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未来就是放弃未来
透支未来就是放弃未来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不肯付出就等于舍弃了未来。但不计成本地付出,如同寅吃卯粮,会透支你的未来。这样的努力和不肯付出的懒惰一样,也是放弃了未来。
人生难得几回搏。想成功就一定要敢下本。那些成天想着一本万利和空手套白狼的投机者,不懂得脚踏实地的重要性,成不了什么气候。再好的机遇,舍不得下本的人也根本抓不住。就像不敢投入兵力的指挥官,只会被敌军分批击破。我们付出的努力够多,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有给未来投资的魄力是好事,但魄力太大,事事都下血本,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风险。哪怕你有滴水不漏的规划与随机应变的风险管控能力,也未必能摆平所有的潜在问题。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留余地。例如,高明的指挥官总是会保留战略预备队,以提防战场上的不确定性,只在关键时刻动用这股力量。如果一出手就押上全部家当,万一失利,就会把原本有多种可能性的未来给断送了。
农民最怕寅吃卯粮,把明年的生存资本提前消耗掉。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生活没有着落,随时会陷入流离失所的绝境。
商家会把赚到的大部分钱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当中。他们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万一真出现这种状况,则意味着过去所有的成果将毁于一旦,未来的一切将被提前透支。
那些做什么都全力以赴的人,其实并不懂得该怎样努力。他们很不擅长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连不重要、不着急的事都要呕心沥血。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很容易透支未来,让我们欲速而不达。
走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往往没有太多的原始资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良好的平台,唯一的本钱就是上进心、学习心态、健康的身体以及大量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努力就是一个投资的过程,不断把学习心态转化为智力资本,不断把上进心转化为工作业绩。在这两方面不断增值的同时,我们也在消耗自己的时间与健康。而这两样东西是每个人争取未来的本钱,也恰恰是最容易被透支的资源。
时间的宝贵性不在于其去而不返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你无法重复利用这笔不可再生资源,能在一定的时间里做的事情有限。有人将其定义为机会成本。如果你选择了一条发展道路,那么在此期间,你就舍弃了其他的可能性。这就是你付出的机会成本。
“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其实正是对浪费机会成本的忏悔。
不同于社会地位与财富,无论你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还是不幸投胎到封闭落后的地区,都能平等而免费地占有时间资源。时间可以升值,也可以贬值,但它的总量是恒定不变的。你无法抢走他人的时间,哪怕一秒钟都不能。你唯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同样有限的时间中争取做到更多的事情。或者说,是尽量让你的时间资源集中在对自己最重要的地方。这样才能让这笔资源升值。
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对时间资源的利用率。
成功者往往通过努力付出来发掘时间资源的价值。与此同时,他们很重视对机会成本的管控。登山千条路,但选择其中一条路,则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路。路线摇摆不定的人只会踟蹰不前。选择路线不当的人,则会事倍功半。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将机会成本的价值最大化,这是下决心奋斗不息的你,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时间资源最大的特征就是时效性、过期不候。管理好时间,才能赢得未来。不思进取的人在浪费时间,执迷不悟的人在耽误时间。前者是不努力,白白让时间资源不断贬值;后者则是用力过猛,把时间资源耗在了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道路上。无论哪一种,都是在透支未来。当人们老去时回忆一生,发现自己本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却只是碌碌无为。这份懊恼与悔恨,就是时间对透支未来者的报复。
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是比时间更宝贵的资源,也是更为关键的本钱。假如身体健康,我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会更好,寿命也会更长。而寿命长的人将会自动获得比寿命短的人更多的时间资源。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越到年迈时,越难做出成绩。所以,努力要趁早。
当然,历史上有不少大器晚成的奇人。比如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姜太公,是一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他的大半生都浸透着浓浓的悲剧色彩。种田时歉收,打鱼的收入还不够补渔网,做屠户时没赚到钱,给人做家臣时被辞退,被老婆逐出家门。一个人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但姜太公多年来做什么都不成功。一个人再倒霉也会有转运的机遇,姜太公最后也时来运转,但那是在他七十岁以后。此前可谓一路衰到底。
很多事后诸葛亮高调宣称:姜太公最后能成为史书中的伟人,传说里的真神,是因为他在七十岁时遇到了以贤明著称的周文王。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细节——姜太公七十岁相周,八十多岁在战场上时维鹰扬(像雄鹰一样勇猛),九十岁封于齐国,百余岁去世。
他穷困潦倒差不多七十年,但还是身体倍儿棒。老当益壮的体魄,让他有更长的时间去努力奋斗,去耐心等待机遇。古人把七十岁称为“古稀”,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活到这个岁数。而在许多人已经告别世界的年龄段,姜太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假如他的健康状况不佳,只怕辅佐不了周文王几年,也无法亲历周革殷命的时代巨变,更无法成为齐国首任君主。故而,古人不无敬意地说姜太公“使老者奋”。他的故事让老人家也像年轻人那样斗志昂扬。
有些人很努力,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他们进步很快,其事业也蒸蒸日上。但过于废寝忘食的人,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他们把原本需要三十年才能完成的事压缩到了十年。与其说是奋斗效率高,不如说是将整个人生全部压缩,提前支取了回报。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他们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不但难以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反而更加身心俱疲。这样的未来,想必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透支未来的人看起来很努力,实则是以提前消耗时间资源与身体健康来换取短暂的风光,如同绚烂的烟花注定会稍纵即逝。这样“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人生并非真正成功,反而是一种令人惋惜的失败。这样不计血本的努力,实则是放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