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5 细菌的分离培养

实训5 细菌的分离培养

一、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化的方法,观察细菌的培养特性。

二、仪器及材料

恒温培养箱、病料或细菌培养物、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各种细菌培养基等。

三、方法与步骤

1.细菌的分离培养

(1)病料的采取。将新鲜肛门拭子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洗涤液可用于分离培养;无菌采取新鲜粪便的中心部分,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搅匀后澄清,其上清液可用于分离培养;如为病理组织,可用烧红的刀片在其表面烫一下,随即用此刀片在烫过的地方切开一小口,用灭菌接种环在切口内蘸一下即可用于分离培养。

(2)平板划线分离培养。目的是将病理材料中的细菌分散,以便使细菌单在,从而发育成单个菌落,防止长成菌苔。

①直接划线分离培养。点燃酒精灯后,左手持培养皿,底朝下,盖在上,以无名指和小指托底,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皿盖揭开成20°,角度不宜过大,以防空气进入;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后取少许的材料涂在培养基边缘,将接种环上多余的材料在火焰上烧掉,然后在培养基表面进行“Z”字形划线,然后将平皿盖好,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图1.20)。

②分区划线分离培养。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外部划线,将培养基分成3~6 个小区,持皿方法同直接划线,但每划完一个小区应将平皿旋转一定角度,以便于划线(图1.21)。

img

图1.20 平板划线操作示意图

img

图1.21 划线分区示意图

③斜面划线分离培养。左手持试管,手掌朝上,食指和拇指夹住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先将试管的棉塞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旋转两周,然后用右手小指和手掌边缘夹住棉塞,打开试管,保持试管口在火焰上方进行操作,在斜面上从试管底部向试管口作“Z”字形划线,接种完毕,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塞上棉塞后,在火焰上方旋转两周。用试管架直立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④增菌培养。当病料中的细菌很少时,直接进行分离培养往往不易成功,常先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方法是取少许病理材料直接加入培养基中,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 h 后,可取少量培养液作划线分离培养。

2.细菌的纯化

操作方法基本同分离培养,但进行斜面纯化移植时左手应同时握住原培养管和待接种管,右手小指和手掌边缘夹住一个棉塞,无名指和中指夹住一个棉塞,必要时中指和食指还可夹住第三个棉塞,液体培养基的纯化移植同液体培养基初次分离培养。

3.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观察

(1)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可形成菌落。观察菌落时,主要看以下内容:

①大小。不同细菌,其菌落大小变化很大。常用其直径来表示,单位是mm 或μm。

②形状。主要有圆形、露滴状、乳头状或油煎蛋状、云雾状、放射状或蛛网状、同心圆状、扁平状和针尖状等。

③边缘特征。有整齐、波浪状、锯齿状、卷发状等。

④表面性状。有光滑、粗糙、皱褶、颗粒状、同心圆状、放射状等。

⑤湿润度。有干燥和湿润两种。

⑥隆起度。有隆起、轻度隆起、中央隆起和云雾状等。

⑦色泽和透明度。色泽有白、乳白、黄、橙、红及无色等;透明度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⑧质地。有坚硬、柔软和黏稠等。

⑨溶血性。分为α-溶血、β-溶血和γ-溶血3 种。

(2)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

①浑浊度。有强度浑浊、轻微浑浊和透明3 种。

②底层情况。包括有沉淀和无沉淀两种,有沉淀又可分为颗粒状和絮状两种。

③表面性状。分为形成荚膜、菌环和无变化3 种情况。

④产生气体和气味。很多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分解一些有机物产生气体,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或收集产生的气体来判断;另一些细菌在发酵有机物时能产生特殊气味,如鱼腥味、醇香味等。

⑤色泽。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使培养基变色,如绿色、红色、黑色等。

(3)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有运动性的细菌会沿穿刺线向周围扩散生长,形成侧松树状、试管刷状;无运动性的细菌则只沿穿刺线呈线状生长。

四、注意事项

(1)细菌的分离培养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2)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挑取菌落之前应先在培养基上无菌落处冷却,否则会将所挑的菌落烫死而使培养失败。

(3)划线接种时应先将接种环的环部稍弯曲,同时用力适度;分区接种时,每区开始的第一条线应通过上一区的划线。

(4)不同细菌所需要的培养时间相差很大,应根据不同的菌种培养观察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