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无事强行,不如因之自补
与其无事强行,不如因之自补
愚蠢的人以为不顾一切地前进就是努力。聪明人则认为与其勉强行动,不如先把自己的短板补好。
《棋经》里有句话:“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说的是下棋的人不该在条件未成熟时轻易放出狠招,而应该先把自己棋形上的漏洞补好。当自己的棋没毛病了,对方棋形上的破绽也许就会自然浮现出来,到那时才是决战的好机会。世界围棋冠军李昌镐下棋,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他的对手往往会发动凶猛的攻势,而李昌镐不断地补强自己的棋。当对手进攻到无处下手时,他的战略反攻也开始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机遇。但机遇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不准备好相应的主客观条件,你只能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被准备更充分的人端走。做的事业越宏大,需要的条件就越多。急于求成只会落得个欲速则不达的下场。
管仲要求齐桓公立志推行尊王攘夷的霸业,但按照他的规划,这是一个长期工程。齐桓公年轻,性格急躁,忍不住想快点实现目标。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趁着列国无战事的机会,加强一下齐国的军备。”
管仲给出了否定意见。他说:“不行。齐国民众生计困难,您应该先改善民众生活,暂缓军备。目前国家尚未安定就急于扩充军备,等于是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百姓。”齐桓公点头称是,但没按照管仲的建议去做。结果国家更乱。
第二年,齐桓公不顾管仲劝阻去加强军备,并轻率地攻打宋国。结果诸侯纷纷出兵救宋,大破齐军。齐桓公很生气,对管仲说:“请您加强武备。我的军队缺乏训练,兵员也不足,列国才敢救援我们的敌国。我们必须加强军备!”
管仲坚决反对,鲍叔牙也不赞成,但齐桓公不听,不但扩军,还增加了关市的赋税。齐国内乱不止。次年,齐桓公不顾劝阻进攻鲁国,结果在长勺之战中被鲁将曹刿击败。
第四年,齐国已有十万甲士、五千乘兵车。齐桓公又一意孤行地进攻鲁国。鲁国不敢迎战,提出会盟。结果勇士曹沫在会盟上用短剑迫使齐桓公归还了侵占的土地。经过这几次教训,齐桓公终于放弃扩军计划,不再对外用兵。
在齐桓公即位的前四年,管仲多次反对出兵。因为他很清楚,齐国当时比鲁国强一点,但还没达到绝对优势。齐国与列国的关系都很紧张,找不到有力的外援。齐国多年积累的内乱还没彻底平息,民不安,臣不合,国不富,兵不强。富国强兵是管仲要做的事,但他主张打好基础,稳步革新。一言以蔽之,针对齐国各方面的不足进行努力建设。
冷静下来的齐桓公鼎力支持管仲的改革。管仲重新设计了齐国的社会制度,重用了许多人才,盘活了经济民生。经过一番努力,齐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不仅经济水平上涨,军事实力也大增。
第五年,宋国攻打杞国。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没有出兵,而是通过外交手段赢得了杞国的好感。第六年,狄人攻打邢国,齐桓公为流亡到此的邢君封赐城邑,并派兵守护。第七年,狄人攻打卫国,齐桓公又以同样的方式安置卫君。
到了第八年,管仲告诉齐桓公,现在国内已经安定富裕,工作重点转为取信于诸侯。于是齐国减轻了关市的赋税,派能干的使者出使列国。此举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齐国与列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诸侯纷纷亲附齐国。
就这样,齐国在管仲的领导下不断地补强自己,成长为综合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正是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齐桓公才能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假如齐桓公还是执拗地“无事强行”,恐怕齐国最后的一点家底都会被他赔光。治国不能瞎折腾,做超出能力的事。通过不断地补强缺点,动荡多年的齐国才能成为天下第一富强的大国。
做人也是如此。当你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最该做的不是勉强行动,而是认真思考怎样“因之而自补”,积累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当你把条件积累到足够的水平时,就会发现原先高不可攀的大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可以越过的小山丘。
“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说穿了,就是要学会思考,在正确的地方努力。那种未经思考的努力,其实是一种不敢面对困难的逃避心态。这样的人看似非常拼命,其实没有什么成效,很容易犯“无事强行”的错误。
战国时的魏昭王一度打算励精图治,想亲自处理大臣们平时负责的具体政务。他对孟尝君表明态度后,孟尝君提议让他从学习律令开始入门。
官吏不能熟读大量律令,就没法执法办事。所以魏昭王觉得学习律令的确很重要。但他才背诵了十几条律令就忍不住犯困了。这点作业量还不够一个小吏的零头。魏昭王觉得阅读律令太无聊,于是放弃了学习律令的念头,再也不提亲自处理政务的事了。
韩非子对此批评道:“魏昭王不懂得做君主要主持大局的道理,反而要做群臣该做的事情,学法律时打瞌睡不也很自然吗?”
魏昭王有努力的心,但没搞清楚自己该提高的地方。国君的主要职责是用好人,做好决策,而不是具体执行某条法令。他需要增加的不是法律知识,而是看人的眼光与战略头脑。他的努力属于一种“无事强行”的行为,注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事实上,“无事强行”的举动本来也很难坚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投入的时间越长,浪费的生命也越多。
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事情不具备达成条件时,你没必要匆忙上阵。地基没打牢、水泥未干就匆匆忙忙盖更高一层楼,这样的房子只会是豆腐渣工程。说不定还没盖完就坍塌了,施工队不得不从头开始做。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
匆忙上阵的人看起来很努力,其实不过是在无事强行。除了浪费时间、精力、金钱、汗水之外,成不了什么事,甚至会因此失去很多原本可以抓住的机遇。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你又何必花时间去做呢?
“因之而自补”既是成事的小窍门,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成长方向也大相径庭。同样是足球运动员,有的人适合当前锋,有的人适合当守门员。假如适合打前锋的人去练守门技术,再有天赋也成不了大器。也许你不擅长做某件事,但世界上总有一件事是你擅长的。在没找到这件事之前,你可能很挫败很苦恼。但不要灰心,而应继续努力寻找,发现自己的潜力所在,然后努力去开发它。
总而言之,想要有所成就的话,不光要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补强,还要针对自己的优点加强锻炼。努力要有针对性,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情况。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