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过活:女性独立的灾祸
“你好,格洛丽亚(Gloria),很高兴终于有机会与您对话……”
这一天是1990年3月里的某天,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拉里·金(Larry King)采访了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神兽的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有一位女观众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打来电话。她的声音很温柔,大家以为这是一位粉丝。但人们很快发现搞错了。“我认为您的运动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失败,”这个甜美的声音指责道,“我认为您是我们美国好家庭和好社会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有几个问题:我想知道您结婚了吗?您有小孩吗?……”被提问的嘉宾很冷静,两次都干脆地回答“没有”。主持人打断了这位来电的女士,想要尝试着圆滑地为她总结一下发言。但这位匿名的女复仇者最后还是撂下了一句:“我认为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该被地狱之火烧死!”[1]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生于1934年,是一位记者。她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积极地捍卫女性权益。她总能让对手感到窘困。首先,她的美貌与丰富情史颠覆了世人对女权主义者的固有印象。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女权主义者提出各种要求,不过是为了掩盖这群不得男人青睐的丑姑娘的酸楚与沮丧。另外,她曾经与现在一直充实而精彩的人生——旅行与发现,行动与写作,恋爱与友谊,这委实为那些认为女人的存在如果没了丈夫和孩子就没了意义的人士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有位记者曾问她为何不结婚,她的回答至今掷地有声:“被圈养的配偶我做不来。”
66岁时,她打破原则结了婚,只为她当时的南非男友能拿到绿卡留在美国。她在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嫁给了他,就在她的好友——美洲印第安人领袖威尔玛·曼基勒(Wilma Mankiller)的家中,婚礼上举行了切诺基[2]式的仪式,紧接着是一顿“美味的早餐”。为了这个场合,她又穿上了她“最漂亮的牛仔裤”。她的丈夫在三年后死于癌症。“因为我们之间有了合法婚姻,所以有些人觉得他应该是我的人生挚爱,而我也是他的挚爱。”几年之后,斯泰纳姆对正在调查美国女性单身状况的记者丽贝卡·特雷斯特这样说道,“那其实是一点都不了解人的独特性。他曾经结过两次婚,也有几个很棒的成人子女。我与几位男士也有过几段愉快的交往。他们至今仍是我的朋友,也是我所选择的家人。有些人一生当中只有一个伴侣,但这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我们的每一段爱都是重要且独特的。”[3]
丽贝卡·特雷斯特提醒我们,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女权主义一直由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主导,她于1963年写出了《女性的奥秘》(La Mystique féminin)一书,强烈地批判了理想的家庭主妇。她为那些“想要平等,但仍然爱着丈夫和孩子”的女性辩护。然而,对婚姻的激烈批判出现在女权运动中,是因为新生的同性恋权益斗争以及女同群体更高的曝光率。但即便如此,对于很多激进分子来说,一个人是异性恋却不结婚,是难以想象的[4],“至少在格洛丽亚出现之前是这样”。因为她与其他几位先锋的出现,1973年的《新闻周刊》(Newsweek)指出:“终于能够做既单身又完整的女性了。”70年代末,离婚率暴涨,达到近乎50%的高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