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精益髓药
(一)鳖甲
【药名】鳖甲。常用别名团鱼盖、脚鱼壳、上甲、甲鱼。
【药材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于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药性】咸,微寒。入肝、脾经。
【功效】补肾强骨,填精益髓,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
【传统应用】
1.腰膝酸痛,小儿软骨病。本品味咸可补肾,滋养肾阴,可治疗肾虚所致的软骨病。《神农本草经疏》云:“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皆阴分血病,宜其悉主之矣。”《名医别录》曰:其“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2.手足瘛疭。本品可滋养阴血,常配伍阿胶、生地黄、麦冬等药治疗阴虚风动,手足瘛疭者。
3.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头晕。本品咸,微寒,为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肾经,既善滋阴退热除蒸,又善滋阴潜阳息风,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本品为治阴虚发热之要药。
4.经闭,癥瘕,久疟疟母。本品味咸,还长于软坚散结,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久疟疟母,肝脾大,常与牡丹皮、桃仁、土鳖虫等药配伍,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治髓集解】
鳖甲,一可用治腰痛,《名医别录》记载“……腰痛”,《长沙药解·鳖甲》曰其“调腰痛”。二可治小儿惊痫。《景岳全书·本草正》记载鳖甲能治疗小儿惊痫。《医学入门》亦记载其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痫疾,敷唇裂,收口疮不敛,消阴头肿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鳖甲可以调控骨髓造血功能,可促进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能增加骨密度和股骨钙含量。此外,鳖甲微粉煎液有抗CCI4致肝损伤作用,保护肝功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透明质酸、血清磷酸酶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能抗肝纤维化;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能防止细胞突变,具有抗肿瘤作用;有抗疲劳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 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阳衰,食减便溏或孕妇慎服。
(二)阿胶
【药名】阿胶。常用别名有驴皮胶、傅致胶、盆覆胶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主产于山东。以乌黑、断面光亮、质脆、味甘者为佳。捣成碎块用,或取阿胶,烘软,切成1 cm左右的丁,照烫法用蛤粉或蒲黄烫至成阿胶珠用。
【药性】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益阴填髓,补血止血,润肺。
【传统应用】
1.肌痿无力,手足瘛疭。本品养阴以滋肾水,阴液亏虚诸证常用。本品常与黄连、白芍、鸡子黄等同用治疗热病伤阴,肾水亏而心火亢,心烦不得眠,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可与龟甲、鳖甲、牡蛎等药同用,治温热病后期,真阴欲竭,虚风内动,手足瘛疭,如大定风珠、小定风珠(《温病条辨》)。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本草纲目拾遗》)。
2.眩晕,心悸。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本品多用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等症,尤善治出血而致血虚者。
3.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本品味甘质黏,止血作用好,为止血要药。本品常用治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对于出血而兼阴虚、血虚者尤为适宜,单用即可,临证多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增效。
4.咳嗽,咯血。本品滋阴润肺,用治肺热阴虚,燥咳痰少,咽喉干燥,痰中带血;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心烦口渴,鼻燥咽干,肺肾阴虚,劳嗽咯血。
【治髓集解】
阿胶,一可生血补血,《长沙药解》记载其“养阴荣木,补血滋肝”,《本草求真》曰其“既入肝经养血”。二可治腰痛,坚筋骨,《神农本草经》记载“……腰腹痛,四肢酸疼”,《本草纲目拾遗》曰其“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医学启源·用药备旨》曰其“……坚筋骨,和血脉,益气止痢”,《医方捷径》曰其“……补虚安妊之胎,治痿强骨之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阿胶可调节血清铁以加快血液血红蛋白合成速度,改善缺铁性贫血,提高机体有氧和无氧耐力;阿胶能提高机体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促进健康人体淋巴细胞转化,有一定免疫功能增强作用;有研究发现,阿胶益寿颗粒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发育,阿胶、天麻联合用药对铅致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学习记忆损伤;另外,阿胶能增加血清钙量,其钙口服液对骨质疏松症的大鼠可增加其骨钙、磷含量和骨质密度。
【用法用量】煎服,3~9 g,烊化兑服。润肺宜蛤粉炒,止血宜蒲黄炒。
【宜忌】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三)楮实子
【药名】楮实子。常用别名谷实、谷子、楮实子、楮桃、角树子、野杨梅子、构泡、谷木子、谷树子、谷树卵子。
【药材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
【药性】甘,寒。归肝、肾经。
【功效】补阴益髓,壮腰强骨,明目,利尿消肿。
【传统应用】
1.腰膝酸软,虚劳骨蒸。本品归肾经,具有补阴益髓、强壮骨骼之功。《本草新编》记载:“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轻身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此物补阴妙品,益髓神药。”
2.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本品归肝经,《仁斋直指方》用以治肝热生翳。
3.水肿胀满。《药性通考》曰:“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素问病机保命集》用以治水气臌胀。
【治髓集解】
《药性通考》认为楮实子为“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一可治骨病,《日华子本草》曰其“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本草新编》曰其“……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轻身,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此物补阴妙品,益髓神药”,《玉楸药解》曰其“……壮筋骨,强腰膝”。二可明目,《名医别录》曰其“益气充肌明目”,《本草汇言》曰其“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楮实子提取液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脑部氧代谢,促进正常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增加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睡眠动物数,具有益智安神的作用;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对肝线粒体有保护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 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
