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胜者不争而成

善胜者不争而成

争与不争是一门人生大学问。努力奋斗自然是为了争取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一味地争,未必会胜。真正善于取胜的人,并不是事事都去争。

我们努力的动机,常常来自于竞争意识。小时候,为了不让成绩单比其他同学难看,拼命要在期末考试里考出高分。工作时,为了不被末位淘汰,绞尽脑汁增加业绩。甚至在朋友圈晒自拍,假装自己在国外,也是出于一种名为“虚荣心”的竞争意识。

可以说,没有竞争意识和缺乏上进心几乎是同一个意思。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是发愤的动力。太安于并不完满的现状,人会越活越懒散。但过犹不及,竞争心太强同样不是好事。

在古代日本围棋界,四大家族一直都致力于争夺象征棋坛领袖地位的“名人”称号。本因坊长期独占鳌头,井上家的掌门人井上幻庵曾经多次挑战本因坊的几代坊主。受武士道文化影响,日本古代棋手把对弈上升到武士对决的层面,每次竞赛都抱着赌命的激烈心态,由此酿成了不少悲剧。

井上幻庵曾经输给了本因坊主丈和。为了复仇,他派出得意弟子赤星因彻与本因坊丈和交手。赤星因彻是当时棋坛公认的后起之秀,如果他能打败丈和,井上家就可以夺取被本因坊垄断多代的“名人”头衔。所以,这是一盘谁也输不起的争棋。

这一盘棋双方斗智斗勇,妙着迭出。本因坊丈和一度陷入僵局。但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丈和下出了三步妙手,彻底控制了局势。原本略占上风的赤星因彻拼命追赶,但无奈大势已去。下至第246手时,精神已近崩溃的赤星因彻吐血昏厥,不久后去世。这局棋就是日本围棋史上最悲壮惨烈的“吐血局”。

此后,井上幻庵又挑战新一任本因坊主秀和。第一次争棋很激烈,井上幻庵甚至两次吐血,最终投子认输。两年后再战,他虽然下出了许多精彩的好棋,但还是遗憾告负。井上幻庵不肯放弃,又第三次挑战本因坊秀和。这一次他几乎就要成功了。

井上幻庵精心在棋局中布置了一个隐秘的陷阱。果然,本因坊秀和与其他高手都浑然不觉。就在秀和准备把棋子投入对方的陷阱时,他的弟子秀策突然打翻了茶杯。秀和见秀策一脸惊忧之色,没有急于落子,而是重新审视了棋局,识破了这个陷阱。井上幻庵不得不再次接受败果。

井上幻庵为了振兴家门,争了一辈子,败了一辈子,失去了很多东西。其得意门生赤星因彻的争心比老师更严重。这使得赤星因彻在争棋中承担了过多压力,最终也被这股压力所摧毁。假如他能把那场胜负稍微看淡一些,像老师一样重整旗鼓,也不至于英年早逝。

井上幻庵比弟子要幸运得多。他最后一次败给本因坊秀和之后,一度对人生灰心丧气,企图跳崖自尽,但幸运地活了下来。

从此以后,井上幻庵归隐山水,再也不下争棋。四年后,他在云游时偶遇那位打翻茶杯的本因坊秀策。对弈多局之后,盘盘败北的井上幻庵才意识到,这位少年的棋力远强于自己。他当年在关键时刻打翻茶杯,不是巧合,而是为了提醒师父秀和。

但这一次,井上幻庵没有感到羞愤难当,反而握住秀策的手说,你下得好,将来棋坛领袖非你莫属。由此看来,此时的井上幻庵已经不再计较争棋中的血债,而是完全沉浸在与天才切磋棋道的快乐当中。

尽管井上幻庵在残酷的胜负场上是个彻彻底底的败将,但输给秀策让他大彻大悟。他本身是热爱围棋的,希望从纹枰之上探索棋道的真谛。但四大家族的争棋传统,让他背负了太多围棋之外的东西。他与几代本因坊主的较量,与其说是为了验证自己追寻的棋道,不如说是为了棋盘外的家族名利。直到与秀策在乡野切磋棋艺时,井上幻庵才真正找回了围棋带给自己的快乐。虽然他在棋坛上是输家,但在人生中已经反败为胜。

日本古代高手为争棋而呕心沥血,这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他们对胜负的执着,远非今天的棋手能比。而在当代的背景下,棋手们只把围棋当成一项竞技运动,而不是要赌上一切的家族决斗。这使得我们当代人可以用更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旅日棋手吴清源是20世纪前半叶举世公认的第一高手。但他并不像井上幻庵那样有着强烈的竞争心。中国古代围棋典籍《棋经》中有句话叫“善胜者不争,善争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吴清源的围棋人生可谓是对“善胜者不争”的最好注解。

吴清源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就是在《读卖新闻》举办的“十番棋”大战中,把当时日本几乎所有的老中青三代高手打得降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旧围棋演变为现代围棋的重要推手。

由于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吴清源的思想底蕴与日本棋手大相径庭。当时四大围棋家族还没终结,棋手们依然有类似井上幻庵的强烈的竞争心。吴清源则不同,他崇尚中庸的境界,主张围棋的最高境界是和谐。黑白双方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在和谐的步调中对弈。最终,行棋不合理的一方将因被对方抓住破绽而失败。

在实践中,吴清源也一直贯彻这个理念。别看他下棋胜率极高,但他在对弈时心里想的并不是胜负,而是下好每一步棋。

十番棋比赛虽然是商业比赛,但输者将比照日本传统围棋规矩降级。也就是说,两个实力在伯仲之间的高手对决之后,将不再被视为同一等级的棋手。从这个意义上讲,十番棋与四大家族的争棋同样激烈。

吴清源从小体弱多病。但令人惊奇的是,别人在十番棋三日制中越往后越疲惫,他却是精神越来越好,特别是最后一天。当时的日本一流高手都对此感到不解。后来,吴清源的弟子芮乃伟九段的丈夫江铸久九段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吴清源老师下棋时的心态好。

许多一流高手在下棋时喜欢花很多时间进行思考,生怕自己走错棋,被对方抓住漏洞。当对手越强劲时,棋手们也越是小心翼翼。尤其是在十番棋这种关系到棋手尊严的比赛中,大家心中都记挂着胜负,精神负担不断加重,从而变得束手束脚,难以充分发挥水准。吴清源则不然,他并不关心棋盘外的事,只想着怎样才能下出更好的棋。

想当年,尚在少年的他与日本名人本因坊秀哉对弈时,整个日本棋坛与媒体界都将其看成一件大事。吴清源却只将其看作一次可以尝试新下法的普通对局。尽管他最终惜败,却下出了围棋史上不朽的名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吴清源下棋争的不是盘面上的输赢,而是棋道。他总想着试试“能不能这样下”,而不像其他人为了避免失败而放弃创新。结果,他的棋艺在纯粹的求道之心的引导下不断精进,进入了化境。虽然吴清源没有强烈的好胜心,也没有刻意去想争夺胜负的问题,但下好每一步棋的平常心,使得他在棋盘上更加如鱼得水,反而取得了更多的胜利,成为一代名家。

想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竞争意识。但过度的竞争心,反而会影响我们的进步。我们应该依靠竞争意识去战胜一个个困难,但同时也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胜负。善胜者不争,只不过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