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9 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实训9 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一、目的

(1)认识病料采集、包装和运送的意义。

(2)掌握病料采集、包装和运送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二、基本原理

从所取病料中准确地分离出病原是诊断疫病最可靠的依据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料的正确采集、包装和运送。为了能分离出病原,首先要采取含病原最多的病料,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各种病原在患病畜禽体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分布情况。不同的病原在病畜体内的分布情况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种病原,但在疫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型中分布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病料采集前,必须根据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对被检动物可能感染什么样的疫病做出初步判断,然后针对病原可能存在的部位采取最合适的病料进行检验,这将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材料

(1)待检畜禽。

(2)剖检常用的器械与刀具:刀(剥皮刀、解剖刀、外科手术刀)、剪(外科剪、肠剪、骨剪)、镊子、骨锯、斧子、磨刀石和储存病理组织的容器等。

(3)剖检常用的药品:消毒药、固定液等。

四、操作步骤

1.病料的采集

采集病料要有目的地进行,首先怀疑是什么病,就采集什么病料。如果不能确定,则尽可能地全面采集病料。取料的方法如下:

(1)实质器官(肝、脾、肾、淋巴结)。因各种病原不同,所采取的病料不同,这样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病原可能居留最多的脏器或淋巴结。先用废旧刀(新刀火烧后易损坏)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烧烙即将取材的器官表面,再用灭菌的刀、剪、镊子从组织深部取病料(1~2 cm3大小),放在灭菌的容器内。

(2)血液。

①心血。以毛细吸管或20 mL 的注射器穿过心房,刺入心脏内,或用普通吸管,但应将其钝端连一橡皮管及一短玻璃管,以免吸血时把血吸入口内。普通注射器也可用来采血,但针头要粗些。心血抽取困难时可以挤压肝脏(毛细吸管的制法:将玻璃管加热拉长,从中折断即可)。

②全血。用20 mL 无菌注射器,吸5%枸橼酸钠溶液1 mL。然后,从静脉采血10 mL,混匀后注入灭菌试管或小瓶内。

③血清。以无菌操作从静脉吸取血液,血液置室温中凝固1~2 h,然后置4 ℃过夜,使血块收缩,将血块自容器壁分离,可获取上清液即血清部分,或者将采取的血液置离心管中,待完全凝固后,以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20 min,也可获取大量血清。将血清分装保存。若很快即用于检测,则保存于4 ℃冰箱中。若待以后检测,则保存于-20 ℃或-70 ℃低温冰柜中。

(3)胆汁、渗出液、脓汁等流汁病料。先烧烙心、胆囊或病变处的表面,然后用灭菌注射器插入器官或病变内抽取,再注入灭菌的试管或小瓶内。

(4)乳汁。乳房和乳房附近的毛以及术者的手,均需用消毒液洗净消毒。将最初的几股乳汁弃去,然后采取乳汁10~20 mL 于灭菌容器中。

(5)肠内容物及肠道。用吸管插穿肠壁,从肠腔内吸取内容物,置入试管内;也可将肠管两端结扎后取出送检。

(6)皮肤、结痂、皮毛。用刀、剪割取所需的样品,主要用于真菌、疥螨、痘疮的检查。

(7)脑、脊髓。无菌操作法采集病死畜禽的脑或脊髓,放于50%的甘油缓冲溶液中或50%磷酸盐缓冲液中保存和冰冻保存。

2.病料的保存

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病料,必须保持新鲜,避免污染、变质。若病料不能立即送检,应加以保存,无论细菌性或病毒性检验材料,最佳的保存方法均为冷藏。

(1)组织块:一般用灭菌的液体石蜡、30%甘油缓冲盐水或饱和氯化钠溶液。

(2)液体材料:保存于灭菌的密封性好的试管内,可用石蜡或密封胶封口。

(3)各种涂片、触片、抹片:自然干燥后盒装冷藏。

3.病料的运送

(1)送检病料应在容器或玻片上编号,并将送检单复写3 份,1 份存查,1 份随病料送往检验单位。

(2)装送病理材料的玻璃瓶须用橡皮塞塞紧,用蜡封固,置于装有冰块的冰瓶中迅速送检;没有冰块时,可在冰瓶中加冷水,并加入等量硫酸铵,可使水温冷至零下,将装病料的小瓶浸入此液中送检;夏天途中时间长时,要换液;途中要避免振动、冲撞,以免碰破冰瓶。

(3)危险病料,例如疑为炭疽、口蹄疫、牛瘟等病的病理材料,应将盛病料的器皿如上法装入一金属容器内,焊封加印后再装箱。

(4)病料送检时,最好派专人送检,并附带详细说明,内容包括送检单位名称、地址、动物种类、何种病料、检验目的、保存方法、死亡时间、剖检取材时间、送检日期、送检者姓名及电话号码,并附上临床病例摘要。

五、结果

做好采集病料的编号,并记录动物种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何种病料、检验目的、保存方法、死亡时间、剖检取材时间等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取料时间要求在患病畜禽死后及早采取,病尸取料最好不超过6 h,如发现病畜突然死亡,疑似炭疽时,严禁剖检,先采耳尖血,镜检有无炭疽杆菌,当确定不是炭疽时,方可剖检。疑为气肿疽时也不应剖检。剖开腹腔后,首先取材料,再作检查,因时间拖长后肠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病料,就难以得到正确的检查结果。

(2)采集病料时应无菌操作,所用的容器和器械都要经过消毒。刀、剪、镊子用火焰消毒或煮沸消毒(100 ℃,15~20 min);玻璃器皿(如试管、吸管、注射器及针头等)要洗干净,用纸包好,高压灭菌(121 ℃,20~30 min)或干热灭菌(160 ℃,2 h)。

(3)在整个病料采集、包装和运送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加强病料采集和使用安全监管,做好人员卫生安全防护,防止人员感染和病原扩散。同时,要妥善保存病料,防止丢失;动物疫病诊断所用剩余病料,必须及时销毁。采取病料完成后,器械应先消毒再清洗,采取病料场地应彻底消毒,避免散播病原微生物,采集者用肥皂水洗涤再用消毒液洗手。要建立病料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病料采集、使用、保存和销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