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之时,学会依赖他人

必要之时,学会依赖他人

靠人人倒,靠山山倒。凡事都要自强自立,别人无法替你努力。但这并不是说你光靠自己打拼就能搞定一切。多个朋友多条路。一个人的成功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当你不知所措的时候,不妨依赖一下其他人。

每个人的梦想不同,实现难易度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实现梦想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参与。比如,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并不是一个人在做实验。她的成果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不仅靠作者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出版社编辑的全面支持。

大多数人都不是全才,只有一两项长处。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少不了要依靠他人襄助。在需要帮助时大胆向自己的亲朋师友求助,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式。

有位制帽学徒,出师之后自己开了一家做帽子的店。他设计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汤姆森制帽店,订制与现金出售各款帽子”,文字下方画有帽子图案。在正式制作前,他邀请朋友们来看看效果。

第一位朋友说:“‘制帽店’与‘出售各款帽子’语义重复,删掉一个吧。”

第二位朋友说:“‘订制’一词多余,消费者只关心成品的质量和价格,不在意是出自哪位制帽师傅之手。”

第三位朋友说:“大家通常是现金交易,没必要特意强调‘现金’这个词。”

这样一来,招牌上的话只剩下“汤姆森,出售各款帽子”。结果最后一位朋友说:“谁都知道花钱交易,用不着写‘出售’,既然下面有帽子图案,‘各款帽子’也没必要留着了。”

最后,招牌上只有“汤姆森”的名字和帽子图案。街坊邻居都觉得这个招牌简洁清楚,效果好极了。

假如这位制帽学徒没有向朋友们求助,那么制帽店的招牌就会变得烦琐而缺乏亮点,必定得不到街坊们的认可。

当然,这则案例中朋友的意见没什么冲突,基本上是不断补充其他人的观点。这样对征求意见者比较方便。但有时候,你求助的几个对象恰恰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碰上这种情况时,应该自己沉下心来反复权衡哪种意见最可行。不懂得独立思考的人,求助他人也是白搭。可能有些问题很复杂,自己实在理不清楚。这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继续求教自己信得过的人。

楚襄王曾经以太子的身份到齐国做人质。父亲楚怀王死后,他请求齐缗王放自己回国继位。齐缗王趁机要求楚国割让楚东土地五百里,否则不放人。事关重大,楚太子不敢马上答应,便找太子傅慎子商量对策。慎子权衡利弊后,劝楚太子暂时答应割地。于是齐缗王放他们回国。楚襄王一即位,齐缗王马上派出使节南下楚国索要东地。齐国使团队伍有50辆车之多,志在必得。

当时楚国正处于低谷期,无力与强盛的齐国交战。楚襄王当然不肯割让楚东五百里,但又畏惧齐国的武力,于是又去求教老师慎子。慎子提议召集群臣集思广益。于是楚襄王在第二天召集群臣开会。

上柱国子良第一个觐见。

楚襄王说:“寡人能从齐国回来为先王服丧,与诸君见面,让国家安定,是因为许诺给齐王楚东五百里土地。眼下齐王派人来索要割地,寡人该怎样做才好?”

子良答道:“君无戏言。既然大王亲口许诺,如果不能兑现,就让我们楚国失信于天下。诸侯以后就不愿意再与我国缔结盟约了。应该先把东地给齐国,再出兵夺回来。割地是为了表示信用,攻齐是为了表明不示弱的态度。请大王先如约割地。”

第二个觐见的大臣是昭常。楚襄王问了同样的问题。

昭常答道:“不能割地。我们楚国号称万乘大国,就是因为疆域辽阔。假如割让给齐国五百里地,楚国东部的领土就少了一半!这样的话,楚国徒有万乘之名号,却无大国之实了。臣愿带兵坚守东地,以防备齐军进犯。”

第三个觐见的大臣是景鲤。他不同意先割地再夺回的方案,但也认为楚国目前没法靠自己的力量守住五百里东地。景鲤主动请求出使秦国搬救兵。

三位大夫的见解各异,楚襄王不知该采用谁的计策。他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了老师慎子。谁知慎子却说:“他们的计策您都可以采用。”楚襄王很不高兴,以为老师在戏弄自己。

慎子耐心解释道:“您听我拆解完其中的道理,就会明白此计可行。先让上柱国子良带上50辆战车出使齐国,告诉齐王准备交给他五百里东地。子良离开的第二天,您再派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带兵守卫东地。昭常出发的第二天,您再让景鲤带领50辆马车出使秦国。”楚襄王照办了。

齐缗王召见楚使子良后,派兵去交割土地。但大司马昭常对齐使说:“我是负责镇守东地的大司马昭常。楚国从五尺小儿到花甲老人都已经参军。虽然我手下只有三十多万穿破旧铠甲、持着钝剑钝戈的甲士,但誓与东地共存亡。”

齐缗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便问楚使子良:“你说楚王同意献地,昭常却拒绝交出,这是怎么回事?”

子良说:“我是奉楚王之命来进献东地。昭常指挥大军坚守东地,怕是假传王命。齐王您可以发兵攻打昭常。”

于是齐缗王派兵进攻昭常。可是,齐军还没走到楚国东地边境,秦国就已出动数十万大军进逼齐国西部边境。秦军将帅说:“齐王不放楚太子回国是为不仁;趁机要挟楚王割让五百里土地是为不义。假如齐国就此退兵还好说,不然咱们战场上分个高低。”

齐缗王见势不妙,告诉楚使子良愿意放弃五百里东地,又另派人通知秦国自己不会攻楚。于是,楚襄王不费一兵一卒就保住了五百里东地,渡过了这次危机。

从护送楚襄王回国即位到化解这次割地危机,慎子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他巧妙地把三位大夫的意见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周密的计策,最终取得了圆满的结局。

与此同时,楚襄王积极向众人求助,也是渡过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决策者比较刚愎自用,不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当自己搞不定问题时,要么拉不下脸去求教他人,要么对他人的忠告心存犹疑。到头来还是没法解决麻烦,让自己与反败为胜的机会擦肩而过。

事事依赖他人,就是没有主见。没有主见的人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故而无法真正成长。事事只靠自己,从不求助于人,这未必是独立自主的表现,反而有闭门造车、一意孤行的缺失。

你看起来很努力,一个人闷着头拼命苦干。遭遇瓶颈时,只会独自死扛,迟迟找不到突破口。这样的“努力”只是蛮干,将阻碍你进步。真正懂得怎样努力的人,才不会做这种傻事。他们能分辨出哪些事情可以独立解决,哪些事情必须找帮手支援。能独立解决的事情,不需要浪费他人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那些不能独立解决的事情,最好老老实实找亲朋师友帮忙。否则,将会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若想获得成功,在必要之时,也该学会依赖一下他人。当然,这个人应当是有能力且值得你信任的靠谱的人。靠谱的人能成为你前进的助推器,不靠谱的人则会把你带入深渊,使你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