(四)龟甲
【药名】龟甲。常用别名有龟甲、龟版、神屋、龟壳、龟下甲、败龟甲、玄武版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味咸、甘,性微寒。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和腹甲,除去残肉,晒干。以块大、完整、无残肉者为佳。生用,或以砂烫后醋淬用,用时捣碎。
【药性】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滋阴填精,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退虚热。
【传统应用】
1.五软,五迟。本品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强筋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小儿囟门不合,行迟,齿迟诸症。龟甲滋阴补肾,逐瘀续筋,更医颅囟。(《明医指掌·药性歌》)
2.盗汗,头晕目眩。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甘,性微寒,既能滋补肝肾之阴以退内热,又能潜降肝阳而息内风,故多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
3.惊悸,失眠,健忘。本品归心、肾经,又有养血补心、安神定志之效,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圣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
4.阴虚之崩漏。本品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能固冲任,清热止血,可用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黄芩、地榆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治髓集解】
龟甲,一可治小儿囟不合,《神农本草经》曰其治“……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二可治骨病,《本草衍义补遗》曰其治“其补阴动猛,而兼去瘀血、续筋骨、治劳倦……”,《现代实用中药》曰其治“小儿软骨病等”,《本草纲目》曰其“治腰脚酸痛,补心肾”。三可健脑强智,《名医别录》曰其“……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本草通玄》曰其“大有补水制火之功……益心智”。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龟甲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症状,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龟甲具有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提取物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抗骨质疏松和抗脊髓损伤作用;龟甲水煎液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此外,龟甲还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延缓衰老、抗凝血、增加冠脉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补血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10~30 g,宜先煎。本品经砂烫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服用。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五)枸杞子
【药名】枸杞子。常用别名有枸杞、宁杞、宁枸杞、杞子、苟起子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以粒大、色红、肉厚、质柔润、籽少、味甜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填精益髓,补血安神,养肝明目。
【传统应用】
1.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本品甘平,入肝肾经,长于滋肾精、补肝血,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常与熟地黄、山茱萸、菊花等药同用,治肝肾阴虚或精亏血虚之两目干涩,内障目昏者。《药性论》云其“补益精诸不足”。可添精固髓,明目祛风,阴兴阳起。(《万病回春·药性歌》)
2.腰膝酸痛。本品味甘,归肝、肾经,有固精填髓、健骨强筋之效,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3.阳痿遗精,须发早白。本品可补肾填髓,治髓海亏虚而致的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中与怀牛膝、菟丝子、何首乌等药配伍使用。
4.消渴。本品养阴益肾,可用于治疗肾阴亏虚、阴虚内燥所致的以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下消。《神农本草经疏》言其“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治髓集解】
枸杞子,一可治骨病,《神农本草经》曰:“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景岳全书》曰:“其功则明耳目,壮神魂,添精固髓,健骨强筋,善补劳伤”,《食疗本草》曰其“……坚筋能老,除风,补益筋骨”。二可明目,《药性论》曰其“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本草汇言》曰:“俗云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壮精益神,神满精足,故治目有效”。三可安神定志,《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唯临睡时嚼服枸杞子一两,凉水即可少饮一半,且晨起后觉心中格外镇静,精神格外充足”。四可补血,《温热经纬》曰其“能补精神气血之耗伤”,《重庆堂随笔》谓其“专补以血,非他药所能及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枸杞子能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显著增加白细胞数量。大量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能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具有调节作用。枸杞多糖还对海马自发电活动有促进作用。此外,枸杞子还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诱变、抗辐射、降血压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12~15 g;水煎、酒浸、蜜丸均可。
【宜忌】脾虚大便溏薄者慎服。
(六)黄精
【药名】黄精。常用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己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
【药材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于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肾填髓,健脾补气,润肺养阴,调和五脏。
【传统应用】
