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丝路文化遗址,再现丝绸之路文化奇迹
根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所列33处遗址点名录,其中22个在中国。主要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佛教石窟寺等。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但向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申报的丝绸之路段,仅仅是丝绸之路所有54条廊道中的一条廊道。事实上许多丝绸之路的廊道、路网并没有包括在内,因此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以及文化遗址点,还有很多没有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比如,绿洲丝绸之路的南道以及草原丝绸之路、青海路(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西南夷道)和广泛分布的丝路文化遗址点。例如,陕西省世界文化遗产有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甘肃省世界文化遗产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新疆世界文化遗产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青海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宁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西北五省总计世界文化遗产2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计达到609处。从重要性方面看,它们许多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唯一性,如世界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文化中具有开创性,如陕西省的7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集中体现出陕西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国家层面的决策地,是开通丝绸之路第一人张骞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地。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遗址古迹名胜,其中有许多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反映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主要包括古城古都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寺庙佛塔、石窟艺术等历史遗址和丝路地域出土的文献文物。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秦兵马俑、骊山华清池、茂陵、唐乾陵、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司马迁祠墓、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泾川王母宫和大云寺、炳灵寺、鸠摩罗什塔、黑城遗址、张掖大佛寺、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和阳关遗址、锁阳城遗址、嘉峪关长城、拉卜楞寺、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京哈烽燧、苏巴什故城遗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唐王城、铁门关、盘橐城、北庭都护府遗址、小河和营盘等楼兰遗址、莎车王陵和阿曼尼莎汗墓、西夏王陵、青海伏俟城遗址、塔尔寺、西安大明宫乡北周史君墓石椁、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石屏画像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遗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文物等。
反映和见证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遗址、文献文物是开展丝路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与宝藏,它们是丝路历史形成的不可再造的遗产。首先应遵照国家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确保上述文化遗产资源的安全。旅游开发亦不应违背上述方针原则。丝路文化资源在11省区分布广阔,虽然不可能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但鉴于资源的珍贵、丝路经济带自然环境的严酷,以及当前丝绸之路旅游热带来的影响,除遵从国家相关法律外,各省区还应当有相应的地方立法实施保护。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龚益在《关于国家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立法原则》一文提出的一些立法原则是正确的:“自然文化遗产的权利归属只能为国家所有;自然文化遗产立法不能成为部门权力划分的契约;自然文化遗产立法必须体现代际公平;立法应明确禁止以破坏遗产资源为代价的谋利行为;立法应规定对破坏遗产资源的行为实行针对个人的惩戒。”
丝绸之路具有明显的文化线路属性,唯此才能全面地反映和展现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风貌。但目前分属11省区的众多资源实际上是以单体资源存在的,各省区缺乏对所属丝路文化资源遗产的整合,也不能反映相关地域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地位和资源的主题特征。因此旅游规划和丝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考虑突出主题特征。例如,洛阳和西安是丝绸之路起始段,按照这个定位和主题就应该将白马寺、玄奘故里、龙门石窟、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等资源整合为“丝路起始段”主题的专项文化游线产品。甘肃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金腰带,河西走廊更是丝路咽喉,它的定位应该是“丝路精品游线”,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敦煌莫高窟、玉门关及阳关遗址以及河西四郡历史文化名城整合为“丝绸之路旅游黄金通道”主题。新疆的丝路文化资源是沿着天山廊道分布的,遗址点的高昌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交河故城、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和其他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尼雅遗址、楼兰遗址、盘橐城、米兰遗址、石头城、伊宁老城、喀什喀尔老城、铁门关等真实地再现了2000多年来这条风雨古道上的历史沧桑。作为丝绸之路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天山廊道,应将上述资源整合为“丝绸之路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旅游专线。其他文化资源也都应按照这个思路整合包装并开发为丝路文化的旅游产品。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保护前提下,有效利用上述文化资源遗产,丝路文化旅游可以先行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点整合捆绑,作为丝路文化的亮点推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专项游。按照“互联互通,旅游先通”的步骤,将境内22处遗址点和境外11处遗址点进一步整合梳理,协调中、哈、乌三国,开展跨境旅游,让丝路文化旅游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