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展示丝路地域文化
2025年11月01日
五、依托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展示丝路地域文化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我国11省区,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它们是集中展示和反映丝绸之路和丝路文化最好的公共文化设施。除各省市级博物馆外,还有许多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中心,它们以丰富多样的藏品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丝路地域的文化。丝绸之路西北5省区,文博事业十分发达,除近400个省(区)、市、县都有博物馆外,还有众多主题专项博物馆、陈列馆和文化中心,总计近1000家。
此外各省市还有水利、地质、农业、湿地、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类各种博物馆、陈列馆。
庞大的博物馆文化资源可以支撑起丝路文化的文博产业。应当充分利用上述公共文化资源作为丝路文化旅游的窗口和基础产品,加强国际、省区、馆际交流协作,开展丝绸之路精品文物展、丝路文化主题展、穿越丝路历史展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展陈活动,弘扬丝路文化,贯彻“互联互通,旅游先通”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我国丝路沿线的博物馆、陈列馆和文化中心虽有丰富、高品位的馆藏文物,但在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方面与国外和港台博物馆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以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该馆依托馆藏绘画、书法、陶瓷、金银饰品、玉器、丝绸织品等馆藏文物和艺术品,设计开发出了许多高仿书画、扇面、镇纸、文房四宝、仿古艺术瓷、茶具、景泰蓝、文化衫、绣品、手串、装饰画、绢画、冰箱贴、纪念章、纸巾等。这些纪念品不但宣传了博物院、提升了旅游吸引力,也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丝路沿线的博物馆也有一些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如洛阳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发的唐三彩、民俗画、农民画,碑林博物馆的碑拓、武威文庙博物馆的铜奔马等,但品种仍然较少,并未形成文化系列和商品化规模。今后应按照泛博物馆产业的理念,培育多种文化业态,加快文博事业的产业转型,大力开发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