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14 E-玫瑰花环试验
一、基本原理
玫瑰花环试验是体外检测人和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E-玫瑰花环试验是T 淋巴细胞计数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人和动物的T 淋巴细胞表面有红细胞受体,因此红细胞可以黏附到T 淋巴细胞的周围而形成玫瑰花样的细胞团。在红细胞中,以绵羊红细胞最为常用。B 淋巴细胞没有红细胞受体,所以不能形成E-玫瑰花环,以资鉴别。
二、仪器材料
(1)肝素抗凝剂。
(2)淋巴细胞分层液:配制方法见细胞分离技术。用5.6%NaHCO3 调pH 值至7.2,115 ℃15 min 灭菌。4 ℃储藏备用。
(3)5.6%NaHCO3 液:NaHCO3 5.6 g,H2O 100 mL,115 ℃20 min 灭菌,4 ℃储藏备用。
(4)0.8%戊二醛溶液:25%戊二醛溶液,0.32 mL Hank’s 液,9.68 mL 用前配制。
(5)Giemsa-weight 染色液:Giemsa 粉0.03 g,Weight 粉0.3 g,甲醇100 mL。
先将染料一起放入研钵内,加入少量甲醇,研磨细,然后倒入瓶内,并用甲醇冲洗研钵内染料,一起倒入玻瓶内,补足甲醇量,备用。
三、方法与步骤
(1)取肝素抗凝血2 mL,置37 ℃水浴自然沉淀30~40 min,吸取全部血浆(约1 mL)。
(2)于血浆中加Hank’s 液数毫升,洗涤,1 500 r/min 离心5~10 min,弃上清液。重复洗涤4 次,沉淀均匀即为淋巴细胞悬液。
(3)采绵羊肝素抗凝血,加数倍Hank’s 液,洗涤3 次,最后以Hank’s 配成10%悬液,4 ℃保存。
(4)取0.1 mL 淋巴细胞悬液,加10%红细胞悬液0.1 mL,加小牛血清0.1 mL。
(5)37 ℃水浴10 min 600 r/min,低速离心5 min。
(6)吸弃多余的上清液后,放入4 ℃冰箱2~4 h。
(7)取出后,将沉淀轻轻摇起,加0.8%戊二醛0.1 mL,混匀后4 ℃固定15 min。
(8)将干净的玻片用Hank’s 液沾湿,滴一小滴混悬液,让其自然散开即可。
(9)自然干燥后,用吉姆萨-瑞氏液或苏木精-伊红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四、实验结果
凡1 个淋巴细胞结合3 个或3 个以上的红细胞者为1 个E-玫瑰花环。检查200 个淋巴细胞,按相应公式计算其玫瑰花环形成率。

某些动物E-玫瑰花环率
五、注意事项
(1)影响E-玫瑰花环试验最主要的因素是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新鲜程度,被检血样必须新鲜、无菌,采血后要求在3~4 h 内进行检验,否则由于淋巴细胞的死亡,受体脱落,影响检查结果。红细胞用阿氏液保存最多不要超过3 周,且不应溶血。
(2)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的控制对玫瑰花环形成率有较大影响。选37 ℃作用10 min,低速离心5 min,置4 ℃2~4 h,其结果稳定性较好,结合率较高。如在37 ℃作用时间较长,可见玫瑰花环发生变形,结合部位松弛、拉开,甚至解离。
(3)指示红细胞的动物种类也与玫瑰花环的形成率有关。如马淋巴细胞与豚鼠红细胞结合较好,而驴淋巴细胞则与绵羊红细胞结合较好。Melinda 氏报道,人、马、牛、猪、狗、猫、鼠与豚鼠红细胞的结合率都高于绵羊红细胞的结合率。
(4)加犊牛血清能增加玫瑰花环形成细胞的稳定性,增强与指示红细胞结合的牢固性。
(5)Hank’s 液的pH 值以7.2~7.4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