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归液生髓药
(一)巴戟天
【药名】巴戟天。常用别名有巴戟、不凋草、鸡肠风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主产于广东、广西。全年均可采挖。
【药性】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补肾阳,强骨舒筋,归液生髓。
【传统应用】
1.骨痿不利,腰膝酸软。本品辛温能散,有温补肾阳、填髓、强骨、祛风湿之功,治疗骨痿、腰膝酸软时,可配伍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利,可配伍羌活、杜仲、五加皮等。《罗氏会约医镜·本草》曰:其“强阴益精……健筋壮骨。”
2.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心神不宁。本品甘润不燥,入肾经,补肾助阳,能治疗阳痿。《药性论》中巴戟天“可治虚羸,阳道不举”。在《景岳全书·本草正》中谓巴戟天,“阴中阳也。虽曰足少阴肾经之药,然亦能养心神,安五脏,补五劳,益志气,助精强阴。治阴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梦鬼交,遗精,溺浊,小腹阴中相引疼痛等证。制宜酒浸去心,微炒,或滚水浸剥亦可。”
【治髓集解】
巴戟天,一可强筋骨,《神农本草经》曰其“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罗氏会约医镜》曰其“健筋壮骨……养心安神,安五脏”,《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巴戟天添精补髓主延年,解去腰疼诚有效……除风强筋益力”,《医方十种汇编·药性摘录》曰其“治五劳七伤,腰膝疼痛”。二可健脑益志,《景岳全书》曰其“安五脏,补五劳,益志气”,《现代实用中药》增订本曰其“为强壮药,能增强脑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巴戟天水煎膏能显著改善利血平化小鼠的脑内单胺递质水平,水溶性提取物具有抗抑郁活性;巴戟素能增强大鼠海马脑片的突触传递长时程延长效应,延缓脑组织衰老,提高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并对缺氧导致的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巴戟天中的某些成分直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升高血浆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巴戟天水提取物能显著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此外,巴戟天还具有延缓衰老、抗肿瘤、免疫促进、抗疲劳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10~15 g。
【宜忌】阴虚火旺或素有湿热者均不宜服。
(二)狗脊
【药名】狗脊。常用别名有百枝、狗青、苟脊、金毛狗脊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江西。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以片厚薄均匀、坚实、无毛者为佳。生用或砂烫用。
【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强骨髓,补肝肾,归液生髓。
【传统应用】
1.腰膝酸痛。本品补肝肾,强腰膝之功,可用治肝肾虚损,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可与杜仲、牛膝、鹿角胶等配伍。
2.肾虚不固之遗尿尿频,带下病。本品有温补固摄作用,治肾虚不固之遗尿尿频,可与补骨脂、益智仁、杜仲等配伍;若冲任虚寒,带下过多清稀,宜与鹿茸、艾叶、桑螵蛸等同用。
3.风湿痹痛,腰痛。本品苦温,能温散风寒湿邪,甘温以补肝肾、强腰膝、坚筋骨,能行能补,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常与杜仲、续断、五加皮等同用。此外,狗脊的绒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于金疮出血。
【治髓集解】
狗脊,一可强筋壮骨,《神农本草经》曰其“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玉楸药解》曰其“通关利窍,强筋壮骨,治腰痛膝疼,足肿腿弱”,《名医别录》曰其“坚脊,利俯仰”,《本草纲目》曰其“强肝肾,健骨,治风虚”,《药性论》曰其“肾气虚弱,补益男子,续筋骨”。二可治目暗,《名医别录》曰其治“……少气目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狗脊提取物能提高骨皮质和骨松质的密度,可以使骨小梁的连续性更好,狗脊各炮制品可以减少骨量丢失,促进骨形成,可以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另外,狗脊有保肝、抗氧化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6~12 g。
【宜忌】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
(三)淫羊藿
【药名】淫羊藿。常用别名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
【药材来源】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药性】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肾阳,强骨髓,强志,归液生髓。
【传统应用】
1.阳痿遗精,筋痿。本品辛甘,性温燥烈,功能补肾阳,长于壮阳起痿,宜于肾阳虚衰之男子阳痿不育,可单用或与其他补肾壮阳药同用。如《食医心镜》单用本品浸酒服,以益丈夫兴阳,理腰膝冷痛;治肾虚阳痿遗精,常与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等同用。
2.健忘。本品辛甘温,有补肾强志之效,可用于治疗肾阳肾气亏虚,清窍失养,精衰神亏的健忘之症。
3.风寒湿痹,麻木拘挛。本品辛温散寒,祛风湿,入肝肾强筋骨,治风寒湿痹,尤宜于久病累及肝肾,筋骨不健,或素体肾阳不足,筋骨不健而患风湿痹证者,可与威灵仙、巴戟天、附子等同用。
【治髓集解】
淫羊藿,一可强志,改善记忆,《神农本草经》曰其“益气力,强志”,《日华子本草》曰其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二可健骨强腰,《日华子本草》曰其治“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景岳全书》曰其“暖下部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壮真阴”,《玉楸药解》曰其“荣筋强骨,起痿壮阳,滋益精血,温补肝肾”,《科学注解本草概要》曰其“功能坚筋骨,益气力,补肾虚,兴阳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淫羊藿提取物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及骨吸收,又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使钙化骨增加,不但能预防大鼠骨质增生,还能防止激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淫羊藿提取物有浸润麻醉作用,20%提取液对家兔有明显的椎管内麻醉作用,还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镇静和催眠作用,能提高老龄大鼠下丘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延缓脑组织衰老,改善学习记忆行为;此外,淫羊藿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 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
