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典型事例

附件二 典型事例

曹会明

曹会明,生于1970年,高中文化程度,天水禾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麦积区花椒协会会长,麦积区龙头企业协会秘书长,“麦积花椒”和“丰蕊”牌花椒商标持有人。2007年5月,他注册成立了天水禾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69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截至2017年底,资产总额3296万元,流动资产1667万元,年收购花椒600吨、苹果2500吨,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为1万多户果农提供果品收购服务,示范带动花椒和苹果基地种植2800亩左右,增收3000多万元。2008年以来,曹会明被国家、省、市、区多次评为全国科普带头人和先进个人,全市十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区十大营销能手和技术能手等。2009年以来,天水禾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被市、区政府命名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强龙头企业、农产品优秀营销企业。“丰蕊”牌花椒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曹会明和他所带领的企业将朝着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张永红

张永红,生于1970年,天水桃花沟良种核桃繁育有限公司经理,农艺师、甘肃省绿化奖获得者。多年来她一直潜心研究和探索果树栽培新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认真钻研、精心培育和不断改良,终于培育出了无刺花椒。天水无刺花椒选自陇南大叶梅花椒品系,经武都花椒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试验,选育原理是采用了陇南大叶梅花椒品系树枝顶端少刺的优良特性,以当地根系发达、抗病、抗旱的八月椒作砧木,经过四代嫁接优选而成。盛果期树体全身无刺,叶深绿色,小叶5~13片,呈大椭圆形,果穗结实呈高粱状,每穗颗粒在120粒左右,顶部每个果组为四粒梅花状,果实艳红色,直径6.0~7.0毫米,干制后呈艳红色,鲜果千粒重92克左右,同等立地条件下,比大红袍高出20%的产量,品质优,可达到国家特级花椒标准。麦积区东岔镇桃花沟张剑夫妇,已成功引进培育出无刺花椒苗,在多地栽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无刺花椒的培育成功,既降低了花椒采摘的成本和难度,同时,进一步改良了花椒品种,大大提高了花椒的产量,四个颗粒的无刺梅花椒比当地大红袍增产20%以上,让椒农看到了希望,为我区花椒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开辟了新路子。

王世平

王世平,生于1966年,三岔镇吴寨村花椒种植户,20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尝试在自家的田间地头零星栽植花椒树,挂果花椒园面积达到8亩,2017年花椒收入达到7万多,他的务椒经验是:一是要给花椒按时喷洒农药,重点做好花椒发芽前的药剂清园和5、6月的蚜虫防治;二是每棵成龄树最优保留五个主干树枝,利于采光通风,每个树枝之间不要相互重叠,剪掉背下枝和树干基部50厘米以下的新枝;三是花椒要成伞形敞开,树枝不要相互重叠;四是花椒树要四季修剪,以冬季修剪为主;五是保持花椒树田间排水畅通,防止花椒树根腐烂;六是加入协会,在协会的指导下,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花椒每年都能稳产、高产,而且花椒色度好、品质好,年年都能卖个好价钱。

尤引田

尤引田,生于1966年,甘泉镇云雾村的一名花椒种植户,现为该村的科技高产示范户。2008年开始在自家地里种植大红袍花椒3亩,从2012年开始到2017年,连续五年纯收入在30000元以上,2017年达到36000元,并带动周边的黄庄、甘江、谢崖等村80多户种植花椒600多亩,自己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生产之余赴陕西韩城、山西运城、天水秦安以及麦积元龙等地不断学习新技术。他认为花椒要丰产,建园地必须选择排水通畅,肥力较强的田地。树形采取三主枝自然开心形,由冬剪变为四季修剪,树下采取椒园生覆草制的管理模式来改变椒园小气候,这样减轻了工作压力,防止了落花落果,预防了霜冻,并采取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花椒产量,增加了收入。

徐喜生

徐喜生,生于1950年,现任温家湾农民种植丰业合作社理事长,麦积区五龙镇温家湾村人,被称为本地椒王。他种植的30多年树龄花椒树树势健壮,树皮光滑,结果枝分布合理,人工操作方便,2017年,单株产干花椒4千克左右,产值500~700元,亩收入3万元左右,近年来,他受麦积区农经科技服务协会技术指导,应用花椒综合管理技术,椒园连年追施生物有机肥、中微量肥和叶面追肥,科学用药,合理修剪,创出了一套适合渭北干旱山区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是有机生物肥的连年施入,椒树根系发达,树势健壮,抗病抗逆性增强;二是抓好冬春季的修剪与树势调控,保证结果枝量与操作通道位置的合理分布;三是科学用药,重点做好花椒春季清园与生长期蚜虫的有效防控;四是多学习考察,加入科技协会,掌握应用新技术。他虚心学习,博釆众长,潜心研究,乐于传授推广,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里有十多户花椒种植户收入都超过10万元,村民通过种植花椒脱贫致富了,老徐种花椒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