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1.预防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1)保持安静:患儿应绝对静卧直到病情稳定。保持头高体位,头肩部抬高15°~30°。一切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并做到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移动和刺激,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凡需头侧位时,整个身躯也应取同向侧位,以保持头呈正中位,以免颈动脉受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者给氧,出现频繁呼吸暂停者应用人工呼吸机,根据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
(3)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如维生素K1、酚磺乙胺等止血剂;呋塞米、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药物;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等镇静剂。要做到给药准确无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疗效。
(4)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测量头围大小,注意有无面色苍白或青紫;有无全身或面部肌肉的小抽动;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意识状态;前囟门紧张度和肌张力变化。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师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2.饮食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病重者推迟喂乳时间,延至生后72小时。吸吮力差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禁食期间按医嘱静脉输液,总液量按每日60~80 ml/kg计算,输液速度宜慢(24小时内均匀输入)。病情稳定后,让患儿自行吸吮或滴管,不应抱起喂乳,以免加重出血。体温过低者应注意保暖,可将小儿置入温箱或使用远红外辐射床。体温过高者采取降温措施。
3.健康教育
(1)向家长解释病情,减轻紧张情绪。
(2)心理护理:耐心解答家长提问,解释本病的严重性、预期病程、治疗效果。本病预后较差,尤其早产儿颅内出血病死率和后遗症(脑积水、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的发生率均较高,应及时向家长讲明预后,并安慰家长,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程度。
4.康复指导
鼓励坚持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指导家长对智能低下和运动障碍的患儿进行智能开发和运动功能训练,以增强家长对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