1.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本品能补益肾精,延缓衰老,改善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早衰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单用本品熬膏服,亦可与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等配伍。治内热消渴,可配伍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品。
2.劳倦,口干食少。本品既补脾气,又养脾阴。主治脾胃气虚之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脉象虚软者,可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同用;若脾胃阴虚而口干食少,舌红无苔者,可与石斛、麦冬、山药等益胃生津药同用。
3.燥咳,咯血。本品甘平,能养肺阴,益肺气,治疗肺之气阴两伤,干咳少痰,可单用熬膏服,或与沙参、川贝母、知母等药同用。本品还能益肾阴,用于肺肾阴虚之劳嗽久咳,可与熟地黄、天冬、百部等滋养肺肾、化痰止咳之品同用。《滇南本草》中言其“补虚添精”。
【治髓集解】
黄精,一可强筋骨,《本经逢原》曰:“黄精,为补中宫之圣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草木便方》曰:“黄精,甘平,补土金,填精补髓壮骨筋”。二可健脑,《蒲辅周医疗经验》曰:“黄精丹(黄精、当归)是补方,久服似有促进脑功能的恢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保护脑作用;黄精皂苷可能通过调节机体中的微量元素水平而发挥抗抑郁作用;黄精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能明显恢复动物造血功能;能提高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黄精为主药的黄精地黄丸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延长动物生存期、延长耐饥饿时间。同时,黄精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脂肪浸润有一定作用;能明显减少大鼠迷宫测试中的错误次数,提高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 g,鲜品30~60 g;或入丸、散,熬膏。外用:适量,煎汤洗;熬膏涂;或浸酒搽。
【宜忌】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七)黑芝麻
【药名】黑芝麻。常用别名胡麻、油麻、巨胜、脂麻。
【药材来源】本品为脂麻科(胡麻科)脂麻属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髓,润肠燥。
【传统应用】
1.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本品甘平,入肝、肾经,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明目之功,故常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亦常配伍巴戟天、熟地黄等补肾益精养血之品,以延年益寿。
2.发白脱发,衰老。本品入肝肾经,有补益精血之功,发为血之余,故可治疗须发早白及病后脱发等病症。
3.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肠通便,可用于精亏血虚之肠燥便秘。可单用,或与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等润肠通便之品同用。
【治髓集解】
黑芝麻,一可填髓健脑,《神农本草经》曰:“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玉楸药解》曰其“疗语謇步迟,皮燥发枯,髓涸肉减”,《本草从新》曰其“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乌须发,利大小肠,疗风淫瘫痪”。二可填骨髓,《食疗本草》曰其“润五脏,主火灼,填骨髓,补虚气”,《罗氏会约医镜》曰其“润五脏,益气力,填骨髓,坚筋骨,明耳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黑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有明显的健脑抗衰老作用,可抑制体内的氧自由基,使细胞分裂的代数显著增加;黑芝麻提取物有增加血球容积的倾向;黑芝麻还有益气壮骨作用;以黑芝麻为主的扶桑至宝丹具有抗衰老、养生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浴或捣敷。
(八)墨旱莲
【药名】墨旱莲。常用别名旱莲草、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乌心草。
【药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花开时采割,晒干。
【药性】甘、酸,寒。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益髓,凉血止血。
【传统应用】
1.牙齿松动。本品甘寒,入肝、肾经,能补肝肾之阴,固齿,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牙齿松动。《医灯续焰》中记载其可单用熬膏服,或与滋养肝肾之女贞子同用,或配伍何首乌、桑椹、枸杞子等使用。《滇南本草》言其固齿。
2.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本品归肾经,能滋补肾阴、益阴生髓,治疗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病症。《本草纲目》曰其“益肾阴”,《本草纲目》曰其“乌须发,益肾阴。”
3.须发早白。本品入肝、肾经,有补肾益髓之功,滋养肝肾以乌须发,治疗须发早白等病症。《滇南本草》言其“乌须。”
4.血证(阴虚血热),如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本品长于补益肝肾之阴,又能凉血止血,常用于阴虚血热的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可单用或与生地黄、阿胶等滋阴凉血止血之品同用。此外,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敷,可止外伤出血。
5.劳淋。本品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劳伤肾气而致的劳淋。《唐本草》中言其“主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发眉,生速而繁”;《分类草药性》言其“止血,补肾,退火,消肿。治淋、崩。”
【治髓集解】
墨旱莲可固齿乌发,《滇南本草》曰其“固齿,乌须”,《神农本草经疏》曰其“则须发变黑,而齿亦因之而固矣”,《寿世保元》曰:“旱莲草甘,生须黑发……”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墨旱莲水煎剂对衰老小鼠有明显延缓衰老作用;能增加小鼠胸腺重量,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 g;或熬膏;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绒塞鼻;或研末敷。
【宜忌】脾肾虚寒者忌服。《得配本草》曰:“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九)菟丝子
【药名】菟丝子。常用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
【药材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性】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效】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传统应用】
1.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本品性平,辛以润燥,甘以补虚,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固精缩尿,养肌强阴,坚筋骨。
