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简介
《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这本书是由.蒋心海著创作的,《半世文人半世僧——李叔同》共有46章节
1
小引
1880年10月23日(清光绪六年,农历九月二十日),李叔同降生于天津城一户富商家里。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位于海河流域下游,南运河、北...
2
目录
目 录 小引 一 津门岁月 1 家世 2 童年印象 3 书生少年 4 京津艺友 二 海上风流 1 南迁 2 城南草堂 3 悲欢家国事 4 南洋公学 5 声色场上...
3
一 津门岁月
...
4
1 家世
天津老三岔河口,是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之处,水陆交通便利,这里曾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也是最早的水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在李叔同出生的年代,这里依然是漕运的中转站和长...
5
2 童年印象
筱楼公年届古稀,喜得幼子,其欢喜之情自不待言;尤其是在长子早逝,次子多病的情况下,天遂人愿又得一子,更是值得庆幸的一件喜事了。筱楼公性喜放生,据说李叔同降生那天...
6
3 书生少年
李叔同六七岁时,在二哥李文熙的指导下接受启蒙教育。文熙年长叔同12岁,秀才出身,对叔同的教督十分严格,叔同的一举一动都不能稍越规矩。文熙每天为叔同授课,并时常指...
7
4 京津艺友
就个人才性与爱好而言,李叔同更倾心的是诗词、金石书画和戏剧之类的艺事。早在师从赵元礼、唐静岩之前,叔同对金石书画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天赋,而且他投...
8
二 海上风流
...
9
1 南迁
没有人清楚婚姻带给李叔同怎样的感受和影响,但无论如何,他已经“成家”了。现在,他的身后站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百般敬奉的母亲,一个是温顺善良的妻子,她们默然不语,...
10
2 城南草堂
初到上海,李叔同一家赁居于洋泾浜以南的法租界卜邻里(今金陵东路一侧)。 上海自1842年开为商埠以后,从“海浜弹丸小邑”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商业、文化中心;商...
11
3 悲欢家国事
自来上海以后,李叔同的生活似乎是风光无限,惬意无比。与“天涯”兄弟朝夕聚首,诗酒唱和;与名流贤达品茗论艺,赏书鉴画;而母亲也有妻子做伴,又与许夫人宋贞情同母女,...
12
4 南洋公学
南迁以来,李叔同广结翰墨因缘,于诗词文章、书法篆刻诸方面勇猛精进,很快成为沪上文士圈中的翘楚,但在以科举求仕进的时代,这些只不过是文人末技,与个人进身立业并无太...
13
5 声色场上
从南洋公学退学后,李叔同应聘圣约翰书院(1906年后更名为圣约翰大学),与尤惜阴[21]同任国文教习,但不久又离去。 两次乡试不第,保举经济特科又落了空,书院教...
14
6 沪学会
1904年春天,教育家马相伯及穆藕初[34]等人创办“沪学会”,他们提倡尚武精神,宣传讲究卫生、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开展民众文化教育。李叔同和黄炎培等人也先后参...
15
三 负笈东瀛
...
16
1 音乐小杂志
1905年李叔同摄于日本东京 李叔同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东京,准备投考东京美术学校。 东京,大致位于日本列岛中心,旧称江户。1603年,德川家康在武士混战中获胜,...
17
2 随鸥吟社
出国之前,李叔同在诗、书、画、乐、印诸方面,已多有成就,诗集、印谱、唱歌集等都有出版,是名副其实的诸艺皆善的才子。此番留学日本,李叔同本拟主修美术,兼修音乐,但...
18
3 东京美术学校
1906年夏,在度过了一年紧张忙碌而又自由充实的生活之后,李叔同考入了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入学前,先行回国度假。 离国一年,今番能与妻儿亲友团聚,心中自然高兴。...
19
4 春柳社
还在少年时期,李叔同就显示出广泛的艺术兴趣,除了应付科考的功课之外,诗书画印、金石古玩以及戏剧,几乎无所不涉。寓居上海期间,他的这些艺术趣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
20
四 艺术人生
...
21
1 北归故里
李叔同归国后,先将日籍夫人安置在上海,只身一人回到了天津老家。 一到家,李叔同就将“意园”旁边的洋书房布置一新。添置了一套红木家具,摆上一架钢琴,还将在日本留学...
22
2 太平洋画报
在上海过完春节之后,李叔同应好友杨白民之请,担任“城东女学”的国文、音乐教员。 杨白民(1874—1924),江苏松江人,秀才出身,醉心于兴办教育。1902年,...
23
3 执教生涯
《太平洋报》停刊,报社同人各自东西,李叔同也面临着新的选择。正当他去向未定之时,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越年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以留日同学之谊,力邀...
24
4 湖光山色伴歌声
平心而论,在杭州的六七年,李叔同的生活是平静的。他沉醉于艺术教育,流连于西湖山水,与二三挚友为伴,同湖上名士时相往还。尽管当时的中国,在军阀的统治下国势日衰,帝...
25
五 走向空门
...
26
1 断食
杭州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自秦设县治,隋凿运河,后经五代、吴越等十数王朝的营建,园林棋布,宫阙林立,遂成就了它的美丽与华贵。宋代词人柳永,一曲《望海潮》词,写尽了...
27
2 皈依
就已知资料来看,李叔同最早流露入佛的想法,是在1917年1月18日,也就是断食结束后的第6天。他在这一天写给刘质平的信中说:“鄙人拟于数年之内,入山为佛弟子(或...
28
3 披剃为僧
李叔同打算在这一年的暑假入山,先在寺中住上一年后再行出家。于是,他开始着手结束校内的事务。其时,他虽担任着教职,但内心却已经把自己当做出家人了。他请人做了一件海...
29
4 出家之谜
1918年,李叔同39岁。在此前的二十多年里,李叔同以其卓异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文学、美术、音乐、话剧、书法、篆刻以及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奠定了他一...
30
六 佛门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