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子稳态失衡

一、离子稳态失衡

(一)钙离子失调

钙离子(Ca2+)作为第二信使,可调节多种重要功能,如分化、增殖、生长、存活、凋亡、基因转录和膜兴奋性等。Ca2+是细胞凋亡的信号之一,其主要储存场所是内质网。当细胞受到外源性化合物影响时,内质网内Ca2+稳态破坏,代谢紊乱,内质网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细胞凋亡。因此,软骨内钙平衡对于减少内质网应激和软骨细胞凋亡有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与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变性及凋亡均成正相关。同时,Ca2+对骨量的促进作用在低钙摄入儿童中表现明显,有研究显示,钙的摄入量可影响膳食蛋白质对儿童骨健康的作用,在摄入钙足够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提高骨密度及骨量。

神经元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需要Ca2+浓度维持在特定范围内。由于神经元对Ca2+浓度水平极为敏感,Ca2+稳态的微小缺陷即可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从而影响正常的神经元活动。有研究表明,Ca2+失调不仅在衰老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亦影响显著,如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症和帕金森病。“AD的钙假说”是其病因假说之一,该假说推测细胞钙稳态失调是AD神经退行性变的主要驱动力。有实验结果表明,内质网钙离子水平在AD和衰老神经元中升高,这也导致神经元Ca2+信号的代偿改变和缺陷。Ca2+信号改变破坏了Ca2+依赖性磷酸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之间的平衡,导致突触和记忆损伤,进而导致突触丧失和神经退行性变。AD小鼠可出现钙稳态紊乱,谷胱甘肽(GSH)被消耗,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可激活钙离子,通过瞬时受体电位M2通道(TRPM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通道进入海马神经元,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这说明高Hcy可提高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并与氧化应激途径相联系,从而诱导神经元损伤。

钙稳态在骨关节系统及神经系统中均发挥重要作用。钙稳态失衡,可致骨髓及脑髓范畴内的一系列病变,引起骨关节炎、儿童骨质异常、骨健康受损以及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并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的参考和作用靶点。

(二)钠离子代谢异常的影响

慢性低钠血症可导致步态不稳、骨量和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和全因死亡率增加。在一项无症状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发现,轻度低钠血症患者摔倒的可能性比对照组增加了67倍。另有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骨折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是非骨折患者的2倍。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调节培养基中的钠浓度,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然而在检测不同浓度钠离子对成骨细胞AKP活性的影响时,发现低浓度Na+ (1×10-4 mol/L)可提高AKP 活性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Na+(0.5 mol/ L、1 mol/ L) 可降低AKP 活性,使成骨分化功能减弱。这提示Na+浓度变化可影响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研究表明,钠离子代谢的异常可能不仅仅局限于骨骼,还可能涉及其他器官,包括大脑和心脏、睾丸、肾脏等。低钠血症大鼠骨密度显著降低和骨结构改变,提供了低钠血症导致骨质疏松的证据,而高钠血症可造成神经系统病变。血钠浓度过高可形成高渗状态,使细胞内水分渗出,导致细胞失水,特别是脑细胞失水,易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头痛、易激动、兴奋等,而后逐步发展为震颤、抽搐、昏迷,甚至因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死亡。在脑出血急性期并发高钠血症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脑出血患者一旦出现高钠血症通常是病情危重的信号,预后多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