2.肾虚胎漏,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安胎,治肾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滑胎,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同用。
3.目昏耳鸣,虚劳。本品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而明目,常与熟地黄、车前子、枸杞子等同用。
4.脾肾虚泻。本品能补肾益脾止泻,治脾肾两虚之便溏泄泻,可与补骨脂、白术、肉豆蔻等配伍。
5.白癜风。本品外用能消风祛斑,用治白癜风,可酒浸外涂。此外,取本品补肾益精之功,亦可治肾虚消渴。
【治髓集解】
菟丝子,一可益髓强骨,《本经逢原》曰其“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名医别录》曰其“养肌强阴,坚筋骨”,《药性论》曰其“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二可治耳聋,《本草述钩元》曰其治“疝痔耳聋”。三可明目,《神农本草经》曰其“主久服明目”,《本草新编》曰其治“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两”。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菟丝子可减轻小鼠骨髓循环障碍,使造血功能改善,对粒系祖细胞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菟丝子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菟丝子水提取物还可以改善脑缺血所致大鼠记忆障碍,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能一定程度抑制去血清引起的细胞凋亡,有一定的神经营养作用;菟丝子水提取液能够减轻晶状体浑浊程度,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具有延缓和治疗作用;菟丝子黄酮能够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钙、磷的流失速度,增强骨密度,调整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关系,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g;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宜忌】本品虽为平补之品,但偏于补阳,故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十)山茱萸
【药名】山茱萸。常用别名有萸肉、山萸肉、枣皮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于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药性】酸、涩,性微温。归肾、肝经。
【功效】填精益髓,补益肝肾,涩精。
【传统应用】
1.骨痿不利,腰膝酸软。本品酸涩性收,有补益肝肾、填髓、强骨之功,治疗骨痿、腰膝酸软时,可配伍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渑水燕谈录》曰:“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
2.眩晕耳鸣。本品酸涩,归肝、肾经,涩精益髓,治疗肝肾阴虚髓亏之眩晕耳鸣。《药品化义》曰:“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
【治髓集解】
山茱萸,一可补骨髓,《渑水燕谈录》曰:“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二可治耳目之疾,《药品化义》曰:“山茱萸,滋阴益血,主治目昏耳鸣”,《名医别录》曰其治“……目黄,耳聋”,《药性论》曰其“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三可治腰痛,《日华子本草》曰其“暖腰膝”。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茱萸对皮层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山茱萸新碱可提高线粒体呼吸酶活性,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对局灶性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对氧化应激所致神经损伤有防护作用;山茱萸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善大鼠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认知能力。山茱萸甲醇提取物可显著减轻东莨菪碱诱发小鼠的记忆缺失,提取物马前素在体内有抗遗忘作用;山茱萸总苷对去势后大鼠的骨代谢和骨密度有良性调整作用;此外,山茱萸有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促白细胞增多、解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 g;或入丸、散。
【宜忌】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曰: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十一)石斛
【药名】石斛。常用别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药材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采回后如保存鲜用时,在春、秋季则应及时栽培于细沙石中,放置于阴湿处,经常浇水使根部保持湿润。
【药性】甘,微寒。归肾、胃经。
【功效】益肾滋胃,明目强腰,滋阴益精。
【传统应用】
1.腰膝酸软。本品甘寒,归肾、胃经,有益肾强腰之功,治疗腰膝酸软时,可配伍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药性论》曰:其“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2.阴伤目暗。本品甘寒,归肾经,滋阴清热,治疗肾阴虚髓亏之目暗。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物不见,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淫羊藿)各一两,苍术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圣济总录·石斛散》)
【治髓集解】
石斛,一可定志,《本草正》曰其“却惊悸,定心志”,《名医别录》曰其“定志除惊”。二可健骨,《本草正》曰其“且谓其益精强阴,壮筋补虚,健脚膝”。《名医别录》曰其“益精,补内绝不足……脚膝疼冷痹弱”,《东医宝鉴》曰其“补肾填精,养肾气,止腰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钗石斛有抑制脂质物质过氧化的作用;石斛醇提取物有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抑制血栓形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用法用量】6~12 g,鲜品15~30 g。入复方宜先煎,单用可久煎。
【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曰:“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曰:“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十二)补骨脂
【药名】补骨脂。常用别名有胡韭子、破故纸、补骨鸱、黑故子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本品气香,味辛、微苦。以粒大、色黑、饱满、坚实、无杂质者为佳。生用,或盐水炙用。
【药性】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效】充养骨髓,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传统应用】
