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地位与实施的反差

2、道德教育地位与实施的反差

通常我们对于德育”异常重视”,将德育摆在五育之首,把德育太当作一门课来教,似乎在课堂上的大道理就是正规教育,在课后就不用进行教育或将教育简单化。在学校教学中,德育课程常由班主任任教,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职责区分得很清楚,使得老师们均认为进行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与任课老师无关。任课老师在上课时若发现学生有不道德行为,往往只是简单地斥责两句,课后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正好有空时就批评、教育,没空也就算了。课后遇到学生的不道德行为,任课老师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班主任则将问题简单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应试教育盛行之时,语、数、外学习成为教学安排的重中之重,德、体、美只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为了升学一切均得让步,德育也不例外,前半节课匆匆讲完大道理,后半节课马上进入“正题”,或是习题讲解或是课文分析,德育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丑角、配角。老师们不爱讲,认为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话;孩子们不爱听,认为没意思,大道理我们都懂。德育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我们不禁要问德育到底怎么了?对于德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