(四)益智仁
【药名】益智仁。常用别名有益智仁、益智子、摘芋子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海南、广东。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以粒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
【药性】辛,温。归脾、肾经。
【功效】摄液填髓,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传统应用】
1.健忘,心气不足。本品归肾经,有暖肾固精之功,又能通心肾君相之气,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故能治疗心气不足,肾气虚衰而致健忘等心脑病症。《本草纲目拾遗》曰其“益气安神”,《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其“益智安神”。
2.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本品暖肾固精缩尿,补益之中兼有收涩之性。治疗梦遗滑精,常与乌药、山药等同用;治下焦虚寒,小便频数,以益智仁、乌药等分为末,山药糊丸。《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明医指掌·药性歌》云:“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3.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脾主运化,在液为涎,肾主闭藏,在液为唾,若脾肾阳虚,统摄无权,则口多唾涎。本品能暖肾温脾,开胃摄唾,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利,常与干姜、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若中气虚寒,食少,多涎唾,可单用本品含之,或与理中丸、六君子汤等同用。
【治髓集解】
益智仁可益智安神,《本草纲目拾遗》曰其“益气安神,补不足”,《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其“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徐大椿医书全集》曰其“开心益智,能通君相”。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智仁糖浆有增强记忆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水提取物可显著改善脑老化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水提液有较强的抗疲劳能力和抗高温能力。此外,益智仁还具有延缓衰老、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3~9 g。
【宜忌】阴虚火旺及实热者忌服。
(五)麦冬
【药名】麦冬。常用别名有麦门冬、寸冬、簧冬等。
【药材来源】本品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四川。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曝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以肥大、淡黄白色、半透明、嚼之有黏性者为佳。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生液养髓,润肺生津,清心除烦。
【传统应用】
1.失眠。本品归心经,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宜与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养阴安神之品配伍;治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黄连、生地黄、玄参等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本草择要纲目》言其“为补髓通肾气,滑泽肌体之对剂也”。
2.消渴,肠燥便秘。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入胃经,长于益胃生津清热,常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呕吐,大便干结等症。其常与生地黄、玉竹、沙参等药同用,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配伍人参、半夏等益气生津、降逆下气之品,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纳少,口渴咽干等;治内热消渴,可与山药、天花粉、太子参等药同用;治热邪伤津之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等养阴生津之品配伍。
3.干咳,劳嗽,喉痹。本品甘寒养阴,入肺经,善于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咯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桑叶、杏仁、阿胶等清肺润燥之品配伍;常与天冬配伍治肺肾阴虚之劳嗽咯血;治喉痹咽痛,常配伍玄参、桔梗、甘草。
【治髓集解】
麦冬,一可治痿,《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草部上品》曰其治“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二可安神,《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曰其“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三可治虚劳病,《神农本草经》曰其治“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曰其可“滋养、强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麦冬总氨基酸腹腔注射抑制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煎剂有镇静催眠作用;麦冬多糖可明显增加小鼠的脾脏重量,麦冬须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麦冬对小鼠粒系血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此外,麦冬还有清除自由基,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10~15 g。传统认为本品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宜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六)天冬
【药名】天冬。
【药材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挖。
【药性】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
【功效】生液养髓,滋肾润肺。
【传统应用】
1.腰膝酸痛,骨蒸潮热。本品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宜于肾阴亏虚之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等证。治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常与熟地黄、枸杞子、牛膝等滋肾益精、强筋健骨之药同用;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宜与麦冬、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之药配伍。