1.阳痿,腰痛。本品苦辛温燥,能温肾助阳,治肾阳不足,阳虚髓亏而致的阳痿不孕;亦治肾阳虚衰,风冷侵袭之腰膝冷痛等。治疗时可与杜仲、胡桃肉同用,如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不调、胎气不稳。本品补而兼涩,善于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可单用,亦可随症配伍他药。《开宝本草》曰其“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如治滑精,以补骨脂、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中治小儿遗尿,单用本品炒,为末服;《魏氏家藏方》中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用本品与小茴香等分为丸服。
3.五更泄泻。本品入脾肾二经,能温补脾肾、收涩止泻,治疗脾肾阳虚所致五更泄泻,常与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等配伍,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4.肾虚作喘。本品辛温,归肾经,补肾助阳,纳气平喘,对肾阳虚衰,肾不纳气之虚喘,可奏标本兼顾之效,可与附子、肉桂、沉香等同用,如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白癜风,斑秃。本品外用能消风祛斑,用治白癜风,斑秃,将本品研末用酒浸制成酊剂,外涂患处。
【治髓集解】
补骨脂,一可益髓健骨,《开宝本草》曰其“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本草求真》曰:“因而元阳坚固,骨髓充实”,《现代实用中药》增订本曰其“又用于老人衰弱者之腰痛”,《药性论》曰其“主男子腰痛,膝冷囊湿”。二可明耳目,《日华子本草》曰其“治冷劳,明耳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骨脂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于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补骨脂水提取液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治疗对肝变性及核糖核酸、多种酶活性下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补骨脂多糖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用法用量】常用剂量为6~9 g;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
【宜忌】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大便秘结者忌服。
(十三)杜仲
【药名】杜仲。别名有思仙、木绵、石思仙、丝连皮、扯丝皮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主产于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以皮厚、块大、去净粗皮、断面丝多、内表面暗紫色者为佳。
【药性】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充髓健骨,滋补肝肾,安胎。
【传统应用】
1.腰膝酸痛,肾虚阳痿。本品甘温,入肝肾经,以补肝肾、强筋骨见长,常与胡桃肉、补骨脂等配伍治肾虚腰痛,有标本兼治之功;治风湿腰痛冷重,与独活、桑寄生、细辛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治外伤腰痛,可与川芎、桂心、丹参等同用;治疗妇女经期腰痛,可与当归、川芎、芍药等配伍;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可与鹿茸、山茱萸、菟丝子等配伍。《本草汇言》引《直指》中述:“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
2.头晕目眩。本品入肝经,肝肾亏虚,肾虚髓损可导致头晕目眩,治疗肝肾不足,可与牛膝、枸杞子、女贞子等药同用。
3.胎漏,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固冲任而安胎,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或滑胎,单用或与续断、桑寄生、山药等配伍。《景岳全书》云:“因其气温故缓子宫,因其性固,故安胎气。”
【治髓集解】
杜仲,一可治腰痛,《神农本草经》曰其“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直指》云:“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医学启源》曰“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行”,《女科精华》曰其“性专入肝,补气强筋”,《本草再新》曰其“充筋力,强阳道”。二可强志,《神农本草经》曰其“强志”,同时还能治疗肾虚髓亏所致眩晕。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杜仲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利于骨折愈合,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发生的作用。生、炒杜仲及其醇沉物对小鼠均有明显的镇静及镇痛作用,大剂量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10~15 g。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
【宜忌】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十四)覆盆子
【药名】覆盆子。常用别名覆盆、乌藨子、小托盘、竻藨子。
【药材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置于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
【药性】甘、酸,温。
【功效】固精填髓,益肾缩尿,安神强志,明目乌发。
【传统应用】
1.遗精,遗尿,阳痿。本品甘酸温,主入肝肾,既能固精缩尿,又能补益肝肾,常与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等药同用,治肾虚遗精、滑精、阳痿、早泄、不孕者,如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治肾虚遗尿、尿频者,可与桑螵蛸、补骨脂、益智仁等药同用。《本草通玄》云:“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凝涩之害,金玉之品也。”
2.目暗昏花。本品能益肝肾明目。治疗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者,可单用,或与枸杞子、桑椹子、菟丝子等药同用。
3.虚劳。《本草述》记载:“覆盆子,方书用之治劳倦虚劳等证,或补肾元阳,或益肾阴气,或专滋精血,随其所宜之主,皆能相助为理也。” 《本草正义》谓覆盆子“为滋养真阴之药”。
【治髓集解】
覆盆子,一可强志,《本草正义》曰其“能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日华子本草》曰其“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二可明耳目,《寿世保元》曰其“黑须明眸,补虚续绝”,《得配本草》曰其“明耳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覆盆子有改善学习记忆力能力、延缓衰老等作用。此外,覆盆子还有调节性腺轴,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6 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
(十五)蛤蚧
【药名】蛤蚧。常用别名对蛤蚧、蛤蚧干、仙蟾。
【药材来源】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一般在5~9月间捕捉。
【药性】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助阳益髓,补气养血,补肺定喘。
【传统应用】
1.阳痿,遗精。本品质润不燥,补肾助阳兼能益精养血,有固本培元之功,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遗精,可与益智仁、巴戟天、补骨脂等同用,也可单用浸酒服。
