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自己还要下多少功夫
算算自己还要下多少功夫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可能大到无法完成,也可能小到踮起脚尖就能摸到。无论怎样,当你决定做这件事前,都应该计算清楚自己离成功有多远,还需要做哪些功课。
当人们不清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些不肯放弃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也具备坚持战斗到最后胜利的强大意志。他们只是缺少获胜的条件,但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的。找到了差距,就有了奋斗的目标。连差距在哪都不知道,想努力也无路可走。
所以,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都要好好了解一下该做的功课有哪些。一是为了明确该朝什么地方努力,二是用来估算自己还有多久才能练成高手。这样就可以为理想做个清晰的规划了。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网络文学”浪潮。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供人阅读。很多喜欢写文章的人,打算以网络作家为终身事业。他们废寝忘食地写小说,绞尽脑汁地增加点击率,试图一战成名,迅速积累庞大的人气,从而名利双收。例如,《甄嬛传》《步步惊心》《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等网络小说就是因为点击率高,被改编成了热门电视剧。尽管优秀的网文作品不多,靠这条路成名成功的作家更少,但这条低门槛的路子依然吸引了无数人加入其中。
从目前来看,网络写手的整体生存状况并不好。与文学网站签约的小说作家,收入主要依靠小说在网上的订阅率与读者的打赏。初出茅庐的写手,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免费给读者看的。在小说收藏数过千,点击率超过十五万之前,网站是不会考虑跟写手签约的。此外,不同文学网站给作家的稿酬也大相径庭。据媒体调查,九成以上的网络写手都拿不到钱。但这并没打消更多人想投身于这个新兴行业的念头。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网络文学产业链尚未发展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写手的素质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点击率,网络写手平均每天都要绞尽脑汁更新几千甚至上万字,还要想办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不断地追求持续快速更新,以免人气下滑。这与讲究慢工细活、精雕细琢的传统写作方式有很大区别。许多写手的人生阅历与知识储备都有限,再加上把时间全花在更新上,自然不容易提高作品的质量了。绝大部分网络小说都是口水文,或者是把错误的知识点互相抄来抄去的小白文。作品本身不过硬,自然没法完成从网络写手到网红作家的蜕变。
有些不成功的写手,总是拒绝读书充电,说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查资料。尽管他们很努力地去更新,但依然无法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为他们只是看起来投入时间很多,下的功夫根本不够。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不是一个路数。但机遇只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也就是下足了功夫的人。例如那些只凭个人想象来写推理小说的作者,根本编不出严密而精彩的故事。而真正的推理小说作家,恰恰非常重视“内功”的修炼。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世界闻名的侦探推理小说家。她塑造的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堪称与福尔摩斯比肩而立的经典文学形象。阿加莎的小说不仅布局周密,案件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精确。特别是后者,让许多推理小说作者难以望其项背。
在侦探文学中,下毒是罪犯常用的凶杀手法。阿加莎就很喜欢写花样百出的下毒手段。但不同于其他同行,她在故事中描写的下毒手法与死者症状并非胡乱虚构,而是真正符合化学知识与医学原理的。这成为其侦探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对此也不必感到太惊讶。毕竟,阿加莎在开始写侦探小说前曾经是一名药剂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阿加莎在英国的一家医院工作。她最初是药房的药剂师助理,经过了专业的培训。通过考核后,阿加莎开始配置药剂。她在那个年代,也是一个含金量颇高的技术人才。正是这段特别的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大量毒药和化学知识,也让她萌发了写侦探小说的想法。
在阿加莎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凶手运用了三种化合物杀人。死者埃米莉·英格尔索普太太的后背反张,身体摆出了一个夸张的拱形。这恰恰是中了马钱子碱毒的表现。比利时传奇侦探波洛调查此案,解开了凶手复杂而隐晦的作案手法。
阿加莎在这部小说中设定的下毒手法,来源于一本叫《配药的艺术》的药剂师考试参考书中的真实案例。此外,她很喜欢看学术读物《药学期刊》。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为阿加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这部构思巧妙的侦探小说,初步奠定了阿加莎在侦探小说界的地位。有趣的是,《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这部小说被推荐为英国化学系学生的课文。由此可见,阿加莎的毒药知识有多么专业。
从此以后,阿加莎一面创作侦探小说,一面继续关注药学知识的发展。市场上每出现一种新药,阿加莎都会找专家请教。她很懂得扬长避短,在故事中着重写化学方面的线索,而很少谈及枪弹知识。对细节的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认真积累,使得阿加莎成为侦探小说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在这个快餐阅读盛行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积累。许多人都幻想着一炮打响,却又只是随波逐流,不肯下苦功夫。其实,那些看似一战成名的人,往往在某个方面有着多年的积累,练出了功夫。他们的作品让大家觉得好,就是因为字里行间体现着不同于小白文及口水文作者的深厚功力。
“业界良心”与“诚意之作”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热门词。粗制滥造的东西太多了,大家完全感受不到创作者的诚意。受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甘愿花多年时间反复打磨作品的人少之又少。但功夫深的人都是走厚积薄发的路子,不为浮光掠影的虚假繁华所迷惑。他们能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知道自己还需要下多少功夫,并以不懈的努力来做完所有的功课。
很多时候,大家只看到某些成功者抓住了时机一战成名,却不知人家背后下了多少苦功。就像擂台上的散打运动员,需要多年锻炼出来的判断力、协调性、打击能力、抗打击能力,才能防住对方一次又一次的重击,才能在最后打出那看似平淡无奇的制胜一拳。假如不勤于练功,那在与对手的交锋中,根本撑不过第一回合。
假如你还没放弃梦想,请先算算自己还需要下多少功夫,而不是想着别人有多少自己没有的机遇。然后再根据个人情况,按照扎实可行的规划,把功夫一点一点地练出来。
功夫不到,你就是被石头碰碎的鸡蛋;功夫到了,你就是碰碎鸡蛋的石头。这个世界就这么简单粗暴,只讲“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