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一席话,能使你醍醐灌顶
良师益友一席话,能使你醍醐灌顶
聪明的人必定有自己的主见,没主见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睿智的人必定善于分辨与听取正确的意见。奋斗者不仅要有独自前行的魄力,更要有结交良师益友的意识。因为他们的诤言能帮助你突破奋斗过程中的各种瓶颈。
别人没法替你努力,自立自强是奋斗的根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于他人。但成功者并不总是孤独的。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从不缺少能帮助自己的良师益友。志同道合者结伴而行,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不息,并肩作战。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事情。
管仲与鲍叔牙从少年时就关系很好,一起做过生意,一起进朝堂做齐国公子们的老师。后来,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与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上台后,想找差点射死自己的管仲报仇。鲍叔牙力劝齐桓公重用管仲,这才让管仲免去杀身之祸,成为一代名相。
经过一番努力,齐桓公成为周天子承认、列国诸侯尊崇的霸主。这让齐桓公、管仲等人得意扬扬。
有一天,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和大臣宁戚一同宴饮。齐桓公喝到兴头上时,对老师鲍叔牙说:“老师您何不给大家劝酒?”
鲍叔牙马上起身,恭恭敬敬地捧着酒杯,对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莒国的事。”
接着他又对管仲说:“希望你不要忘记自己在鲁国做阶下囚的事。”
他对宁戚说:“希望你不要忘记当初喂牛睡在车下的事。”
鲍叔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年齐国内乱,鲍叔牙带着齐桓公出逃到莒国,才保住一条性命。齐桓公打败了公子纠,勒令收留公子纠和管仲的鲁国把管仲囚禁起来,遣送回齐国。宁戚是卫国的养牛人,穷困潦倒,遇到齐桓公时才改变命运,成为齐国重臣。鲍叔牙在大家兴致勃勃时猛泼一桶冷水,提醒众人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
结果,齐桓公等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鲍叔牙心悦诚服。因为他们知道,鲍叔牙说的在理,只有居安思危才能让齐国的江山社稷不出危险。
齐桓公能从流亡公子翻身成为春秋首霸,他的老师鲍叔牙可谓居功至伟。管仲能从失败商人、逃兵、阶下囚变为春秋首霸的引路人,他的挚友鲍叔牙绝对功不可没。所以,齐桓公一辈子都很尊敬鲍叔牙,管仲也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与齐桓公的成功,首先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假如管仲没有匡扶天下的志向,没有刻苦钻研富国强兵的学问,就不可能成为一代名相。假如齐桓公只是个贪图享乐、不务正业的浪荡公子,十个管仲也扶不起他,十个鲍叔牙也拯救不了他。但作为良师益友,鲍叔牙在关键时刻分别给予了他们关键的帮助。他是齐桓公与管仲两位成功人士之间的纽带。如果没有他的直言进谏,整个齐国高层团队就不会始终走在正确的努力道路上。
管鲍之交,千古之下仅此一例。也许你会觉得,像鲍叔牙这么卓越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几乎很难出现。这时候,你可以品味一下孔子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事实上,大人物的良师益友也未必只有大人物。不起眼的普通人,同样可以给你带来醍醐灌顶的启迪。
传说,周武王曾经问两个商军俘虏:“你们的国家曾经发生过怪异现象吗?”
俘虏甲回答:“我国的确出现过怪异现象。有星星出现在白昼,天上突然下起了血雨。”
俘虏乙却说:“这些现象虽然古怪,但还称不上是大怪异。儿子不孝顺父母,弟弟不尊敬兄长,文武百官不执行法令。这才是我国最怪异的现象呢!”
武王听完这话,赶紧离开座席,向商军战俘乙行再拜大礼。周武王被历代史家视为功高德厚的圣王。他对敌军战俘行大礼,并非是因为战俘的地位尊贵,而是认为这番针砭弊政的言论难能可贵。有这种虚心接受忠告的广阔胸襟,周武王的成功理所当然。
在尊卑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一个拥有天下的君王,尚且能对低贱的敌军战俘的忠告这样重视,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理由小看身边的平凡人呢?
优秀的人身边往往聚集着同样优秀的人。雄才大略的领导者,必有敢于进谏的能干部下。再智勇双全的英雄,也有犯浑的时候。良师益友的药石之言,可以为他们指点迷津,打破僵局。
晋国名臣赵简子刚毅果决、雄心勃勃、豪气干云。他在危机四伏的逆境中锐意进取,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他也不是没出过错误。
有一次,赵简子率军攻打卫国。在晋军攻城时,他躲在盾牌后面,离前线远远的。赵简子亲自击鼓指挥,但士兵们根本不挪脚。他气得把鼓槌一扔,感慨道:“呜呼!士兵的素质居然这么快就下降到如此地步。”
行人烛过听到这话后,摘下自己的头盔,走到他跟前,说:“士兵们并没做错什么。只是您自己做得不够好罢了。”
赵简子大怒道:“寡人没有委托他人,不辞辛苦地亲自统兵出征。你却说寡人做得不够好。你要是能讲出些许道理便罢,讲不出就去死!”
烛过严肃地回答道:“我们的先君献公才即位五年就兼并了十九个国家,用的是这些士兵。晋惠公即位二年,沉溺声色犬马,秦人袭击我晋国,我军败逃到距离首都绛城仅仅七十里的地方,用的还是这些士兵。晋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气激励全军,三年后士兵们变得勇猛果敢,在城濮之战中五次击破楚军,包围魏国,攻克曹国,拿下石社,安定天子的尊贵地位,扬威名于天下,用的还是这些士兵。所以说,士兵们没哪里不对,而是您做得不够好。”
赵简子听后恍然大悟,离开了安全的后方,站在敌军弓箭射程之内指挥。仅仅击鼓进攻了一次,士兵们就全部登上了卫国的城墙。事后赵简子感叹道:“与其让我缴获千乘战车,不如听行人烛过一句良言。”
晋军士兵不听指挥,主要是因为赵简子自己躲在远远的后方发令。主帅表现得贪生怕死,士兵们自然也不会舍生忘死。故而行人烛过直言不讳地批评赵简子做得不够好。赵简子不愧是一代英雄,在良师益友的点拨下幡然醒悟,与士兵们一起待在危险的前线。果然,此举大大激励了全军士气,士兵们也乐于为赵简子赴汤蹈火。
诚然,没有人能代替你完成“一万小时成专家”的磨炼。说不定,你身边的人都反对你继续前行。但不要忘了,人生是如此广阔。现在的你也许是孤身上路,但只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总能遇上一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以及影响自己一辈子的良师益友。当你遭遇人生道路上的瓶颈时,他们的一席话或一个行动将成为你突破困境的导航仪。当你在多年后登上领奖台时,他们将是你最先想起的人。
如果你自认为很努力,请不要把自己弄成天煞孤星,否则成功将离你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