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疼痛的评价手段

(三)新生儿疼痛的评价手段

研究证实,新生儿和足月儿在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它对新生儿产生近期、远期影响,尤其对接受大量镇痛性操作的婴儿。国外对新生儿疼痛倍加关注,患者的年龄直接影响护士对患者的疼痛管理。对于成人及儿童的疼痛,自我评估是金标准,而新生儿因不能进行疼痛的自我描述,只能通过行为和生理指标的改变来实现。这就要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对每位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时,均需疼痛评估。

目前,主要通过各种评分系统来评价新生儿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但还没有一种评分系统能够全面衡量所有新生儿阶段的疼痛。理想的评分系统应能够很好地包含各种行为反应、生理生化参数改变,稳定地衡量不同来源疼痛的强度和性质,这样的工作仍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与疼痛有关的面部表情包括皱眉、挤眼、缩鼻、下颌抖动、努嘴、舌肌紧张等,剧烈、刺耳、不规律的尖声啼哭也与疼痛有关。与疼痛有关的生理参数改变包括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泌汗,这些虽然不是特异性反应,但是易于观察和测量。同时还要记录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疼痛持续时间、环境及觉醒状态等。但是,对疼痛无反应并不意味着不痛,测评结果有时并不能真正反映患儿疼痛的实际程度。现有的各种评分系统都存在局限性,评价结果与观察者、新生儿状态、外界环境均密切相关,主观性较强,不同的观察者可能有不同的评分,如果新生儿病情危重也可能对疼痛不产生应有的反应,噪声、强光、操作干扰也会影响评分的结果等。

评估新生儿目前广泛认同的是哭声和面部表情的改变,这些较为有效、可靠。国外评估工具有多种多样,较多应用的有早产儿疼痛评分、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等。

1.早产儿疼痛评分(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

由加拿大Toronto和McGill大学制订,用于评估早产儿疼痛,总分为7项之和,最低为0分,最高为21分,分值>12分表示存在疼痛,得分越高,疼痛越显著。注意:①检查患儿前,先评估胎龄;②疼痛刺激前观察患儿15 s,评价其行为状态;③记录基础血氧饱和度和心率;④疼痛刺激后迅速观察患儿30 s,并记录生理变化和面部表情改变。

2.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

由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订,用于评估早产儿和足月儿操作性疼痛,如静脉穿刺,包括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式、上肢及腿部和觉醒状态6项,总分为6项之和,但在使用肌松药、接受麻醉(镇静)治疗的患儿和病情严重以致反应太弱者可能取得假象的低评分。

3.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

由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儿童医院制订,用于评估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包括10项指标:①皱眉;②挤眼;③鼻唇沟加深;④张口;⑤嘴垂直伸展;⑥嘴水平伸展;⑦舌呈杯姿状;⑧下颌颤动;⑨嘴呈O形;⑩伸舌(仅用于早产儿)。若无以上各项表现为0分,早产儿最高10分,足月儿9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愈严重。

4.CRIES量表

由美国Misscuri大学制订,用于评估胎龄32~60周(胎龄+出生后年龄=60周)的新生儿术后疼痛,同样可监测患儿对治疗的反应或恢复情况,其由哭闹(crying)氧饱和度>95%所需的氧浓度(required O2 for SpO2>95%)、生命体征升高(increased vital signs)、面部表情(expression)和失眠(sleeplessness)5项英文的首位字母联合命名。各项的分值0~2分,总分为10分,>3分则应镇痛治疗,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其中生命体征在最后测量,以免惊醒患儿;睡眠障碍是基于记录1 h前的观察结果,实用、可靠。

5.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neonatal pain and discomfort scale)

由法国Antoine Beclere大学妇儿医院制订,用于评估早产儿持续疼痛,包括面部表情、肢体活动、睡眠质量、与护士接触的质量和可安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