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殒车轮被迫搬家
27 命殒车轮被迫搬家
冰雪、干旱这些自然灾害固然能置野马于死地,但野马的真正敌手还是像普热瓦尔斯基这样“两条腿的动物”。
进入2007年8月,一个又一个噩耗传来。两个月里,先后有4匹野马命殒车轮,这是继首次野马放归遭遇雪灾后又一次惨痛损失。苍天落泪,草木悲鸣,令日夜守护野马的人们难以置信,悲痛欲绝!
第一匹被撞的野马是准噶尔51号,我给它取名叫“丑小鸭”的母马。
在马群里,它总是受到歧视,不受欢迎,是群里最没地位的一匹野马。5岁时,我们把它嫁给了野马“黑风”。黑风嫌它长得丑,最初坚决不接受,老是把它打出群。而其他5个漂亮媳妇,特别是皇后野马公主,黑风则刮目相看,宠爱有加。还好,这个可怜的丑姑娘总算怀上了孩子,到了第二年生下一匹又瘦又小又弱的小公驹。遗憾的是当丑小鸭受到别的野马欺负时,刚出生的孩子也被踢伤,经抢救无效,第二天就夭折了。此后,黑风对它更加冷落,以至于后来连续两年丑小鸭再没生过孩子。
2004年春天,我们把它从黑风家庭里隔离了出来,与其他9匹母马放在了1号场地,准备将这10匹野马放归野外。没想到它竟然受到相邻8号场地光棍汉们的青睐,这让丑小鸭有些受宠若惊。
这种眩晕甜蜜的时光持续了两个月,丑小鸭就被放归野外了。冲向了大自然的怀抱,丑小鸭变成了美天鹅。
丑小鸭很快有了新的爱情,嫁给了大帅的儿子准噶尔99号。一年后,它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野外的新生代,真正的大自然的孩子。
当听到丑小鸭被撞的消息时,我一下蒙了,泪珠禁不住滑落下来,它可是和我有着9年交情的老朋友了。
2007年8月15日早上,野放站工作人员接到卡拉麦里保护区阿勒泰站站长的电话,说在216国道330公里处有一匹野马被撞。当大家匆匆赶到现场时,看见丑小鸭躺在公路东侧大坑里,头朝野放点,屁股朝公路,眼里充满泪水,无尽的哀伤和留恋从它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经检查,丑小鸭被撞在腰部,腰椎已完全断裂,后肢一点都动弹不了。它不时地用两条前腿无力地挣扎两下,轻轻地扭动一下头和脖子,可能在寻找它的丈夫、孩子和同伴们,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经过对现场撞击留下的痕迹分析,它是被从北向南行驶的车辆撞击后,从公路中心线滑向路边坑里的。滑行距离约30米,被撞路面上有清晰的擦痕和野马被毛。工作人员立即用绳子将丑小鸭四肢捆起,七八个人小心翼翼将它抬上卡车,运到保护站进行救护。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兽医们无力回天,可怜的丑小鸭在当天晚上11点35分停止了呼吸。
就在丑小鸭被撞事故发生不到两天时间内, 8月17日凌晨,又一匹三个月大的幼驹被撞,横尸荒野。仅仅半个月,血淋淋的惨剧再次上演。

野马“丑小鸭”被撞现场
野放站工作人员接到喀木斯特交警队电话,说216国道328米处有一匹野马被撞。野放站工作人员和卡拉麦里保护区阿勒泰站派出所人员立即赶到恰库尔图收费站查录像资料,初步锁定了事故车辆,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发现被撞幼驹已死亡。这个刚来到人世不久的鲜活小生命被撞得更惨,五脏俱裂,体无完肤,血染大地。
2007年9月8日早上,一位驾驶员到卡山站向野放站工作人员报案,说在216国道328公里处有一匹野马被撞,横躺于公路上,可能已死亡。该站工作人员在9:35赶到事故现场,准噶尔117号头马横躺于公路东侧路,肩处,口腔、鼻腔有大量流血,已经死亡。在事故现场,工作人员捡到两块蓝色塑钢和车辆因撞击掉下的两块侧护板,经过和现场肇事车辆撞击留下的碎片比对,颜色、材料吻合。10点森林公安赶到现场,进行取样,初步判定是大型车辆所为。
