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三、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根据这一发展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上的沿线中心城市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西宁等省会城市将成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沿线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也将成为重要节点。因此,丝路文化创意与规划应该将这些省会和旅游文化名城作为丝路文化旅游的重点。

丝绸之路2000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批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名扬丝路的城市。它们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丝路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这些物质文化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丝绸之路历史打开了一扇窗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截至2016年,我国有130座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在丝绸之路沿线11省区共有洛阳市、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汉中市、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同仁县、银川市、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库车县、伊宁市、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会理县、遵义市、镇远县、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市、建水县、巍山县、会泽县、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等37座城市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数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述省会和历史文化名城大部分成为丝路上的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在全域旅游思路指导下,按照全时空、全产业链、全要素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和服务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例如,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现有84个景区景点,乌鲁木齐现有33个景区景点,敦煌现有42个景区景点,吐鲁番现有40个景区景点,喀什现有50个景区景点。其中不少是反映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和博物馆。如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兴庆宫、净业寺、仙游寺、大唐慈恩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城固张骞纪念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和阳关遗址、汉长城遗址、吐鲁番交河遗址、高昌故城、阿斯塔纳古墓群、拜城克孜尔石窟、喀什盘橐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丝绸之路博物馆、莎车王陵和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园等。

但目前上述城市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无法凸显作为丝路名城和丝路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功能。此外,在这些节点上丝路文化遗址和景点都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丝路文化风情廊道或串联的专项游线,今后应整合丝路文化的景区景点,大力加快丝路文化的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并建设丝路文化产业园区。

在建设丝路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集群方面,西安大唐西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大唐西市主题博物馆其实是综合性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文化产业综合体。它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了西市遗址,是西安市“唐皇城复兴计划”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博物馆内的遗址保护面积为2500平方米,包括十字街遗址、道路车辙遗址、石板桥遗址、店铺房基遗址、不同时期的排水渠遗址等。展览区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20多年来收藏的文物为主。博物馆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身,同时具有购物、餐饮、休憩、文化演艺等设施和功能,形成了丝路文化产业综合体。大唐西市不仅以泛旅游的产业构造了文化休闲的新业态,而且凭借这些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使旅游者可以体验丝路文化和千年西市的繁华,重温盛唐时光。

充分挖掘丝绸之路文化,以丝路重镇打造全域旅游最成功的案例是敦煌市。

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敦煌作为“咽喉锁钥”、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6年敦煌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

敦煌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鸣沙山月牙泉为国家5A级景区,还有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近年来,敦煌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遗产,突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全域旅游发展力度,谋划敦煌丝路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布局,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加快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接待服务提档升级行动,改造提升敦煌夜市、旅游公厕,鼓励支持五大景区、近150家酒店和13家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完善接待设施,督促景区景点、车站机场、农家客栈等服务主体落实标准化经营管理规范。二是注重旅游文化内容建设,加快推进莫高窟—月牙泉大景区、阳关—玉门关大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敦煌旅游集散中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丝路文博会会展中心、文博园、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阳关龙勒景区、大剧院、敦煌国际酒店、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城市规划展馆、中医生态养生园、又见敦煌等场馆设施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丝路文化旅游与特色农业、民俗文化、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新建莫高农耕博物馆、鸣山葡萄庄园、转渠口创意农业示范园,建成20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打造4条特色街区,新建80家农家园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四是推动会、展、演、娱产业融合发展,连续成功举办5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准备工作会、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第八届甘肃省文博会等文化会展。引进《又见敦煌》《丝路花雨》等精品演出剧目,举办“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丝绸之路(敦煌)国际马拉松赛、敦煌文化系列论坛等精品文化活动。五是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通过省级评估。六是注重深化区域协作,借助首届文博会、国家“丝绸之路旅游年”的双重机遇,与丝路沿线50多个地市、国内70多个景区(点)建立旅游产业联盟,加快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敦煌旅游官方微信订阅量跃居全省首位,旅游产品线上营销突破5000万元。旅游旺季向两端延长75天,翻开了敦煌文化世界共享的崭新篇章。年接待游客在三级跳后2015年增量首次突破150万人次,达到6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目前,敦煌市已经实现了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一会四区”目标,敦煌也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