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序言二
我国是野马的故乡,但由于环境变迁等原因,野马在原生地准噶尔盆地消失。1985年起,我国先后从国外引回24匹野马,并于1986年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建立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开启野马保护拯救行动。2001年首次野外放归野马。2020年底,我国野马总数突破700匹,约占全球野马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指导下,经过我国几代野马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曾一度在野外消失的野马,人工繁育种群不断壮大,并重建了野外种群,结束了野马故乡无野马的历史。普氏野马保护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提升了我国濒危物种保护的国际影响力,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奇迹。野马的“重生”,如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野生动物保护付出的努力,也诠释着野生动物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在野马保护成功的背后,无数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其中,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一线工作人员更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基层一线员工的代表,张赫凡女士大学毕业后从城市来到荒漠戈壁,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后来的坚毅、坚守,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有成功的喜悦,有沮丧的脸庞,但更有不信邪的劲头。正是他们忘我的工作和辛勤的付出,我们今天才能看到野马能够自由地生活在准噶尔卡拉麦里保护区内,重新展示它们的野性之美,这一切都能在张赫凡女士的系列著作《野马:重返卡拉麦里》《野马回家》《新疆野马回归手记》《野马家园》《野性的呼唤——纪念野马重返故乡三十周年》中找到答案。
今年是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暨野马野放20周年,张赫凡女士的又一部力作《荒野归途——中国野马保护纪实》即将出版,我有幸阅读了该书书稿。《荒野归途——中国野马保护纪实》用镜头化的语言展现了我国新疆的荒野风貌和人与野马关系的传奇,记录了一个英雄的群体在艰难环境中不断磨炼成长,小团队做出大业绩的故事。我相信该书的出版,使公众能进一步了解野马保护的艰辛和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激发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走进山川和田野,真正认识我国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因为只有认识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关心,只有关心才能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国家行动和个人行为相结合共同努力,我们今天的努力,必定会得到明天的回报,这已经在野马保护上得到验证。
总之,《荒野归途——中国野马保护纪实》给读者的内涵是十分丰厚的,有待广大读者自己去体验,进而产生丰盛的情感共鸣!
是为序!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 武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