2.肺痿。本品归肺经,质润,长于治肺失濡养,津气亏虚而致的肺叶痿弱无用。《海药本草》中云其“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本草衍义》说其“补肺虚劳嗽。”
3.虚喘,劳嗽咳血。本品入肺肾二经,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常与川贝母、紫菀、苦杏仁等同用治虚劳咳嗽;可与人参、贝母、杏仁等同用治肺肾虚喘。
【治髓集解】
蛤蚧可健骨,《本草纲目》曰其“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玉楸药解》曰其“治喘嗽吐血,消渴癃淋,通经行血,起痿及虚劳羸弱之病”,《现代实用中药》曰其治“……老人足膝弱”。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蛤蚧能增强吞噬功能,增加脾重,增强白细胞移动力,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蛤蚧能显著提高自由基代谢酶活性及谷胱甘肽含量,有抗衰老作用。蛤蚧对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用法用量】3~6 g,多入丸散或酒剂。
【宜忌】外感风寒喘嗽忌服。
(十六)海马
【药名】海马。常用别名水马、对海马、海蛆[幼小海马]。
【药材来源】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斑海马或日本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全年均可捕获,但以8~9月产量最大。捕得后,将内脏除去,晒干;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和内脏后,将尾盘卷,晒干,选择大小相似者,用红线缠扎成对。商品分为海马、刺海马两类。
【性味】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壮阳益髓,调气活血,散结消肿。
【传统应用】
1.阳痿,遗精遗尿。本品甘温,温肾壮阳,治肾虚阳痿、遗精遗尿等症,常与鹿茸、人参、熟地黄等配伍应用;治夜尿频繁,可与桑螵蛸、覆盆子、枸杞子等同用。
2.虚喘。本品补益肾阳,有引火归原之功。治肾阳不足,摄纳无权之虚喘,常与蛤蚧、核桃仁、人参等配伍。
3.癥瘕积聚,血瘀,难产。本品入血分,有助阳活血,调气止痛之效。妇人将产,带之,或烧末饮服,也可手持之。治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可与木香、大黄、莪术等同用;治气血不畅,跌打瘀肿,可与血竭、当归、乳香等配伍。
4.痈肿疔疮。本品外用散结消肿,可治痈肿疔疮。
【治髓集解】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海马提取物对大鼠神经元钙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梗死的预后,缩小梗死体积;海马能延长小鼠缺氧下的存活时间,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显示了较好的抗应激能力。此外,海马还有抗衰老、抗疲劳、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用法用量】3~9 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宜忌】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十七)鹿角
【药名】鹿角。常用别名斑龙角、鹿角。
【药材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花鹿角)”“鹿角脱盘”。一般于冬季或早春连脑骨一起砍下,称“砍角”,或自基部锯下,洗净,风干;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脱落者,称“退角”。
【药性】咸,温。归肝、肾经。
【功效】强骨充髓,温补肾阳,行血消肿。
【传统应用】
1.阳痿遗精,腰膝酸痛。本品咸、温,归肾经。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阳失温煦而引起的阳痿遗精。本品归肝、肾经,温补肾阳,强骨充髓,治疗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脊疼痛等病症。《本草纲目》曰:“鹿角……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
2.阴疽疮疡,瘀血肿痛。本品有温补肾阳,行血消肿之效,用于治疗肝肾亏虚而致的阴疽疮疡及外伤引起的瘀血肿痛。
3.乳痈。本品有散热、行血消肿之效,用于治疗热毒炽盛所引起的乳痈初起。《本草纲目》曰:“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
【治髓集解】
鹿角,一可益髓强骨,《食疗本草》曰其“强骨髓,补阳道”,《外台秘要》曰:“单服鹿角胶,主补虚,益髓长肌”,《名医别录》曰其“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神农本草经疏》曰其“咸温,入肾补肝,故主腰脊病”,《东医宝鉴》曰其“主筋急痛”。二可健脑,《现代实用中药》增订本曰其“对虚弱者,神经衰弱者……能使血行良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鹿角可显著增加股骨密度,缓解大鼠的骨质疏松程度;鹿角盘蛋白增强了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能力,提高了血红蛋白和外周血红细胞的含量,增加小鼠红细胞数量,进而补充了血量;此外,鹿角还有抗疲劳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 g;研末,每次1~3 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宜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十八)鹿茸
【药名】鹿茸。常用别名斑龙珠。
【药材来源】一般分锯茸和砍茸两法。①锯茸: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每年可采收1~2次。②砍茸:此法现已少用,适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老鹿一般在6~7月采收。
【药性】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益精髓,强筋骨,壮肾阳,通督脉,调冲任,托疮毒。
【传统应用】
1.牙齿松动。本品入肾经,有补肾填髓,生精强骨之效,齿为骨之余,故可治疗牙齿松动等病症。《东医宝鉴》中言:“鹿茸能生齿、固齿,令不老,末服、丸服,皆佳。”《罗氏会约医镜·本草》云其“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填精血,补真阳……坚齿牙,治耳聋。”
2.腰脊冷痛,筋骨痿软,五迟五软。本品入肝肾经,既补肾阳,又强筋骨,常与五加皮、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肾虚骨弱,症见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迟缓,齿迟、行迟、囟门闭合迟等;若与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同用,可治骨折后期,愈合不良。
3.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本品甘咸,性温,入肾经,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故能峻补肾阳,益精血,宜用于元气不足,肾阳亏虚,精血亏损而导致的虚劳百损,症见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等,可本品单用或配入复方。临床常与熟地黄、当归、牛膝等补益之品配伍使用。
4.崩漏带下。本品补肾阳,益精血而兼能固冲止带,宜于冲任虚寒,崩漏不止,虚损羸瘦,常与山茱萸、龙骨、续断等同用,也可配桑螵蛸、菟丝子、沙苑子等,治疗白带量多清稀。
5.阴疽,疮疡。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有托毒生肌之效,宜于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或疮疡久溃不敛,常与熟地黄、肉桂、白芥子等配伍。
【治髓集解】
