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青春哲学闪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

柒 青春哲学闪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

因为有我提供的目录和编写纲要,博士每次与我们的对话,都是根据进程有所准备,就像对待大事一样,严谨周全,这种妥帖于高层次情理之美的举止,让我非常仰慕。我觉得像李大钊那样具备伟大人格的革命先辈们,在他们的身上同样有这样的美质。无论是为国家民族,还是为朋友,都是认真地筹谋,敦厚又温柔。孟子说,人乐有贤父兄。这种贤父兄的人格就像大海吧,总能让人不自觉地投奔而来,似乎能够承载你的一切,而又不至于让你沉溺依附丧失了自我。

博士的空间里有一篇关于《大学》的随笔,才读几句我就觉得有宏大的声音在脑内轰鸣起来。他说:“读《大学》需端身正气、冥思朗诵,内心如对崇高的神明。”“不要把‘朗诵’这两个字当作一个词来看,要思索‘朗’对你的要求,心与脑,智慧与情感,都要亮起来。”他说:“这就是明明德。”

如果说习练少林武功是为了成为大侠,那么修习《大学》这门功课就是为了成为大贤。“明明德”的功夫就好比易筋经,能让人脱胎换骨。让人脱胎换骨就是“新民”。这样的修行不是为了早登极乐或者升入天国,而是为了“至善”——属于全社会、全人类的无限美好的前景。

博士认为,“南陈北李”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外来的哲学在他们的内心若非着落到实地,他们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就接受过来。新青年是“新”,青年也是“新”,都来自《大学》开篇的“在新民”。“后来的读者要知道,那个时候,说那些话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譬如先整理精神,放松身心,进入冥想状态,然后再做那些规定动作,才能符合瑜伽的要求。博士揭示了古人读书的真相——先把自己圣贤化。然后我便按照博士的要求,让自己保持着虔诚的心,打开心脑所有的智能关窍,阅读电脑中的党史资料。

《青年杂志》书影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把社会改造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陈独秀写道:“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他赞美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处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他把青年比作社会中新鲜活泼的细胞,呼吁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掌握“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勇敢地同陈腐朽败者斗争,“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

《青年杂志》创刊不久,李大钊就在日本读到了这份杂志。他写于1916年初春的《青春》一文,即是对陈独秀《青年杂志》的有力声援。与陈独秀一样,李大钊写作《青春》一文的目的,也是鼓励青年要奋发有为,但是他的立意更高远,已经超越了青年之社会作用等时政观点的层面,是从宇宙观、人生观的高度切入,以激励青年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奋斗的决心和信心。这可不是一般的抒情散文,更不是励志鸡汤,而是有着深刻哲学意蕴的政治宣言。它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观察社会,实际是从哲学的高度为他激进的政治思想提供根据。他从宇宙自身的无尽生命中确认了个人、国家和民族生命的无尽,又从具体事物生命的生死循环中确认了旧中国的死灭与新中国的浴火重生之必然。这是《青春》一文最具革命意义的思想内涵。

大文豪郭沫若的《满江红》赞美毛主席著作,用了“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这样评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价值,评价毛泽东文章的雄辩与浪漫,都是恰如其分的。自古的文章,有立就有破。你提出主张对手就会反驳。古往今来的文章巨公,其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如同指挥百万雄兵,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李大钊的《青春》一文,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呢?在当时的中国,针对当时的传统文化,以及深受时代和文化影响的国人,针对即将围上来的攻击、质疑、困惑,《青春》布下了严整浩大的阵型,迅敏强力地狙击,真诚热烈地告慰。这就是天下无敌。

李大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讴歌青春,在他看来,青春就是宇宙无始无终的生命活力,就是生生不息的运动!这就是李大钊的青春宇宙观。这是他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述的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李大钊认为,一个人只有“永续青春之生涯”,与宇宙“无尽青春”的部分时间与空间相耦合,才不虚此生。这就是他的青春人生观。他甚至主张要像宗教信徒信仰上帝那样相信人类有无尽的青春,相信人的知、情、意结合而成的再造精神、再造能力可以使个体、群体、地球永葆青春,可以使衰落、毁灭的民族和国家再生。这是对崭新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新中国的深情呼唤。

在2017年《文汇报》的副刊《笔会》上,王蒙先生写了《重读李大钊的“青春”》一文。在这里,王蒙先生的“青春”激情,溢于言表:“李大钊此文从自然界的春天讲到了人的生命的青春,并且把青春解释阐发为理想、使命、事业、责任;这也是天人合一观念之时代化、革命化、神圣化。难道它不让今天的老中青年为之精神一振吗?”又说:“李大钊就是这样的学贯中西,文通今古。他的理念打通了哲学、史学、科学;他的主张整合了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文化观;他的人格完美了革命家、思想家、义士、学人;他的文章古色古香、经典纯朴、至诚至善、如火如荼。他是先锋猛士,代表了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

《青春》洋洋万言,如异峰突起,代表了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新高度,其宏大的构思,广阔的视野,严密的逻辑,澎湃的激情,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汉赋般的华丽与铺陈笔法,使它成为独具一格的哲学篇章。至于青春哲学之内容,更是孤响绝唱,为百年以来的中国奏响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