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雌激素失调
雌激素既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重吸收增加成骨细胞的形成,从而维持二者的协同作用防治骨质疏松,又可以通过拮抗神经微管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诱导抗炎蛋白,防止海马神经元萎缩,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生长,从而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雌激素既可以促进骨质对钙的吸收,增加骨骼钙盐沉积,防治骨质疏松,又可以减少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防止海马神经元萎缩,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生长,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与骨质疏松症相关。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下降、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点的骨骼疾病,骨密度较疏松的牙槽骨部位容易受到影响。激素代替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有效措施,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和降低骨转化以缓解绝经后女性骨量丢失,绝经前后启动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可获得骨质疏松性骨折一级预防的好处。动物实验证实,雌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经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骨吸收远高于骨形成,骨量丢失较严重。
有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类药物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对改变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股骨颈BMD、全髋关节BMD、椎体骨折发生率等具有积极意义,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对改变非椎体骨折发生率具有明显趋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与双磷酸盐类联用好于两类药物分别使用,在雌激素药物中巴多昔芬对于提高腰椎BMD的疗效最好,其中40 mg剂量疗效较好。
雌激素的神经保护机制包括血管扩张、清除自由基、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以及抑制β淀粉样物质沉积等。Czlonkowska等指出,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时会异常释放芳香化酶,后者是雌激素合成的重要物质,而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芳香化酶的释放和活性呈损伤依赖性增强,从而促使内源性雌激素的合成。Dhandapani等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雌激素可上调脑内神经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提示雌激素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Liu等发现小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时会释放出具有脂多糖作用的物质,导致亚硝酸盐的产生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上调,这一作用可被雌激素所拮抗。Zheng的实验表明,雌激素刺激小胶质细胞在缺血缺氧早期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bfl-1)表达,表明雌激素可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而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女性绝经期性腺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是引起牙槽骨吸收和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我国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膜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在机械刺激、激素水平变化等作用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等来维持牙周组织的代谢和平衡,参与牙槽骨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