2.消渴,肠燥便秘。本品还有清热生津作用,可用于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治内热消渴,或热病伤津口渴,宜与生地黄、人参等养阴生津、益气之品配伍;治津亏肠燥便秘者,宜与生地黄、当归、生首乌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品配伍。
3.干咳,顿咳,咯血。本品甘润苦寒之性较强,有较强的滋阴润肺,清肺降火之功,适用于燥热伤肺、肺热咳嗽、肺肾阴虚之肺燥干咳,顿咳痰黏。治燥热咳嗽,单用熬膏服即可;或与麦冬、沙参、川贝母等药同用;治劳嗽咯血,或干咳痰黏,痰中带血,常配伍麦冬。
【治髓集解】
天冬,一可强骨,《神农本草经》曰其“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景岳全书》曰其“上定热喘,下去热淋,苦杀三虫,润滋骨髓”,《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能使“周身之骨得其濡养而骨髓可健”。二可乌发固齿,《备急千金要方》曰:“阴痿耳聋目暗,久服白发黑,齿落生”。三可治癫狂,《万有文库》曰其可治“风疾癫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天冬水煎液、乙醇提取物和多糖成分有很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的作用;其水煎液有增强体液、细胞免疫的作用;皂苷类成分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常用量为5~15 g。
【宜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服。
(七)五味子
【药名】五味子。常用别名有玄及、会及、五梅子等。
【药材来源】五味子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本品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以粒大,色红,肉厚,有光泽,显油润者为佳。
【药性】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固液生髓,益气宁心,收敛固涩,止渴除烦。
【传统应用】
1.梦遗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温而涩,入肾经,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及遗尿尿频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黄等同用。
2.心悸失眠。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
3.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本事方》以之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
4.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于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5.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黄芪、罂粟壳等同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药同用。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在小青龙汤中的应用。
6.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等同用。
【治髓集解】
五味子,一可明目,《日华子本草》曰其“明目,暖水脏”。二可壮骨,《日华子本草》曰其治“烦热,解酒毒,壮筋骨”。三可养神,《医学启源·用药备旨》曰“煎汤服之,使人精神元气两足”,《长沙药解》曰其“精固而神宁,是亦虚劳之要药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可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抗疲劳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五味子多糖不仅可提高衰老小鼠的免疫功能,也可明显促进衰老小鼠神经细胞的发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临床单用五味子制剂治疗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用量】生用,或醋蒸法蒸至黑色,干燥后用,用时捣碎。煎服。常用剂量为1.5~6 g。
【宜忌】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八)柏子仁
【药名】柏子仁。常用别名有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药材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以粒饱满、色黄白、油性大者为佳。生用或制霜用。
【药性】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效】充液填髓,养血安神止汗,润肠通便。
【传统应用】
1.骨弱,腰膝酸软。本品甘润,入肾经,具有充填骨髓,强壮骨骼的功效,故可用于肾虚髓弱而致的腰背重痛、足膝酸软等病症。《名医别录》说:“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2.失眠,心悸、怔忡。本品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心经,《神农本草经》云:“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故本品具有养心安神之功,多用于心之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头晕健忘等病症。
3.阴虚盗汗。本品甘润,兼能补阴以止汗,还可用治阴虚盗汗。
4.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质润,长于润肠通便,可治疗阴虚血亏而致的老年、产后等肠燥便秘。
【治髓集解】
柏子仁,一可养心宁神,《神农本草经》曰其“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名医别录》曰其“疗恍惚,虚损吸吸”,《本草纲目》曰其“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二可聪耳明目,《神农本草经》曰其可使“耳目聪明”。三可治腰痛,《药品化义》曰其“同熟地、龟板、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痛,足膝软弱”,《玉楸药解》曰:“柏子仁,健膝强腰、泽润舒筋”。四可治小儿惊痫,《药性论》曰其“主小儿惊痫”。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柏子仁乙醇提取物对前脑基底核破坏的小鼠被动回避学习有改善作用,能明显改善跳台实验中电惊厥休克所致的记忆巩固障碍;柏子仁乙醇提取物灌胃有明显镇静作用;柏子仁醇提取物有延长慢波睡眠期作用;柏子仁石油醚提取物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突起的生长有轻度促进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3~9 g。
【宜忌】本品质润,便溏及痰多者慎用。
(九)桑寄生
【药名】桑寄生。常用别名寄生、桑上寄生。
