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
李开复是中国人,但在美国生活了30年,到中国工作,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难免会遇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作为一个多文化背景的科学家,他能够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但也有例外的时候。
当时,研究院在面试员工时规定,面试者可以坐火车也可以坐飞机来面试。1999年1月31日,刘挺到希格玛面试,他从哈尔滨坐火车到北京,他很优秀,最终得到了微软的offer。但后来李开复才知道,刘挺认为,研究院说他们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其实潜台词就是让大家坐火车,这样节省费用。
李开复听了这样的话后,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在美国长大的李开复习惯了直截了当的表达。他规定的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意思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选择。这时李开复才发现,由于大家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他有时候无法真正了解员工的内心世界。后来通过找刘挺谈心,才让他解开了心结,明白了李开复的真正用意。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和中国员工慢慢地打交道,李开复才了解到在中国,大家习惯了做老板要求的事情,没有对老板说“不”的习惯。针对这个问题,李开复专门组织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也设计得别出心裁,会议开始时,李开复请凌小宁介绍一下在微软美国多年体验的文化,凌小宁写下了一个让员工诧异的题目——如何对老板说“不”。
“你有权利说‘是’或者‘不’。我们中国人总是以为,我是为老板工作的,所以总是想,老板会怎样想。其实,你做事情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的公司。你拥有这个项目,你就拥有权利。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比开复懂得多,开复也不是万能的……”凌小宁对大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接着,李开复向大家敞开心扉,先讲了“火车票与飞机票”的故事,解释了开诚布公在研究机构中的重要性。同时,李开复向员工们反思了自己作为领导没有很好地了解大家的想法,以至于在工作中让有些员工产生了误解。
听完李开复的发言,一位副研究员站起来,鼓足勇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原来副研究员一直担心自己两年后能否转正,所以造成不能心无旁骛地做研究的结果,而且在副研究员的眼中,“正研”和“副研”之间始终有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感觉副研究员始终不是研究院中正式的一员。
听到副研究员心中的疑虑后,李开复对大家解释了副研究员的由来,因为中国博士生的水平达不到国际标准,所以微软中国研究院才制定了特别的“副研究员”制度,这样在录用人才时就既能保证符合公司的规定,又能不拘一格地招聘到优秀的人才,为研究院的研究工作提供新鲜的血液。同时,针对研究员转正的问题,李开复也给了大家满意的答复:“我想告诉大家,提升‘正研’不一定要等两年。比如徐迎庆,迎庆点子特别多,而且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他是最好的团队合作者,任劳任怨,有话直说。其实,我们马上就要提升他了,今天提前宣布这个好消息,希望大家把他当作榜样,努力争取提升的机会。”
“晋升‘正研’,我们没有名额限制,如果每个人都做得好,每个人都可以提升。”李开复又补充说。
针对如果出现的不能转正的情况,李开复告诉大家自己不能违反公司规定,雇用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员工,但是会发给其一个“企业博士后”,也会给未转正的员工一定的时间,找新的工作。
最后,李开复再次强调了微软中国研究院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成果、懂得团队合作的真正的优秀人才。公司不需要零和思维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会破坏公司的团队精神。
接着又有两位副研究员对工作压力大和工作量大提出了异议,李开复提出了要每个经理必须尊重每位员工的私生活,不能期望“超人”或“非人”的工作时间的要求。
通过这次沟通,研究院里逐渐形成了有话直说的氛围。为了打破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鸿沟,每两个星期,李开复就和“副研”们一起吃一顿饭。
通过不断努力,研究院的气氛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大家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做研究的时候,形成一种团结的合力。
在微软处处能感受到随意而专业的美国西式文化。在茶水间不分级别的工作人员都谈笑风生,从星巴克的咖啡机里接取咖啡。甚至可以伺机到按摩椅上睡半个小时的小觉,而不用担心老板看着不爽。所有的桌面,甚至公司的柱子都设计成可以随时涂写的白板。员工可以一手拿着水果,一手拿起无处不在的记号笔,在桌面上勾画讨论脑子里的创意想法。讨论完毕之后,再用同样无处不在的板擦毫不费力地清除干净。
西方的白板文化,在微软研究院里随处可见。很多美国公司都有白色的写字板,白板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用水墨笔在上面书写,之后可以轻松地擦掉。李开复将白板文化引入了研究院。
白板文化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精神。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写出来,而且允许犯错误,因为白板上的字是很容易抹去的。它更意味着一种团队精神,每个人都不是封闭的,自己的思想可以建立在别人的灵感上。
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李开复知道自己的员工需要时时刻刻保持活跃的思维和放松的状态。这些员工有许多人都来自大学,几乎没有在其他类型公司的工作经验,因此研究院也特意在公司茶水间里营造出一种学院风格,倡导探索、讨论、宽容地接纳各种意见,而没有严格的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一个想法的好坏,一个研究方向能否成功,都靠研究员们的“灵光一现”。在研究院,除了自由宽松的讨论环境外,为了让员工们不分地点地交流、不分级别地辩论,李开复特意多装了一些白板。
为了让白板文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李开复还设计了“白板茶几”,摆在研究院的各个角落。有了“白板茶几”,研究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可以随手把想到的要点写在桌上——桌上有嵌入的白板,这样灵感和创意就可以随时被记录下来了。
在研究院最大的会议室“指南厅”里,可以看到正方形、长方形,甚至圆形的白板桌。还有整整一面的“白板墙”。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白板,成了研究院的一种标志。
细节体现这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微软研究院,白板体现出研究院具有鲜明的学术风格。
正是在这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互相磨合的过程中,李开复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在中国创造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