准噶尔117号出生于2000年5月24日,它的父亲是首批野放的头领大帅,母亲是西德母马“罗妮”。野放那年,它还是只有1岁的小马驹。继承父母的优良基因,转眼长成了一个出色而英武的王者。2005年,它打败群雄,通过自由竞争当上了头领,而且争得了最多的媳妇,成为6个野放群中的最大群体,拥有老婆孩子十几个。当时它已有了10个孩子,是当时野外繁殖数量最多的一匹。特别是2007年,一年就有了6个,创造了野外繁殖的新高纪录。
准噶尔117号被撞死亡后,种群失去了头领,没有了主心骨,如同航船失去了舵手。一个失去头领的部队,战斗力会大大减弱,一旦遭遇天敌狼群的袭击,定会乱了阵脚,溃不成军。没有头马的带领,野马过马路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
野马被撞事故接连发生后,野放站工作人员每天开车驻守在公路边,吃住在车上,盯着过往车辆,防止被撞事故再次发生。路上设了减速带,恰库尔图的交警和林业警察也都与野马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值班。
可是,10月19日,悲剧再次上演,准噶尔117号四个月大的儿子又被撞。小马驹的腰椎被撞折,后半身瘫痪。工作人员立即把马驹拉到恰库尔图镇找兽医抢救,值班人员张彦豹想了一个让马驹延长生命的办法。在地上钉了四个桩,用床单做了一个袋子,四个角绑在桩上把马驹腹部吊了起来。马驹骑在上面,支撑起它的身体,这样使马驹负重面积加大,负重减轻,两个前腿就不会太吃力。马驹吃草喝水都不受影响,就是活动不了。在张彦豹和同事的精心照料下,这匹可爱的小马驹又活了20多天。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有4匹野马在车轮下命丧黄泉。
野马被撞惨剧也引起了媒体关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还公开悬赏缉拿肇事司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野马野放站监测人员介绍,普氏野马放归地点位于216国道311公里处的西侧,距国道只有500米左右,310—330公里之间的国道两侧也成了野马的主要活动区。水源紧邻公路,食物丰富区却在公路另一侧。野马群当时有6匹,它们按规律每天下午和第二天凌晨5—6点钟到公路两旁的水源地饮水。因为没有野生动物通道,野马为了饮水和采食必须穿越公路,在这段时间过往车辆车速快,司机疲劳驾驶,直接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进入夏末秋初时节,野马习惯于采食路基两侧较优良的饲草,有时在一个小时内要横穿马路5次之多。这对于那些应激性强的母马和当年新生的活泼好动并缺乏应对危险经验的幼驹很容易因为惊慌而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
216国道是乌鲁木齐通往阿勒泰的一条重要干线,车流量很大,特别是旅游季节,车流剧增。游客把野放点当作一个景点,每次路过野放点,都下车给野马投食瓜皮水果,野马每天都在路边等吃的,见了车不知惧怕。工作人员不让游客看马,马一到路边他们就驱赶。但是群体过大,分了好几个群,工作人员赶不过来,顾此失彼。
虽然216国道限速为每小时80公里,但过往小型汽车的时速都在每小时120公里以上,就连重型卡车的时速也不低于100公里。
2007年可谓是野马损失最惨重的一年,听闻自己亲手养大的野马一个个惨死在车轮下,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胸口被气愤淤堵得快要窒息。
为避免野马被撞事故的发生,2008年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多次勘察选址,最后选定位于216国道380公里以西约30公里、卡拉麦里山主峰以西约80公里处的乔木西拜为野马的新家。
2009年3月16日,20多名工作人员冒着呼啸的风雪,将野马装进运输箱,在崎岖的路上颠簸了约120公里,用4辆大卡车把野马搬到了新家。

野马过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