【药材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药性】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益精髓,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坚发齿,安胎元。
【传统应用】
1.风湿痹证,腰膝酸软。本品苦燥甘补,既能祛风湿,又长于益髓养血,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损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常与独活、杜仲、牛膝等同用。《生草药性备要》中言其“消热……舒筋活络”。
2.头晕目眩。本品尚能补益肝肾以平肝降压,用于高血压病头晕目眩属肝肾不足者,可与杜仲、牛膝等药配伍。
3.齿脱,发白脱发。本品能益精髓,补肝肾,坚发齿,故长于治疗齿脱、发白、脱发等齿发病症。《本草求真》言:其“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
4.崩漏,胎动不安。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元。治肝肾亏虚,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香附等配伍,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等。《药性论》云:其“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治髓集解】
桑寄生,一可健骨,《神农本草经》曰其“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本草求真》曰其“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日华子本草》曰其“助筋骨,益血脉”。二可固齿,《神农本草经》曰其“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草木便方》曰其“固齿坚肾肋筋骨,安胎下乳疮疡宗”。三可明目,《神农本草经》曰其“明目,轻身通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寄生能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具有调节骨代谢的作用,能抑制小鼠因咖啡因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镇静作用。此外,桑寄生有降压、扩张冠状血管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g;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宜忌】无。
(十)五加皮
【药名】五加皮。常用别名有南五加皮、刺五加皮等。
【药材来源】五加皮系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主产于湖北、湖南、浙江、四川。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切厚片。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切片,干燥。炒制:取原药材,用微火炒至变色。酒制:将五加皮片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取出,晾干,每五加皮500 g,用黄酒60 g,亦可用酒洗。《本草述钩元》曰:“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
【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归液生髓,祛风湿,坚筋壮骨,利水消肿。
【传统应用】
1.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本品有温补之效,能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者,常与牛膝、杜仲等配伍;治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则与龟甲、牛膝、木瓜等同用。
2.风湿痹病。本品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祛寒,且兼补益之功,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治风湿痹证,腰膝疼痛,筋脉拘挛,可单用或配当归、牛膝等;亦可与木瓜、松节等同用。
3.水肿,脚气肿痛。本品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每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配伍;若治疗寒湿壅滞之脚气肿痛,可与木瓜、蚕沙、吴茱萸等同用。《本草再新》曰:五加皮可“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治髓集解】
五加皮,一可治骨病,《名医别录》曰其“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本草纲目》曰其“壮筋骨,填精髓”,《日华子本草》曰其“治中风骨节挛急”。二可强志,《名医别录》曰其“强志意”。三可治目病,《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其“壮筋骨,明目下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南五加所含糖苷提取物能显著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抑制作用,并可拮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五加皮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好效果;此外,五加皮具有抗炎及镇痛、抗疲劳、补益强壮,保护放射性损伤,调整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 g;或酒浸、入丸散服。
【宜忌】无。
(十一)远志
【药名】远志。常用别名有棘菀、苦远志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切段。
【药性】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用主治】归液生髓,化痰消痈。
【传统应用】
1.失眠,健忘,惊悸。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适用于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安神药同用;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石菖蒲同用。
2.癫痫惊狂。本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发狂,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咳痰不爽。本品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故可用治痰多黏稠、咳吐不爽,常与苦杏仁、川贝母、桔梗等化痰止咳平喘药同用。
4.疮疡肿毒,乳房肿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可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用于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内服、外用均可,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
【治髓集解】
