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行囊,再去中国

收拾行囊,再去中国

在官司一审胜诉后,9月14日,李开复就飞到谷歌位于山景城的总部,开始为回中国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李开复刚一到达谷歌,艾瑞克·施密特就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祝贺,并且对李开复在法庭上镇定、沉稳的表现大加赞赏,同时也向他介绍这期间公司雇用的另一位中国区联合总裁周韶宁。之后,李开复的老板艾伦·尤斯塔斯也高兴地找到了李开复,并告诉他有几个他的老朋友要跟他见见面。

于是,李开复又经历了他到谷歌第一天工作时的一件让他高兴、难忘也感慨万千的事情。原来,几百号李开复的老朋友都跑过来给李开复庆祝了。这些熟悉的老朋友,有他的前SGI同事、前微软同事,有谷歌各个部门的员工,还有公司中的所有华人。当他们知道李开复14日正式上班时,特意为他举办了一个欢迎Party。

这次欢迎会是有备而来的,当李开复进入大会议室时,Google的大厨就从另一扇门中推出了一辆载着巨大蛋糕的小车。而李开复看到老朋友们热情的眼神和鼓励的目光时,心中的感觉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他只能微笑和点头。

李开复被推到了话筒前。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演讲,它是历经艰辛之后的一次就职演讲,因此李开复的言语之中更多的是感动,但他还是用一个美国式的笑话开头:“今天是我最兴奋的一天,因为从今天开始,我就不必整天和律师一块儿工作了!”

朋友们都被李开复的幽默感染了,屋子里响起一阵欢笑声。李开复接着说:“其实,我非常感谢我的律师。你们也都知道,我来这里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是我的律师团队不眠不休地为我争取到了自由。过程越是艰难,我为这个公司服务的渴望就越强烈。另外,我真正庆幸的是,我终于可以和你们一起工作了!你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工程师,能和你们一起工作让我非常激动!”

新公司,新环境,Google的一切,都让李开复感觉非常的开心和安心,他感觉自己年轻了10岁。

再一次启程到中国,李开复面临着与以往一样的状况,再回到中国之前,他是“光杆司令”一个,他需要在谷歌总部找到一些优秀的人才协助他一起到中国进行招聘工作。对于这件事情,李开复心里还有些忐忑,因为以他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公司的内部借调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有时候还会引起部门负责人的不满。但是,当李开复找到心仪的对象,试探着想要邀请他们去中国时,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面对李开复小心翼翼的担心,这些谷歌员工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们认为到中国去帮助李开复招聘,对公司是件好事,这种情况,自己的老板肯定不会阻拦的,而且会非常赞同。

已经习惯了以前公司部门之间争抢人才的李开复,遇到这样大度的公司,一时间竟然转不过弯来。他第一次亲身体验了谷歌的企业文化魅力。

最先分配给李开复的是两个产品经理,一个是聪明绝顶的郭去疾,一个是周密精干的俞可。郭去疾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早年做过李开复的学生,后又经李开复推荐去斯坦福读了MBA,他长得圆头圆脑,经常有精灵古怪的主意。而且他很有战略眼光,头脑非常灵活,总能在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第一时间领悟。

俞可是一个聪颖腼腆的产品经理,他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的求学经历非常奇异。小时候,他从北京移民到巴西读完了中学,之后去了美国得州大学读计算机系,最后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当有些人看到他的履历表时,都会惊呼:“哇,你是中国人,又在巴西和美国长大,那你的乒乓球、足球和篮球肯定都特别好!”他就害羞地一笑,说:“哪儿啊,我是中国足球的水平、巴西篮球的水平、美国乒乓球的水平!”对方听了这样的回答,总是禁不住哈哈大笑。

后来,李开复又从IBM雇来陶宁,从别的部门“借”来Ben陆、朱会灿两位工程师。这6个人加上周红,组成了谷歌中国最初的阵容。

这些跟随李开复一起最早到中国进行招聘的人员,都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周红是老谷歌人,她在斯坦福大学读完博士之后就进入了谷歌。因为谷歌对员工待遇非常优厚,年仅32岁的周红,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财富让自己“提前退休”了,但是一听到要和李开复回中国,她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进来。

Ben陆,原名陆韵晟。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又直接考上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也在谷歌工作了好多年。Ben陆看起来非常内向,但是,后来相处时间久了,大家才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有激情的人,而且敢于向权势“挑战”。当谷歌中国的声音不能通畅地传达到总部,或者中国工程师遭遇不公待遇时,总是他,敢于写“义正词严”的邮件向总部严肃地指出问题所在。

朱会灿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并且已经是公司里做过项目最多、最资深的华人工程师了。因此,谷歌中国公司的工程师都管他叫“老大”。后来,朱会灿在李开复的劝说下回国帮李开复带初期的中国工程师队伍,成为谷歌中国最早的一批重量级人物。

陶宁是北大毕业的才女,在微软做过Windows产品经理,在公关策划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才华。加入谷歌后,因为人手欠缺,所有产品和销售以外的工作,从市场、公关、招聘、人事、政府关系到日常公司运营,都由陶宁一手承担了下来。

9月17日,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之后,李开复终于降落在那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北京。

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李开复记录下了自己的心情:“又踏上北京的土地,看到雨后灿烂的天空,感觉真好。就像我最近的两个月中,经过了一阵狂风暴雨,让我更加珍惜雨后美好的天空。”

刚到达北京,李开复就开始了他忙碌的生活。李开复到北京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机构,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工作就是海量的。从一个光杆司令开始,招聘、政府关系、媒体关系、公司选址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从零开始,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辛苦被激情支撑着,李开复的心情格外轻松和兴奋。

在刚到北京几天之后李开复就得知,清华科技园为了欢迎世界上最大互联网公司的进驻,决定打破惯例,同意Google在租用的大厦里建一个厨房,而且谷歌是园区内唯一一家可以在写字楼里建立自己厨房的公司。

回到北京以后,Google中国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李开复启动Google中国的业务。发布会上的所有媒体都只对招聘、选址及政府关系等问题有兴趣,人们已经渐渐遗忘了昔日的诉讼,这也让李开复感到轻松了很多。

在谷歌中国的初建期,李开复和他的6个同事成为谷歌中国的全部员工,并负责所有的招聘事项,包括联络、宣讲以及制作PPT、复印考卷等一系列烦琐的工作。

那是一段既紧张又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