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伟大的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美国开放、自由的大学校园里,教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欢迎学生与教授进行学术辩论。这些正常的教学行为,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有时也能够碰撞出科学的火花。
卡内基-梅隆大学正是这样一所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高等学府,而李开复跟随的导师——瑞迪教授,更是一位秉持着“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观点的学者。
李开复每次回忆往事的时候,都会想起瑞迪教授对他脱离专家研究系统,独自开始统计学研究语音识别技术时的支持和帮助。因为经过奥赛罗的人机博弈后,李开复对统计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他相信,建立大型的数据库,然后对大的语音数据库进行分类,就有可能解决专家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瑞迪教授得知了李开复的想法后,他不但没有丝毫生气的表情,反而认真地问李开复,“统计方法如何解决‘不特定语者、大词汇、连续性语音识别’这三大问题呢?”听到老师的问题后,李开复长篇大论地用了10分钟的时间,解释了他思考很久的问题,瑞迪教授耐心地听完李开复激情的回答后,温和而平静地说:“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同意的,但是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个有激情的人是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的。”
正是瑞迪教授的这番话,让李开复获得了勇气,去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并最终获得了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科技。同时,这句话也伴随李开复一生,每当他在工作中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时,都会想起瑞迪教授“人人平等”的话语,并积极捍卫对方说话和行动的权利。
这样,在瑞迪教授的关怀下,李开复的研究工作得到了飞速的进展。
瑞迪教授的宽容让李开复感觉到一种伟大的力量,这是一种自由和信任的力量。瑞迪教授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家的精神。瑞迪教授这种“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李开复。这种无言的伟大,让他受益终生,也让他坚持以这种信念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
在瑞迪教授的支持下,李开复开始了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的生活,这样坚持了三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987年5月的时候,李开复的机器的语音识别率从40%大幅度提高到80%,远远超过了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
统计学应用于语音识别初步被验证是正确的方向,李开复的心中充满了喜悦,而瑞迪教授也为这一成果欣喜万分,并决定把李开复的成果带到国际学术会议上去演讲,让世界知道统计学的方法初获成功。听到导师的想法后,李开复鼓起勇气对瑞迪教授说:“这是我自己做出的成果,您可不可以让我自己去讲?”瑞迪教授马上回道:“好啊。那很好,我马上给你订机票。”
就这样,李开复带着自己4年的成果,跟着他的恩师到达了国际学术会议上。这是个国防部赞助的语音识别的国际学术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瑞迪教授让李开复演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一出现,就受到了各高校的瞩目。当时,IBM公司和斯坦福研究院的教授都非常重视这个结果,并找到李开复询问了很多细节。
1988年,当李开复的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语音识别率由80%提高到96%时,他受邀参加纽约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语音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赴会前的一个月,李开复的导师瑞迪博士又给他上了一堂关于市场方面的课。
瑞迪教授对李开复说:“学术演讲的30分钟,你只要讲25分钟就行了,最后5分钟你拿一个话筒传给观众,让他们自己试试,这个系统是不是真的。”
李开复有所顾虑地说:“但是,会场噪音很大,一定会打折扣,达不到96%,而且那么多日本学者,他们的口音我的系统可没听过。”
瑞迪教授回答说:“实际上你的识别率是90%还是96%,没有什么差别,我们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检测你的识别率,而是要造成一个效果,让每个学者终生都会记得,第一次接触不指定语者系统就是在纽约,在李开复的演讲上。”
李开复说:“好吧,照你说的做。但是,识别的速度不够快,让大家等太久不好吧。”
瑞迪教授马上帮他想出了解决办法:“没关系,我让系里面最厉害的黑客来帮你修改程序,帮你做得更快。”
瑞迪教授又说道:“该给你的系统取个名字了,这样他们才知道如何称呼你的系统。”
在李开复提出与瑞迪教授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瑞迪教授给予了李开复无微不至的支持和资助,而当李开复取得了重大成果时,瑞迪教授又对他的成绩表现出由衷的祝贺和欣喜,正是瑞迪教授这种“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才让李开复少走弯路,顺利登上语音识别研究领域的高峰,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初学者,成长为语音识别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