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蓝图
《愿景与行动》是“一带一路”路线图,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创新发展之路的驱动力。根据《愿景与行动》,包括我国在内的“沿线国家交通、经贸往来、政府、旅游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将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改变”。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来说,重大创新驱动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根据《愿景和行动》以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以“五通”为合作重点,将重新宏观规划我国旅游发展的框架布局。国际合作: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重点建设陆上、海上两大国际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四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运输大通道,它们也是未来国际合作的旅游经济带。国内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北和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内陆地区等五大区域各自在“一带一路”愿景中的发展定位、目标和对外合作重点建设方向。如,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6省区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要是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四川、云南、西藏和广西则建设成为丝路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点省区。今后西部11省区将以“一带一路”确定的目标为中心创新丝路经济带旅游发展。
第二,18个省区旅游发展搭上了“一带一路”愿景的快车。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欠发达的西部省区,被确定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后,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以及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一带一路”的行动“路线图”,将加快内陆节点城市建设,支援西安、乌鲁木齐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这些举措都将加快化解长期制约我国西部省区打开国门、走向国际旅游市场的基础设施瓶颈,并大大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服务产业的规模和能效水平。
第三,《愿景和行动》明确了在“一带一路”愿景下今后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任务,提出要“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成为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指出,要打造亚洲特色的合作平台,要实现亚洲人民幸福梦想,要通过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拉近人民思想交流、文明互鉴的距离,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创造和享受和谐安宁的生活,共同编织和平、富强、进步的亚洲梦。《愿景和行动》进一步落实了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传统友好合作精神,强调“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愿景和行动》提出,今后要广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这就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将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文化、人员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将大大提升我国西部11省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业必然会成为“新常态”下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创新驱动的战略性产业。
第五,《愿景和行动》提出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机制,并提出了指导我国旅游业重大节事活动的清单:“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这个指导清单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必将得到保护和传承,并转化为沿线11省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财富,大大提升西部11省区旅游创新发展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