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的核心:合作、友谊、和平、交流

二、丝路文化的核心:合作、友谊、和平、交流

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丝绸之路的贡献高度概括为:“含有大片路网的丝绸之路对人类产生诸多重要的变革性影响,其中包括:①促进了沿路网城市的发展。沿路网城市从丝路贸易获得了力量与财富,并为生产和货物集散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也对道路实施监管。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融合,使有些城市发展为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中心。②促进了宗教中心的发展,宗教中心因政治制度扶持和富豪个人的捐赠得以发展。③通过丝绸之路的人员往来,促进了技术、艺术风格、语言、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的交流与传播。”由此可见,与作为欧亚大陆的文化运河、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的伟大贡献密切相关,丝路文化涉及的商贸、宗教、科技、文化内容必然非常广泛丰富。

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见证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尤其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实现了物质文明的交流。中国丰富的物产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源源不断传播到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和地中海欧洲区域。代表东方文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纸、铁器、金银器皿、钱币、雕版印刷、火药、丹药、农作物等及其生产技术工艺输入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中西亚、南亚和欧洲的社会文明。西方的物质文明输入中国,也丰富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如草原民族的羊马牲畜、毛织品,西亚的珊瑚、翡翠、珠宝、琉璃器、各种香药,西域的苜蓿、胡荽、波棱(菠菜)、葡萄、石榴、胡椒等多种农作物,中亚的酿酒术、制糖法、建筑技术……由此而产生了如“陶瓷之路”“香丝之路”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称谓。

在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欧亚大陆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属于全人类的珍贵遗产,在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文化廊道上,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遗址中有各个帝国与可汗王国的都城宫殿、贸易居所、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驿站、关隘、烽燧、长城、古堡、墓葬以及宗教建筑等。它们中有许多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例如,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确定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中、哈、吉三国33处文化遗址。

在丝绸之路长途贸易推动下,沿着绿洲和河流水系数千公里廊道的贸易路上,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商贸中心和大小城镇,形成了当时不同文化和地域的文明中心。它们已经成为中西亚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区性中心城市,而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仍然要依托它们。

在精神文化方面,丝绸之路及其贸易的影响更为深远。丝绸之路促使了民族迁徙和融合,它又被称为“民族迁徙之路”,直接影响了我国西北近代少数民族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蒙古、藏、回、东乡、裕固、撒拉、保安等少数民族的发展,并产生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西北社会的开发,甚至影响了亚欧大陆的历史进程和走向。

西方科技文化的输入,是丝路贸易推动文明交流的又一贡献。中西亚、南亚和欧洲的天文、历法、医药、建筑、制糖、制玻璃、制酒、造船、军事科学、数学等知识和技术相继传入中国,提高了中国社会的生产水平。

由于丝路贸易所提供的渠道和条件,西方宗教文化如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景教、祆教、伊斯兰教输入中国,对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曾经有中国法显、玄奘等高僧通过丝路去中亚、南亚求取佛经。祆教也通过费尔干纳谷地丝绸之路廊道,随着粟特商队传入中国。

从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和十二木卡姆等在艺术上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及其贸易带来的西域文明的影响波及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如风俗时尚、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以及文学艺术……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它实际上是在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东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对沿路各国、对我们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影响既广且深。倘若没有这样一条路,这些国家今天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简直无法想象。”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路文化的精神和核心是“合作、友谊、和平、交流”。正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所说:丝路文化及其遗产以生动的历史和实物例证告诉世界,这条道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曾经富有活力,相互团结与合作,引领世界潮流,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神奇景观,会激发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新的创造力,会唤起人民传统的乡情、亲情与友谊,会鼓舞沿线的国家和人民进一步联合起来,共同迈入人类现代文明共同繁荣、发达的新时代,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再次作出光辉的示范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