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

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

贪心的人喜欢同时追逐几个目标,结果总是把自己累得身心俱疲,还劳而无功。聪明的人每次只朝一个目标努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率。

从前有只猴子摘到了玉米,看到桃树时又丢掉玉米去摘桃子,走到瓜田边又丢了桃子去抱西瓜,后来它又去追兔子,结果兔子没追到,西瓜也丢了。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则寓言。猴子不断追逐新目标,把手中已有的成果都丢掉了,到头来落得个两手空空,一事无成。猴子的行为固然很可笑,但类似的错误,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

学海无涯,人可以利用的脑容量却不多。无论多么努力,都赶不上知识爆炸的速度。哪怕是世人公认的天才,也很难样样学问都精通。纵然出现达·芬奇这样罕见的稀世全才,也有未能涉足的知识领域。现代学科分工细,专家也“专”得有限。人们通常以为历史学家应该博古通今,熟知中外史。殊不知,历史专业内部的划分同样很细。秦汉史专家在隋唐史领域,也许知道的并不比普通人多多少。他们真正精通的也只是秦汉史,甚至只是秦汉史中的器物史。超出了这个范围,严谨的专家也不敢自认专业。

可见,就算活到老学到老,你一辈子能学会的东西终究有限。真正的通才万中无一,那些看似什么都懂的人其实样样稀松,一深谈就露怯了。摘玉米的猴子,看起来很努力,实则虎头蛇尾、三心二意。有的人做事似乎很拼命,但他们同时追逐不同的目标,最终顾此失彼。

“棋圣”聂卫平爱好广泛,不仅棋艺精湛,桥牌也是世界级水平。有一回,他与沈君山热烈地谈论桥牌,围棋界泰斗吴清源老先生听到后对聂卫平认真地说:“博二兔,不得一兔。”

同时抓两只兔子,到头来,连一只都抓不住。吴清源说这句谚语,就是提醒聂卫平要把心思都放在围棋上,而不要被其他事分心。

这话让聂卫平很受震动,但他并没真正听进去。吴清源去世后,聂卫平颇感后悔,要是能听从吴大师的劝告,一心专攻围棋,也许成就会更大。

吴清源用这句话教诲当时如日中天的后辈聂卫平,可谓用心良苦。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这位被尊为昭和棋圣的长者,一辈子心无旁骛地钻研围棋之道。虽然他对棋盘外的事情比普通人更不擅长,但在围棋这一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传奇。

吴清源自幼体弱多病,4岁时得了疝气,因处理不当未能完全治好,留下了终身不得做剧烈运动的后遗症。在父亲的指导下,吴清源从7岁开始接触围棋,打败了许多国内高手。媒体也称他为“围棋天才少年”。当时的日本围棋界名师濑越宪作八段看过棋谱后,决定收吴清源为徒,多方奔走促成其留学日本。

东渡日本那年,吴清源才刚满14岁,人生观尚未成型。除了吃饭、睡觉和学日语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围棋上。没过多久,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日本围棋当时十分发达,却也留下了许多百年以上的陈规陋习。这大大束缚了棋手们的想象力。但中国来的少年吴清源对日本棋坛的“行规”一无所知,以纯粹的求道之心不断尝试新下法。谁也没料到,这预示着围棋世界的一场革命。

吴清源与师兄木谷实两位青年棋手共同开创了著名的“新布局”。日本棋坛历经300多年形成的“旧布局”思维被颠覆。后人也将“新布局”革命视为现代围棋的先河。吴清源一生战绩辉煌,多次在如同擂台比武般残酷的“十番棋”比赛中击败日方老中期高手,称雄了整整一个时代。

无论是个人战绩还是对围棋发展的贡献,吴清源都可谓登峰造极。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过人的天赋,更是源自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努力。

与木谷实共同发明“新布局”,并非吴清源的心血来潮。由于他们棋力见长,升了段位,按照规定执白棋后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导致俩人的成绩比执黑棋时有所下降。为了突破自身瓶颈,吴清源才与木谷实一起到日本棋院研究古代围棋名人本因坊秀策、本因坊秀荣的棋谱。

应该说,此时的吴清源并没有开创历史的宏大目标,而是为了提高执白棋的胜率。在那个思想僵化的年代,改变一个定式都会招来棋坛的非议,何况是挑战人们心中“绝对正确”的传统布局思维呢?

创新不光需要才华,还需要敢于面对汹汹非议的勇气。吴清源与木谷实不断在比赛中尝试新下法,并反复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了划时代的“新布局”理论。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吴清源几乎是在跟整个日本棋坛作战。他经历过许多磨难与挫折,也曾失魂落魄,但他一直坚持追求围棋之道,哪怕是退出一线之后,也从未停止探索之心。正是这股专注和执着的劲头,让吴清源成为围棋界的泰山北斗,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假如刨去围棋,吴清源也不过是一介凡夫俗子,并没在其他事情上展现出多少过人的大智慧。尽管如此,只博一兔(围棋)的他,还是在其一生中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在战争中,指挥官可能派出几支部队去攻打几个方向,但其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主攻方向,其他行动都是为了配合这个主攻方向所展开的。在主要方向集中使用兵力,是军事上的重要法则。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

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往往比较懂生活情趣,但也不容易在某件事上做到极致。他们想达成的目标太多,精力和时间过于分散。按照“一万小时定律”,这样的积累速度并不快。

有许多人觉得自己很努力,却做什么就失败什么,一事无成。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前,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犯同时追两只兔子的错误。也许你真的很努力,但总是在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之前就调转了目标。不趁热打铁,等到烧红的铁冷却时再打,就算再卖力,也造不出好铁器。功败垂成,说的就是这种人。还没成功就调头,怎能越过终点?

贪大求全与多线作战是做事的大忌。这会让你原本就有限的时间、精力、才华越来越分散。当其中一件事不顺利时,你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来勉力维持,这又削弱了对另一件事的投入。如此一来,两边都陷入了僵局。除了让你焦头烂额之外,不会给你什么好果子吃。

人生难得几回搏。若想成功的话,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做比竞争对手更勤奋的拼命三郎,但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

如果你不想左右支绌的话,应该克服对胜利的贪念,看准更有价值的那一只兔子,努力去追上它。聪明的射手,总是心无旁骛地瞄准一个猎物。无论什么都干扰不了他的专注,故而能百发百中。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是每一个机遇都要抓住。有时候,放过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意外机会,才能让你更好地追逐已经看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