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025年11月01日
二、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20世纪50年代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使埃及南部努比亚地区大批文物面临被毁灭的危机。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努比亚是人类的遗产,是人类的财富”,倡议呼吁各国协力抢救。国际社会合作开展了文物抢救,取得成功,共对阿布·辛拜勒和菲莱岛在内的20多处文化遗产进行了安全转移。这一事例使人们认识到,千百年来无数文物的毁灭已造成人类文明的缺失,而一国政府无力保护。因此,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力量来保护那些人类的共同财富。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首次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世界遗产的概念从此正式产生。
《世界遗产公约》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准则性文件。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将那些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人类遗产,让全人类都承担起保护的责任。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是:中央为蓝色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形状,蓝色外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圆圈外由“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PATRIMONIO MUNDIAL”环绕。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共8个部分38条。这8个部分是: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基金,国际援助的条件和安排,教育计划,报告,最后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