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
2000多年来古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这条伟大的商路被誉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经过2000多年岁月的变迁,这条贯通欧亚大陆的风雨古道仍然以其巨大的战略潜力聚焦着世界的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活力四射的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总人口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这里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是“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因此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机”。而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曾经开拓主导了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大潮的中国已然复兴并积蓄了巨大的产能,有能力推动丝路的复兴。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2012年,中国政府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承诺,向中亚提供100亿美元贷款,主要用于中亚地区铁路、公路、光缆、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资金的注入,将加快中亚各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上海合作组织正着手建立开发银行等金融合作机制,为合作项目提供融资平台,这将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增加动力,为未来各领域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再次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历经“黄金十年”之后,正努力创造“钻石十年”,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当其时,顺应时势,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这一构想。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构想全面完成并即将实施。“一带一路”涉及全国18个省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则覆盖了我国西部9省区。三大经济走廊(中国—中西亚—欧洲、中巴、中缅孟印)跨越和连接的正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