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挤奶
1.挤奶适应证
(1)促进泌乳。
(2)乳胀。
(3)乳腺管堵塞或乳汁淤积。
(4)母婴分离,母亲工作或外出时,母亲或婴儿生病时保持泌乳。
(5)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没有吸吮能力。
2.建立射乳反射
(1)挤奶前,首先帮助母亲建立射乳反射,射乳反射对乳汁从乳房中流出起重要作用,可以减少挤奶过程中的困难。
(2)建立信心,从心理学角度帮助母亲。
(3)可以喝些热饮,如牛奶、汤类,但不要喝咖啡和浓茶。
(4)热敷乳房。
(5)按摩后背。母亲取坐位,向前弯曲,双臂交叉放在桌边,并将头枕于手臂上。脱去上衣,使乳房松弛、下垂,医务人员或亲属在脊柱两侧向下按摩。双手握拳,伸出拇指,双拇指用力点压、按摩,以小圆周运动形式向下移动,方向为颈部到双肩胛下位置,持续按摩2~3分钟。
3.人工挤奶的方法
(1)准备好储乳容器。可选用大口径的杯子、玻璃瓶,清洗彻底并用开水煮沸消毒。
(2)母亲把手彻底洗净。
(3)母亲坐或站均可,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4)刺激射乳反射,如热敷乳房或按摩后背。
(5)将容器靠近乳房,把拇指及食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 cm处,两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
(6)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不可压得太深,否则将引起乳导管阻塞。
(7)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
(8)反复一压一放。本操作不应引起疼痛,否则方法不正确。第一次可以没有乳汁滴出,压过几次后,就会有乳汁滴出,如果射乳反射活跃,乳汁还会流出。
(9)依各方向按照同样方法压乳晕,要做到使乳房内每一个乳腺管的乳汁都被挤出。压乳晕的手指不应有滑动或摩擦式动作,应类似于滚动式的动作。
(10)不要挤压乳头,因为压或者拉乳头不会出奶,同样道理,婴儿只吸吮乳头不会有奶。
(11)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双手可交换使用,以免疲劳。为挤出足够的乳汁,持续时间应以20~30分钟为宜,特别是开始的几天,泌乳量少,挤奶时间更应相对延长,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完成,此点尤为重要。
(12)在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下,婴儿吸吮完母乳后,也可使用吸奶器再吸10分钟,频繁刺激乳头,促进催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增加乳汁分泌量。
4.维持母乳喂养
在临近上班的时候开始储备母乳。每次挤奶时要将手和乳房清洁干净,准备清洁的储奶容器,挤出的乳汁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储存,每个储奶容器包装不要过大(化冻的乳汁要在24小时内用完,不能重新冷冻)。
母亲每日上班前让孩子在乳房上吃奶,上班期间吃储存的乳汁。
上班时间建议每3小时挤一次奶,挤出的乳汁可以保存好带回家储备给孩子吃(可以用手挤也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来)。下班后回家后让孩子自己在乳房上进乳。
这样就能够坚持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之后在给孩子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
5.母乳的保存
(1)25~37℃室温下可保存4小时,15~25℃室温可保存8小时,但要注意不能保存在37℃以上。
(2)冰箱冷藏室在2~4℃下可保存24小时,将母乳用储存袋置于冰箱冷藏室最冷的部位。
(3)冰箱冷冻室内保存(-18℃以下),可保存3个月。
6.保存母乳的使用
(1)应按照母乳收集时间的先后顺序使用。母乳在保鲜时间内喂哺自己的婴儿是安全的,不需要进行消毒。
(2)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母乳先置于冰箱冷藏室待其解冻,使用前可在37~40℃温水中加温(也可使用温奶器快速加热,不会破坏母乳营养成分),不要使用微波炉或煮沸加热。每次按照喂养量取出母乳,不要反复加热,如加热后没吃完则丢弃。
(3)为保证乳汁不被细菌污染,挤奶时应注意手及储乳容器的清洁,最好不要把乳汁与其他物品置于同一冷藏、冷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