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疼痛的表现

(二)新生儿疼痛的表现

1.一般新生儿对疼痛表现

(1)生理改变:心率、呼吸加快,血压、颅压改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自主反应改变,如皮肤苍白或潮红、恶心、呕吐、出汗、瞳孔扩大等。尽管这些生理改变可准确、客观地反映出外界刺激对新生儿的影响,但不能确定是否由疼痛引起。相对于疼痛来说,这些生理改变与压力有更明确的联系。因此,生理改变不能单独作为疼痛观察的依据,疼痛观察还需结合其他表现。

(2)行为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哭声和身体运动。对于不同大小的新生儿,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可辨别疼痛和非疼痛状态。新生儿的典型面部疼痛表情包括皱眉、眼睛紧闭、嘴水平张开或向两侧牵扯、震颤等,这些都是最可靠的疼痛指标,且持续时间最长。由疼痛引起的哭声较尖锐,音调高。但由于使用镇静药物或行气管插管,大部分新生儿哭泣时不能发出声音,很多早产儿和危重儿在接受疼痛刺激时不哭或仅仅轻微呻吟。因此,哭声不是评估早产儿或危重儿疼痛的有效、可靠标准。

2.早产儿对疼痛表现的多样性

一些早产儿对于疼痛的动作反应多,另一些则有更多的生理指标改变。有研究显示,心脏的自发调节和行为表现并不一致,提示早产儿心脏的改变可能是衡量疼痛的单独指标。健康相对良好的平均胎龄30+4周的早产儿在安静或浅睡眠状态下经历疼痛时均可对常规操作刺激做出疼痛表达。近期的双盲对照试验研究显示,对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新生儿,面部疼痛表情、对刺激高反应状态、对日常护理不耐受、与呼吸机不同步4项是新生儿持续疼痛的重要标志。看不到新生儿用来表达疼痛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并不代表新生儿没有感觉到疼痛。疼痛反应可能延迟、累积或消失了。新生儿生命体征参数持续上升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可提示有痛刺激后疼痛的存在。对于不成熟的早产儿,过于虚弱,竭尽全力的生存使其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对疼痛做出反应。能对疼痛和有害刺激做出啼哭反应的早产儿比例不足50%。随着胎龄的增长,早产儿与足月儿对疼痛的反应(如面部表情的改变和身体的动作)越来越相似。

3.失代偿反应

新生儿通常侵入性操作时间较长,当反复疼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时,机体会出现一种失代偿反应,机体开始出现适应表现,生理参数回到正常水平。心率、呼吸及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使得评估疼痛变得更加困难,但这并不代表早产儿已经适应疼痛或者已经不再感觉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