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丝路文化产业

六、大力推进文创产业园区建设,构建丝路文化产业

旅游+”是一个大趋势。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集政府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优势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是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有效载体,也成为“旅游+”的最好平台。目前,文旅产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正在丝路沿线省区蓬勃发展,丝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文创产业园区的形式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资本的青睐,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旅游吸引力和市场潜力的载体或平台。

陕西现有1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8家国家动漫认定企业、上百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西安曲江新区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先后建成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周至楼观台文化景区和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文化部在甘肃省先后命名了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国家动漫企业2家;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在全省命名了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市州也相应地命名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这些园区涵盖了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期刊图书、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在促进产业积聚、促进人力、科技资源整合,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并已经成为甘肃省文化企业茁壮成长的孵化器和骨干文化企业壮大发展的助推器。甘肃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敦煌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平凉市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会宁红色文化产业园、武威雷台天马文化产业园、张掖大佛寺文化产业园、景泰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通渭书画产业基地、临洮彩陶艺术基地、兰州金城古玩城、甘肃纪元等一批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已初具规模,敦煌文化产业园入驻各类企业总数53家,其中文化旅游企业37家。新疆七坊街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入选“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名单”。七坊街建有新疆当代美术馆、新疆小剧场、新疆服装输出中心、新疆民族手工艺研发中心、动漫COSPLAY演艺基地、新疆原创音乐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涉及绘画、手工艺、动漫、影视、雕塑、服装、音乐等领域,成为全疆艺术类型覆盖面最全的文化产业园区,入驻艺术家及从业人员200余人,入驻文化类企业23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由于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中,文化产业园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今后应作为旅游创新发展的支点和平台。

第一,丝路沿线省区的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发展势头迅猛,数量和实力不断增强,其功能和规模已经超越传统景区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中心、集散中心、旅游消费中心。由于有政府政策支持、市场发展潜力和社会资本大批投入,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的竞争力、吸引力、综合消费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旅游景区,而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以陕西省为例,“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文化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值不断提高,GDP占比稳步提高,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16.7%。陕西90%的文化企业或关联企业由民营企业投资,民营文化企业总产值占全省文化企业总产值的70%,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保持在30%左右。其中西安大唐西市已不仅能直观领略千年前的古遗址,还能通过丰富的文物展陈,感受盛唐商业文化,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为特色,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和复兴丝绸之路文化为己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商会和陕西省、西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策划实施网上丝绸之路、丝路国际博览园、丝路风情街、丝路国际博物馆城、丝路文化创新工程“五丝”工程。2015年12月,由大唐西市发起组建的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并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投资论坛,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文化产业合作。甘肃省庆阳香包文化产业基地拥有法人单位机构数401家,从业人数11789人,对外营销窗口48个,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年生产900多万件,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产业聚集特征明显,为丝路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以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功能定位为具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一核五重三辅”文化产业布局。“一核”即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五重”即为传媒出版业、影视制作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为重点,“三辅”即以会议展览业、旅游文化业、印刷广告业为辅助。园区发展目标是打造集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和周边国家民族文化艺术为一身的、辐射中西亚地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施园区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示范街区建设。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融资平台、企业后勤保障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助推器的功能。目前首批引进的项目有新疆国际传播中心和新疆译制大厦。新疆国际传播中心将建设成为新疆的信息传播中心、外宣品制作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新疆译制大厦包含新疆文艺译制中心(基地)、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和新疆民族文字出版和数字新媒体基地三大项目,主要开展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艺产品、影视和文字译制,以实现对少数民族译制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亮点。以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它是陕西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陕西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市场平台,在经营发展中实施“文化精品生产、文化景区建设、文化资本运作”三轮驱动,积极构建全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平台、全省文化资源整合平台、陕西文化品牌创建平台、陕西文化要素交易平台、文化资本增值平台。目前总资产131亿元,产业范围覆盖影视、艺术品、传媒、文化旅游、文化金融和互联网六大领域,拥有21家全资和控股公司,已成为产业门类丰富、初具资产规模的国有文化企业。

第三,创新功能强大,可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的丝路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甘肃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了独具甘肃特色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体系。例如,在敦煌古城鸣沙山麓建设的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敦煌软件和动漫文化产业基地)是一座集敦煌文化精髓于一身,彰显本土原创动漫,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园。基地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与旅游互补渗透共赢发展。以动漫企业和软件研发企业为主,整合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等产业,包含相关衍生的各行业企业,如动漫书刊、影视、音像制品出版、动漫制作培训、创业孵化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外包企业,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文具、礼品、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形成一个兼具创业孵化功能的、绿色环保的可循环产业园区,兼纳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形成甘肃省的可循环文化创意与旅游休闲产业的整合链条。除了为游客提供吃、住、游、购、娱、文化艺术等传统服务,还可用现代技术和数码软件等创新的表现形式向旅游者展示敦煌文化。又如甘肃省天水汉唐陶艺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开发出具有中国传统雕塑特点的甘肃天水历史文化艺术品“麦积山石窟雕塑、壁画、大地湾彩陶、伏羲文化艺术品、敦煌雕塑”等五大系列、600余种。该基地具有城市大型景观雕塑、文化浮雕的设计、制作能力,已经成为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全国众多知名艺术院系的签约教学示范、实习、创作实践基地。

第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多业态、多成分、多元化经营的平台,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景区合作协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土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族源来自丝绸之路青海路上的鲜卑吐谷浑部,5世纪曾建立了丝路重要的吐谷浑王朝。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已列为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中国土族故土园”,以笔者主持规划设计建设的大型土族文化旅游景区“彩虹部落”为骨干,整合了小庄土族民俗文化村、青海青稞酒集团工业旅游区、体育旅游公司高尔夫球场和网球馆、威远酒厂西部土族园景区、酩馏酒庄文化旅游景区等,构建了互助县最大的旅游文化综合体,不但壮大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实力,而且也为下一步5A景区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