鹿茸,一可治惊痫,《神农本草经》曰其治“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二可固齿聪耳,《神农本草经》曰其“生齿不老”,《罗氏会约医镜》曰其“坚齿牙,治耳聋”,《东医宝鉴·外形篇》曰“鹿茸能生齿、固齿”。三可治骨病,《本草分经·命门》曰其“暖肾助阳,添精补髓健骨”,《日华子本草》曰其“补虚羸,壮筋骨”,《本经逢原》曰其治“腰痛……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名医别录》曰其治“腰脊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鹿茸对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再现、记忆巩固三个不同记忆阶段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进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与小鼠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密切关系;鹿茸多肽能明显刺激软骨细胞和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对骨和软骨细胞分裂及骨折修复作用明显,并能增加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鹿茸多肽对脊髓神经元细胞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可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有镇静镇痛作用;鹿茸能增强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有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的作用,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再生过程,促进伤口、骨折的愈合,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老年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鹿茸对兔抗大鼠淋巴细胞血清所致的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 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
【宜忌】阴虚阳亢者忌服。
(十九)肉苁蓉
【药名】肉苁蓉。常用别名有肉松蓉、纵蓉、地有、从容、金笋、大芸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列当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
【药性】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益精髓,补肾阳,坚筋骨,润肠通便。
【传统应用】
1.阳痿不孕,腰酸筋弱。本品甘温助阳,质润滋养,咸以入肾,能补肾阳,益精血,但其作用从容和缓,难求速效。治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小便余沥或肾虚骨痿,不能起动。
2.肠燥便秘。本品甘咸质润,入大肠能润肠通便,治发汗太过、津液耗伤而致大便秘结,可与沉香、火麻仁同用;可与当归、牛膝、泽泻等同用治肾气虚弱,大便不通,小便清长,腰酸背冷等病症。
【治髓集解】
肉苁蓉可益精髓,强筋骨。《永乐大典》曰其“强筋健髓”,《科学注解本草概要》曰其“为强壮药,功能兴阳道,益精髓,强筋骨”,《日华子本草》曰其“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景岳全书》曰其“暖腰膝,坚筋骨,除下焦寒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苁蓉可提高利血平化小鼠下丘脑、纹状体和脑干一些成分的含量,而对边缘区单胺类神经递质无明显影响;肉苁蓉乙醇提取物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能延长某些动物的寿命;肉苁蓉可对抗慢性悬吊应激法造成的雄性小鼠性行为及学习能力低下,使阳虚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此外,肉苁蓉还有抗氧化和抗衰老、抗辐射、增强免疫、调整内分泌及代谢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10~20 g。
【宜忌】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热结便秘、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二十)仙茅
【药名】仙茅。常用别名有独茅根、独脚仙茅、风苔草、小地棕根、独脚丝茅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秋、冬二季采挖。
【药性】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
【功用主治】填骨髓,补肾阳,益筋力,益智明目。
【传统应用】
1.腰膝冷痛,筋弱无力。本品辛散燥烈,能散寒湿,填骨髓,强筋骨,常与杜仲、独活、附子等同用治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筋骨痿弱无力,不能行走。《海药本草》中言:其“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2.健忘,阳痿精冷,尿频。本品辛热燥烈,善补命门而兴阳,治疗命门火衰,阳痿早泄及精寒不育,常与淫羊藿、巴戟天、金樱子等同用。《普济方·服饵门》云:“仙茅……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长精神,明目。”
3.泄泻。本品温补肾阳而能止泻,用治阳虚冷泻,可与补骨脂、益智仁等药同用。
【治髓集解】
仙茅,一可强筋骨,《海药本草》曰其“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其“补虚坚骨……益阳坚骨”。二可明耳目,《海药本草》曰其“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三可健脑,《景岳全书》曰其“能助神明,强筋骨,益肌肤,培精血,明耳目,填骨髓”,《现代实用中药》增订本曰其能治“神经衰弱……奋发精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仙茅醇浸剂可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具镇定、抗惊厥作用;仙茅对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水提取物能定向诱导骨髓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有抗骨质疏松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并提高其吞噬功能,有增强免疫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3~9 g。
【宜忌】本品燥热有毒,不宜过量、久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二十一)紫河车
【药名】紫河车。常用别名胎盘、衣胞、胎衣。
【药材来源】本品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将新鲜胎盘除去羊膜及脐带,反复冲洗至去净血液,蒸或置于沸水中略煮后,干燥。
【药性】甘、咸,温。归心、肺、肾经。
【功效】填精充髓,温肾益气养血。
【传统应用】
1.失眠,虚劳。本品甘、咸,温,归心、肺、肾经,有温肾补精充髓之功,治虚损劳极,癫痫,失志恍惚。《本草再新》中云:其“大补元气,理血分,治神伤梦遗。”其对于失眠神衰有较好疗效。
2.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肾阳,益精血,可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衰少,症见阳痿遗精、腰酸、头晕耳鸣,单用即可,亦可与补肾阳、益精血药同用。若与龟甲、杜仲、牛膝等同用,可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足膝无力、目昏耳鸣、男子遗精、女子不孕等病症。
3.肺肾两虚,久咳虚喘,骨蒸劳嗽。本品入肺、肾经,能补肺气,益肾精,纳气平喘,单用或与人参、蛤蚧、冬虫夏草等同用,可治肺肾两虚,久咳虚喘,骨蒸劳嗽。