远志,一可治脑病,《神农本草经》曰其“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药性论》曰其“治心神健忘”,《本草纲目》曰“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二可治骨病,《日华子本草》曰其“长肌肉,助筋骨”,《罗氏会约医镜》曰其“健筋骨,疗痈毒”。三可治耳目病,《本草从新》曰其“强志益智,聪耳明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远志水浸膏对脑有保护作用,能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修复压力诱导的记忆缺陷,增强动物体力和智力;远志醇提取物可以改善小鼠的抑郁状态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远志水煎剂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远志皂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此外,远志还有抗衰老、抗突变、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常用剂量为3~5 g,外用适量。
【宜忌】有溃疡病及胃炎者慎服。
(十二)石菖蒲
【药名】石菖蒲。常用别名有水剑草、石蜈蚣等。
【药材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性】苦、辛,温。归心、肾、肺经。归心、胃经。
【功用主治】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归液生髓。
【传统应用】
1.失眠,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是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适宜于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健忘惊悸,常与远志、茯神、龙齿、朱砂等安神药同用,治健忘证,常与远志、茯苓同用。
2.癫痫惊狂。本品味辛性温,能利脑窍,豁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之癫痫、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发狂,常与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耳鸣耳聋。本品苦辛性温,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常与远志、人参同用。
【治髓集解】石菖蒲,一可治脑病,《神农本草经》曰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名医别录》曰其“聪耳目,益心智”,《景岳全书》曰其“通九窍,益心智,明耳目”。二可治骨痹,《神农本草经》曰其“主风寒湿痹”,《药性论》曰其“治风湿顽痹”。三可治耳目病,《罗氏会约医镜》曰其“开耳聋,发声音”,《玉楸药解》曰其“治耳目聩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菖蒲有促进学习记忆的作用,水提醇沉液灌服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记忆的作用,对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乙醇造成的记忆障碍式再现缺失,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石菖蒲挥发油具有脑保护、益智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神经元的损害而保护脑组织。此外,石菖蒲还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血栓形成,镇静、抗惊厥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 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十三)老鹳草
【药名】老鹳草。别名老鹳嘴、老鸦嘴、贯筋、老贯筋、老牛筋。
【药材来源】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或野老鹳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淡。以色灰绿、叶多、果实多者为佳。生用。
【药性】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归液生髓,止泻痢,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本品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性善疏通,有较好的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可单用煎服或熬膏,或配威灵仙、独活、红花等祛风通络活血之品。
2.泄泻痢疾。本品能清热解毒而止泻痢,治湿热、热毒所致泄泻、痢疾,可单用或与黄连、马齿苋等配伍。
3.疮疡。本品有清热解毒之功,治疮疡内服、外用皆可。内服可与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等同用;外敷可制成软膏,以治湿毒蕴结之痈疔疮疖、湿疹、烧烫伤等。
【治髓集解】
老鹳草可治骨病,兼具祛风活血之功,《滇南本草》曰其“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本草纲目拾遗》曰其“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其“治腰扭伤”。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老鹳草素对维A酸致大鼠骨质疏松症有对抗作用,老鹳草素使骨钙增高,骨小梁变密集,骨小梁间隙面积变小,骨小梁表面积增大,老鹳草素在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同时,升高血清钙水平,老鹳草素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
【用法用量】9~15 g。
【宜忌】无。
(十四)独活
【药名】独活。别名有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
【药材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归液生髓。
【传统应用】
1.风湿痹痛,筋骨酸痛。本品辛、苦,微温,有较好的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作用。治风湿痹痛,筋骨酸痛配秦艽、威灵仙、红花等祛风通络活血之品。
2.失音不语,口眼斜。本品有很强的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治疗因风中经络之口眼斜,失音不语,可配伍羌活、白芷、防风、川芎等活血祛风之品。
【治髓集解】
独活,一可治脑病,《本草通玄》曰其“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斜”。二可治齿病,《药性论》曰其治“劳损,主风毒齿痛”。三可治眩晕病,《医学启源》曰其“苦头眩目运”。四可治痫病,《神农本草经》曰其治“奔豚,痫痓,女子疝瘕”。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独活煎剂或流浸膏给大鼠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产生镇静乃至催眠作用;独活醇提取物可通过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能够缓解大鼠脂肪肝中脂肪的聚集,降低血清中血脂水平。此外,独活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 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阴虚血燥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