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次对话

第十六次对话

小春: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一位光照千古的革命领袖,最后却死于这些胸无点墨的反动军阀之手,这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史上的悲剧,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阿青:杀害李大钊的不仅是这些军阀,还有站在他们身后的国际帝国主义势力。

小春:嗯。另外有人评论这段历史,认为李大钊选择留在北京不走,是个错误的决定。

博士:这样的评论是不客观的。要说李大钊决策有误,也是错在他过高地估量了军阀们的人格人性。

阿青:是的。根据外交协议,当时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本来是不准中国人持枪进入的,中国军人如进去,得先把枪交出来。那么为什么张作霖的军警能进去抓人呢?因为当时东交民巷公使团的代表是荷兰公使,而这厮完全听从英国大使的支配。他们编造的理由是,俄国不在《辛丑条约》签字国之列,所以外交使团无法制止此次行动。英国的目的在于通过逮捕李大钊,打击苏联,使苏联处于难堪境地。张作霖因为得到了公使团的允许,所以才有胆量犯下这桩弥天大罪。

博士:如果再深入一步分析,张作霖对苏联也是切齿痛恨的,因为有传言说苏联曾指示李大钊在东北搞活动,意图推翻张作霖的统治。此事不管真假,张作霖都不会掉以轻心,所以才对李大钊痛下杀手。

阿青:张作霖在北京不属于合法政府,他与苏联也没有正式外交关系,所以即使抓人杀人,也不惧怕引起外交争端。

博士:4月28日上午11时,由安国军总司令部、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京师高等审判所、京师警察厅组成的特别法庭对李大钊等人进行“军法会审”。据在场的人描述,李大钊穿着一件灰色旧棉袍,头发长而且乱,稍微遮住一部分脸。样子和平常差不多,还是那样沉着平静,只是没戴眼镜,脸比从前消瘦了。

阿青:李大钊等20人被当庭判处绞刑,下午2时即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院内行刑。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他从容镇静,面不改色,临刑前还做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演说。他说,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取得光荣的胜利!

小春:此时李大钊尚不满38周岁。用现在的标准看,还是一个青年。

博士:而他牺牲得壮烈,就义得从容,都使得他生命的音响和光华,如闪电般刺向黑暗。

阿青:是的。李大钊壮烈牺牲的消息很快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到他家里来吊唁的人终日不断,很多人都泣不成声。当局为了迷惑人心,在报上宣传说,他们已为死者装殓,一般的每人给一口四十元的棺材,唯独对李大钊格外“优待”,给一口七十元的棺材。李大钊妻子听后,气愤地说:“这些牲口!人都叫他们给害了,还假惺惺地给棺材!谁要他们的棺材!我们不要,我们自己买!”朋友们支持她的意见,发起募捐活动,很快就把钱筹够了。棺材铺的老板听说要给李大钊买棺材,为了表示敬意和同情,特意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柏木棺材打折出售。

博士:要知道当时还是建党之初,共产党的影响力不同于后来的革命根据地时期。即便如此,市民还是站出来表达对共产党、对李大钊的同情,而且当局的做法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理亏”。

阿青:李大钊的灵柩一直停在宣武门外的浙寺,直到1933年4月下旬才在北平西郊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安葬。出殡那天,灵前陈列了不少朋友们和共产党方面送来的花圈、挽联。送葬的人很多,排了长长的队伍。当队伍行进到西单辟才胡同附近时,突然行列中有人喊口号,挥动小纸旗,警察就来制止,驱逐殴打。

博士:在老北平市民的记忆中,死人出殡遭警察殴打,还是头一回遇到。

阿青:走到石老娘胡同东口大街上时,在行列后面出现一辆小板车。车上载着一块刻有不少文字的石碑,碑额上刻有交叉着镰刀和斧头的鲜红党徽,显然是共产党所为。问赶车的,他也说不清楚,可是这样的石碑是无法通过西直门的。后来只好将石碑翻过来,字面朝下,又在碑上堆些衣服和杂物,到西直门时,再坐上人。好不容易混出城外,到了墓地,大家商量如何处置这块碑,在墓前竖起来是万不可能的,因为将来会连李大钊的坟墓和骸骨都不保。最后大家决定:照六朝墓志的办法,将碑埋在墓内。

博士:是的,因此保存下来,这块墓碑也就成了重要的史料。

小春:我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墓碑重见天日的一幕,真是感慨万千。

博士:好多时候,我们的心情都是复杂多样的吧。感怀所逝足以让人流泪,大业有成足以让英灵得到告慰,这就是人世间的悲欢吧。你看李大钊先生就义那张照片,刽子手曾三次吊起李大钊,以求李大钊“悔过”,但先生意志坚定,初心不移。照片本是刽子手想用来登报羞辱李大钊,没想到拍出了先生大义凛然、信仰坚定的精神画像而光照千秋。

阿青:陈毅元帅在悼念李大钊的诗中说:“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舍生取义,是革命先驱的本色,也是共产党人的追求,崇高与荣耀,无过于此。

博士:“锦绣江山,铭记勇者。”你看天安门前的纪念碑,英雄的毅魂,已经在祖国的山海之间得到了永生,他们已经化作天地间浩然正气,化作最勇猛、最矫捷、最昂扬的身影,活在这个民族的意识深处,引领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李大钊被捕后备受敌人的酷刑及威逼、利诱,但他在监狱中和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并写出近3000字的《狱中自述》

经典导读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注:节选自《狱中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