4.缺乳。本品能益气养血,治产后乳汁缺少、面色萎黄、食少气短等,可单用本品,或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同用。
【治髓集解】
紫河车,一可治癫痫,《诸证辨疑录》曰其“治虚损劳极,癫痫,失志恍惚”,《景岳全书》曰其“能补男妇一切精血虚损,尤治癫痫失志,精神短少,怔忡惊悸”,《百药效用奇观》曰其“大补元气,填精益脑……如是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治癫痫之本也”。二可治骨病,《罗氏会约医镜》曰:“凡骨蒸盗汗,腰痛膝软,体瘦精枯,俱能补益”。三可治虚劳病,《本草蒙筌》曰其“疗诸虚百损,劳瘵传尸,治五劳七伤,骨蒸潮热,喉咳音哑,体瘦发枯”,《科学注解本草概要》曰其“为强壮药,功能大补虚损,旺盛新陈代谢”。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河车能减轻疲劳,改善睡眠,改善阳虚状态时能量代谢低下的病理变化;能增强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的新生,升高白细胞;能增强再生过程,促进伤口、骨折的愈合;紫河车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此外,紫河车还具有延缓衰老、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1.5~3 g,重症加倍;或入丸剂;新鲜胎盘,半个或一个,水煎服食,每周2~3次。
【宜忌】凡有表邪及实证者禁服,脾虚湿困纳呆者慎服。
(二十二)灵芝
【药名】灵芝。常用别名有菌灵芝、灵芝草、木灵芝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40~50℃烘干。以子实体粗壮、肥厚、皮壳具光泽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益气安神,化精生髓。
【传统应用】
1.健忘,失眠,心悸,耳聋。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宜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
2.肺虚咳喘。本品味甘,入肺经,能补益肺肾之气,止咳平喘,宜于肺虚咳喘,可单用,或与黄芪、党参、五味子等药同用。
3.虚劳。本品味甘补气,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常与人参、山茱萸、山药等配伍。《神农本草经》言:“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身轻不老延年。”
【治髓集解】
灵芝,一可安神增智,《神农本草经》曰其“增智慧不忘”,《新修本草》曰:“赤芝安心神”。二可聪耳,《神农本草经》曰:“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三可强骨,《神农本草经》曰其“坚筋骨,好颜色”。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灵芝具有镇静作用,能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灵芝多糖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能提高机体免疫活性,还有保肝、提高耐缺氧、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用法用量】作水煎剂内服,3~15 g;研末内服,1.5~3 g,每日2~3次。浸酒服,20%酊剂,每次10 mL,每日2~3次。
【宜忌】无。
(二十三)人参
【药名】人参。常用别名白参、红参、野山参、吉林参、别直参等。
【药材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根,其叶也入药,叫参叶。一般应采生长五年以上的。秋季采挖,特别是野山参,当果实成熟呈鲜红色,较易发现,挖时尽可能连须根一起挖出,除净泥土,晒干叫“生晒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的叫“白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的叫“红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
【功效】益气安神,化精生髓。
【传统应用】
1.失眠多梦。本品甘、微苦,微温,有安神益智之功,可以治疗失眠多梦,噩梦纷纭。如《药性论》曰:“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2.惊悸健忘。本品有补气生津之功,还能益智安神,可以治疗健忘、惊悸。《名医别录》曰: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治髓集解】
人参可养神,《神农本草经》曰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医方十种汇编·药性摘录》曰其“添助精神,定惊止悸”,《本草品汇精要》:“保中守神,生津益气”,《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曰其“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而量大时反而有抑制作用;口服人参干浸膏能增强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人参皂苷可以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与再生;给动物灌服人参浸膏,可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数量增加;人参或其提取物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人参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人参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人参对大鼠和家兔肝脏有保护作用,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此外,人参还有抗衰老、增强抗应激、抗肿瘤、调节心血系统等作用。
【用法用量】3~9 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 g,一日2次。
【宜忌】不能与藜芦、五灵脂同用。实证、热证忌服。
(二十四)黄芪
【药名】黄芪。常用别名有王孙、百药绵、黄首、绵黄首、箭芪等。
【药材来源】黄芪系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药性】甘,温。归肺、脾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精生髓。
【传统应用】
1.肾虚耳聋。本品苦温,有补肺益肾之功,可以治疗肾虚耳聋。《药性论》曰:其“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
2.骨软。本品归肺脾经,补气益肾强筋骨,可以治疗骨软。如《日华子本草》曰:其“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治髓集解】
黄芪,一可聪耳,《药性论》曰其:“主虚喘,肾衰耳聋”,《脉因证治》曰:“黄芪主之,病则耳鸣九窍不和”。二可治骨病,《日华子本草》曰其“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三可治癫病,《日华子本草》曰其“破癫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后期具有造血作用,体外研究也证实黄芪甲苷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防治类固醇性骨质疏松;黄芪具有增强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记忆巩固的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有镇静作用,本品对内毒素处理小鼠肝线粒体结构的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可使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此外,黄芪还有抗衰老,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用法用量】9~30 g。
【宜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