。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虚荣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他人承认,害怕他人的否定。可是,偏偏他们并没有多少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无论是财富、事业,还是学问、气质,都拿不出手。既然处处缺乏优势,难免会被周围的人看轻。这又让他们感到自尊心受了伤害。为了掩饰由此诞生的自卑感,虚荣的人会做很多在旁人看来不必要的事。
比如,他们买一个山寨版的手提包,硬要冒充是限量版的世界名牌;跟他人吹牛说自己在高档饭店吃到的菜有多贵。诸如此类的行为,有时候拙劣到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假的。但虚荣的人总是对此乐此不疲。无论实际上过得多么不幸福,在人前总要端着架子,撑着面子。这种自欺欺人的活法,既可怜又可悲。
真正的尊严不是靠耍小聪明骗来的。虚荣的人总是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真正该做的是什么。他们有攀比之心,却不肯在正道上努力,总是想着弯道超车。
唐朝有个叫张怀庆的人,喜欢作诗写文。他的文采并不出众,但为了博取一个才子的美名,经常把名士诗文稍作改动,当成自己的原创作品。
诗人李义府写过一首《白燕诗》。这本来是首五言诗。张怀庆在每句前面加了两个字,篡改成了一首七言诗。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文理不通的剽窃之作。时人看不惯其虚荣之举,编了一句顺口溜进行嘲讽——“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王昌龄是唐太宗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郭正一是唐高宗时期的中书侍郎,以擅长起草诏书辞令著称。俩人文采斐然,很多人写诗作文时喜欢模仿他们的风格。时人对张怀庆的讽刺之语,后来演化为成语“生吞活剥”。
张怀庆厚颜偷诗句,说到底还是虚荣心在作怪。
写好诗文固然需要一定的禀赋,但不经过刻苦练习就想出口成章,无疑是异想天开。凡是古人写就的经典文章,没有哪一篇不是作者多年厚积薄发的成果。例如,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既有流畅的文采,又有磅礴的气势,还把海纳百川的道理拆解得入木三分。他曾经在儒家大师荀子门下求学,又饱读诗史,引经据典恰到好处。若非如此深厚的知识功底,他也不会让震怒的秦王政幡然醒悟,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除了广泛读书与勤加练习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但张怀庆偏偏不肯下这番必要的苦功夫,而是生吞活剥他人的作品,假装自己很有文采。他看起来很努力,却只是努力地抄袭。结果不但没能博得美誉,反而沦为世人的笑柄。
同样的事情在宋朝也发生过。
宋朝的惠崇和尚以擅长写诗出名。他曾经写过两句让众多文人赞不绝口的诗,在文坛流传甚广。比起被时人编顺口溜讽刺的张怀庆,惠崇算是当时文坛中的“成功人士”了。然而,他的做法实际上与张怀庆并没本质区别,只是大家过了很久才察觉。
惠崇有位师弟喜欢诗文,求教于他。可是师弟在阅读唐诗的时候意外发现,惠崇最出名的那两句诗是分别出自唐代诗人司空曙与刘长卿的句子。于是他也写诗嘲讽师兄。
佛门讲究四大皆空,不为世间名利所惑。但惠崇为了在文坛留下“诗僧”的美名,不惜移花接木挪用古人诗句,全然不顾“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戒律。连自欺欺人的虚荣心都克服不了,惠崇的修行显然未得佛法真谛。
上述反面教材,归根结底还是虚荣心太强。自己贪图美名,惜乎才力不逮,又总想走捷径,于是就做一些不择手段的恶行。结果到头来,不但名声尽毁,而且遭到世人耻笑。
有人认为,有虚荣心也不是完全不好,至少说明还有上进的意识。这种观念似是而非,误导了不知多少人。
前面说过,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自尊心之所以扭曲,是因为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能力不足,或者误以为自己能力不足。
通常而言,人在能力有余时就自信,在能力不足时就容易自卑。当表现十分出众,得到的鲜花与掌声很多时,这份自信就可能膨胀为自负。人一旦自负,就会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进而由盛转衰,摔个大跟头,甚至耽误了大好前程。反之,当得不到周围人的充分肯定时,人就会变得心灰意冷。要么自暴自弃,不为改善自己做任何努力;要么滋生虚荣心,总想用小手段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让他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离真正的成功相去甚远,都是一种内心不成熟的表现。尤其是虚荣心十足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虚假光辉形象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努力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成长。虚荣的人会做出很多看似拼命的举动。但为此留下的汗水,根本没有用于任何可以提高自身水平的地方。譬如,同样是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真正努力的人会废寝忘食地做习题集,而虚荣的人会废寝忘食地准备“小抄”。就算俩人都考得高分,努力的人能从中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虚荣的人照样没学到什么东西。久而久之,俩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发展前途不可同日而语。
偷来的胜利,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就算虚荣的人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窃取来的成果,也要时刻戒备有朝一日真相大白,自己从人人敬仰的“成功者”变成人人喊打的败类。虚荣的人原本追求的是个美好的光环,到头来却落得个身败名裂。这样卖力地做愚蠢之举,真的值得吗?
也许我们现在尚未成功,还需要漫长的努力。由于还没功成名就,你可能时不时觉得自己比人矮三分。出现这种挫败感,是很正常的事。这说明你的自尊心不希望你安于现状。
假如能摆正心态,知耻而后勇,就能将自尊心转换为努力上进的拼搏精神,进而产生坚持到胜利那一天的自信心。怀着这种正能量不懈努力,就算不能出人头地,也能打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不卑不亢地面对整个世界。
一旦输给了虚荣心,人就无法挺直腰板生活,只能始终为维护那点可怜的“面子”而疲于奔命。这样不开心的日子,想必没有人会喜欢。
因此,如果你不幸被虚荣心俘虏,忘记了该怎样正确地努力,那么,请你坚强一点,站直了,别向虚荣心卑躬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