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德教育应注重理解,走进生活
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由班主任来教,班主任理所当然地担当起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思想品德课上大谈空道理,学生在下面或是神游或是讲小话或是看书,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育的形式化,即教师只注重说教。部分教师认为我在课堂上讲了,就是尽了一个教师的责任,至于学生听不听得进去就不关我的事了。②教育的空泛化。有的教师很负责任,备课非常详细,例子也找得多,但在课堂上所讲的话总是太空泛,脱离现实生活,所举的例子也总是与学生们离得很远的英雄人物,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讲的话,我听起来怎么这么遥远?老师讲的例子,我怎么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碰到过?因此,如果把德育仅仅当作一门课来教的话,那么我们永远也别想学生能有所得,有所进步。德育应注重学生的理解,知识是“学”来的,而不是“教”来的。德育应走进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