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
PICC置管术
【目的】
1.为患儿提供中、长时间输液治疗。
2.减轻患儿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3.静脉输注高渗、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高能营养液、高浓度电解质、钙剂等。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
【评估】
1.患儿一般情况、孕周、日龄、体重。
2.患儿用药史、用药疗程、药物性质等情况。
3.评估患儿静脉,查看血常规,确定穿刺部位。
【计划】
1.用物准备
(1)PICC穿刺包:纸尺1根、无菌隔离衣1件、无菌无粉手套2副、静脉注射盘、无菌敷料6块、无菌棉垫1张、无菌止血带1根、无菌药碗1只、无菌纱布若干、无菌剪刀1把、无菌有齿镊子1把、无菌无齿镊子1把、无菌棉球若干、免缝胶带3根、10 cm×12 cm透明敷料贴膜1张、PICC导管1套。
(2)20 ml、10 ml注射针筒各1支。
(3)明胶海绵1包。
(4)生理盐水100 ml 1袋。
(5)1%有效碘1瓶、75%酒精1瓶。
2.家属准备
做好穿刺前的解释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儿准备
(1)患儿注射部位用中性皂液清洗。
(2)根据医嘱给予镇定,防止穿刺时呕吐。
(3)穿刺前确定患儿呼吸道畅通,可耐受穿刺过程,并全程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
(4)患儿置于远红外线床上,注意保暖。
4.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温湿适宜。
5.护士准备
注册护士经PICC维护培训并经资格认证后执行此操作。
6.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7.健康教育
(1)向患儿家属解释PICC置管的目的和必要性,介绍PICC置管的优点。
(2)向患儿家属说明PICC置管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反应、
处理方法及自我监护等相关知识,签署知情同意书。
【评价】
1.家属理解PICC置管的目的及药物作用的相关知识,了解PICC置管的优点,积极配合治疗。
2.严格无菌操作,插管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PICC更换敷料
【目的】
预防PICC感染,固定导管。
【评估】
1.患儿的穿刺敷料及日期、穿刺部位皮肤、导管外露长度等。
2.测量患儿两侧臂围,测量部位为上臂的1/2处,双侧对照。
【计划】
1.用物准备
1%有效碘1瓶、75%酒精1瓶、一次性无菌药碗1只、肝素液(浓度1 U/ml)、治疗巾1条、无菌透明薄膜(新生儿选用6 cm×7 cm)1张、无菌免缝胶带3根、无菌无粉手套1副、弯盘1只、肝素帽1个、10 ml注射器1个、清洁手套1副。
2.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温湿适宜。
3.护士准备
注册护士,即经PICC维护培训并经资格认证后执行。
4.操作流程

(续表)

(续表)

【评价】
1.更换敷料方法正确,无导管移位,无伤口感染发生。
2.家属了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的重要性,无敷料拉脱情况的发生。
PICC冲管及封管
【目的】
保持PICC通畅,防止阻塞。
【评估】
评估患儿的治疗或冲洗周期。
【计划】
1.用物准备
(1)无防腐剂生理盐水5~10 ml、肝素、一次性注射器1个、酒精棉片若干。
(2)冲管及封管:每日需要生理盐水行脉冲式冲管,频率为每隔6小时1次。每日输液结束后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稀释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肝素封管液浓度小儿为1~10 U/ml,使用剂量为两倍与导管及辅助延长管容积。此外,在输注高渗性、刺激性的药物后及推药前后,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
2.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温湿适宜。
3.护士准备
注册护士,即经PICC维护培训并经资格认证后执行。
4.操作流程

(续表)

【评价】
冲管方法正确,PICC导管通畅,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PICC撤除
【目的】
1.存在感染、阻塞再通无效等问题的静脉导管。
2.治疗结束不需要保留的静脉导管。
【评估】
1.静脉导管使用的周期。
2.有感染的征象,局部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痛,患儿出现反应低下,体温不升或发热全身感染的症状。
3.静脉导管阻塞,再通无效。
【计划】
1.用物准备
无菌镊子1把、无菌剪刀1把、无菌棉签1包、1%有效碘1瓶、一次性药碗1只、无菌纱布1包、清洁手套1副、无菌手套1副、(弹力)胶布1张、培养管(必要时备一次性注射器及血培养瓶)1个
2.环境准备
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温湿适宜。
3.护士准备
注册护士,即经PICC维护培训并经资格认证侯执行。
4.操作流程

(续表)

【评价】
1.家属理解拔管的必要性,积极配合。
2.拔管顺利,无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