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在早稻田大学寻找救亡图存之策
400多年前,德川家康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之后,在江户设立幕府,管理天下诸侯。诸侯的妻妾都在江户做着人质,加之各地诸侯每年都要到这儿述职表忠,使得江户城外甲州街道的驿站空前繁华起来。随着驿馆规模的拓展,便有了如今的“新宿区”,当时叫作“内藤新宿”,因为征用了高远藩国主内藤氏的一部分宅邸。从德川幕府时代至今,这里都是日本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江户这个地方最初是一片荒地,城市的建立大约是在镰仓幕府时期,那个《源氏物语》的时代。我们从“早稻田”这样的桃花源式的命名之中,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明治维新时候的日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钟爱,以及办学者的人生理想。灯红酒绿,广厦林立,早稻田大学就位于东京都西北的新宿区内。
早稻田大学的创办者,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大隈重信。大隈重信是佐贺武士出身,早期接受的教育是“朱子学”,也就是宋代大儒朱熹的思想,这是江户时代盛行日本的儒学。之后,作为明治维新志士游历天下,接触到了西方科技和哲学。重信做过两任内阁首相,曾经力挽狂澜,拯救了日本的财政危机。
据说大隈重信在担任首相期间,提交了一份就连野心家伊藤博文都被惊掉下巴的变法提案。为此遭到罢免之后,他在东京郊区一片稻田里,创办了东京专门学校,这就是早稻田大学的前身。
1902年,在20年校庆之际,正式更名为早稻田大学。
“保全学术之独立,有效地利用学术,造就模范国民。”这是早稻田大学的建校宗旨,也是历届校长和学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
对于中国人来说,早稻田的名气远在其他大学之上。因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到这所大学学习。1905年到1910年期间,每年有数百名中国留学生来到这里,6年之间大约有4000多名中国留学生从这里毕业。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这个时期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一切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对其切齿痛恨;可是另一方面中国人又成群结队地到日本留学,从而不可避免地看日本人的脸色,受日本人的教训,听日本人的冷嘲热讽。面对这种尴尬处境,作为一个中国人情何以堪呢?当然,我们理解,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人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忍辱负重的。比如周恩来,比如鲁迅,比如李大钊,就是这样的人。
李大钊实际只在早稻田大学就读了一年半时间,后因回国参加救亡活动经常缺课,被学校以“长期欠席”为由除名了。其实,就是不除名,他也无法坐在这里安心读书了,因为国家的命运,因为人民的苦难在向他召唤,他不能无动于衷,这是他的使命。“铁肩担道义”,并非别人让他担,而是他自己要担。这就是李大钊。

早稻田大学时期的李大钊
李大钊虽然经常“欠席”,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是居中上的。他第一学年的考试成绩在总共106名同学中排名第40位。这对于一个没有经过预科学习,直接升入本科的学生来讲,是很不容易的。此外,在这一学年里,他还选学了几门“随意课”——哲学、明治史、第二外语,还写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灿烂文章,积极参加反袁活动,担任留日学生总会编辑主任。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他学了这么多,写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这不是用“勤奋”两个字就能简单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