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动脉、脐静脉导管的感染预防和管理

(四)脐动脉、脐静脉导管的感染预防和管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开放静脉通道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非常表浅,血管壁薄,周围静脉留置针难以长期保存。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解决这一问题。但出生后患儿会出现皮肤水肿及周围循环差,易引起PICC穿刺失败。脐静脉置管技术较旧的静脉输液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其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可留置较长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疼痛刺激,保证危重患者的抢救,从而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极低出生体重儿、危重及休克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脐动脉置入导管以便反复多次抽取血样、快速同步换血、频繁监测动脉血气等。由于脐动静脉插管都是侵入性操作,导管与外界相通,且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保持脐部干燥,脐部暴露不需覆盖,桥式固定,每班用75%的酒精棉签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部,及早发现脐部有无感染征象,如脐红肿、渗液等,以便及时处理。

2.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液系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双腔正压接头每周按时更换,如有血凝块应及时更换,更换时应建立最大化无菌区域,规范洗手,严格消毒。

3.脐静脉插管最低输液速度为1 ml/h(每个管道),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必要时可降至0.5 ml/h。如输液速度<2 ml/h应加入肝素1 U/ml持续输入,如有堵塞禁用针筒推注,只能回抽。

4.脐静脉输液时应专人护理,静注时应注意不能留有空气或凝血块,输液时防止空气进入,每次治疗后注意输液系统各接头处接紧,防止发生空气栓塞及血栓栓塞。

5.如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扎固定。

6.建议不要在脐静脉中取血、抽回血及输血、封管,以免增加栓塞堵管和感染机会,可以通过脐动脉导管抽血。

7.导管留置过程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反应等情况,每4小时测量体温,每周查血常规、血沉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排除其他系统感染后,及时拔管,拔管后常规进行导管培养。

8.尽早拔管,建议脐动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10天,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7~14天,在拔管时应逐渐拔出,当拔至插管只剩3 cm时,若无血液流出,亦不见血液流动时,则等待3分钟,待血管痉挛收缩后拔出导管,全过程需5~10分钟。拔管后用无菌血管钳夹闭脐带残端待不出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小时。

9.通过脐静脉导管给药、评估、更换输液装置前后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按要求执行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