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话语迷思——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理论
在中国,电影理论似乎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响亮的提出,而其概念的内涵外延也是在这一时段的发展中逐步明确的。而这个时期电影理论的特点,就是不断打破禁锢,建构世界视野。回顾这些年来与电影相关的种种研究或争议,不论是对其演变脉络的梳理,还是对其实践形式的考察,都不能回避电影方法现代化、文化化的意义。因此,描述八九十年代电影理论主题和形式的转换,也就是阐释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的容纳和演化。尽管这20年来的电影理论从来不曾是纯粹的一家之说,但与国际接轨、让电影成为电影、使电影研究进入自身话语逻辑的愿望始终是驱动这一领域不断拓展的基本心理诉求。1978年以来发生在电影界的种种现象都从不同的角度标示了这一特征,而笔者仅将之归纳为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论述的集中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