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时刻,苹果是一生的财富
1995年,苹果公司依然困难重重,并且离职率达到了历史高峰,公司的C00、CF0、CM0已离职,47个副总裁走了29个,很多年轻人都得到了提升。李开复在苹果公司产品部门待了6个月,做出了几个重要的产品。1995年秋天,李开复被苹果公司任命为互动多媒体副总裁。34岁的李开复,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作为副总裁,李开复开始把QuickTime技术面向多平台的互联网推出,他的团队制作多媒体工具Apple Media Authoring Tool,开发QuickDraw3D,与日本Bandai(万代)玩具公司合作多媒体产品Pippin,可以说是Sony Play-station的鼻祖。同时,李开复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让苹果成为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标准,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并没有尽善尽美。
1995年到1996年,苹果继续在风雨飘摇中度过。在最关键的1995年圣诞节期间,苹果决定生产大量低档Mac,最后导致20亿美元的机器无法出清存货。1996年1月,苹果再次裁掉1500人。这一年,斯平德勒也选择了离开苹果。
斯平德勒走后,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直接接任了苹果公司的CEO。1996年,阿梅里奥一上任,就立刻摆出一副力挽狂澜的专家形象。
但是,阿梅里奥并没有得到苹果员工的支持和信任。在头100天里,阿梅里奥只和自己带来的核心团队一起设计公司的“战略计划”,极少倾听广大员工的心声。100天后,阿梅里奥推出了新的战略计划,但是,员工们对这个计划既不理解也不支持,他的声望也开始走下坡路。
半年后,公司业绩继续下滑,阿梅里奥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他不仅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指责员工没有认真工作。
一系列事件过后,阿梅里奥逐渐失去了大多数员工的支持,不久,他就被董事会解雇了。后来,有人这样评价他:“他以为他可以用智慧和经验改变公司的一切,他做了战略决定后就直接开始执行,却没有花时间寻求所有员工的支持。其实,他的战略方案不无道理,但他做事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不是一位懂得倾听、懂得理解的好领导。”
在阿梅里奥的领导时代,李开复开始感觉日子变得令人窒息,当时有更多的新的工作机会开始出现,李开复追寻自己内心的感受,准备离开苹果。
从1995年开始,李开复参加了许多硅谷高层合作的会议,并结识了SUN的CTO、后来成为Google CEO的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网景创始人和“浏览器之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也认识了很多SGI的领导,如SGI的CEO艾德·麦克莱肯(Ed McCracken),总裁汤姆·哲莫卢克(Tom Jermoluk)。
有一天,来自SGI的邀请悄然降临了。李开复接到SGI公司人事部的电话,对方说:“我们现在正在扩张和改组整个公司,公司有很多新的计划,我们的项目有互动电视、3D动画和网络服务器。你过来看看吧,我们目前想收购一些公司,你可以告诉我你想做什么,然后我们针对你的兴趣对公司进行改组。”
这样的盛情邀请,再一次让李开复心向往之。因为一般公司的“挖墙脚”都是因为有职位空缺,然后公司有针对性地请人来“填充”职位,但SGI却针对李开复个人的特点和兴趣,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职位。
和SGI多次交流后,李开复表示自己对互联网最有兴趣,希望能够负责公司的互联网业。SGI遵守了承诺,把所有互联网业务改组成为一个新的部门——Web Products Division(互联网产品部门),让李开复担任副总裁兼总经理,同时,SGI非常尊重李开复的意见,让他“设计自己的工作”。
1996年6月,李开复向阿梅里奥提出辞职,离开了他曾经热爱的、为之奋斗了6年的苹果公司。
虽然离开了苹果,但这6年时光对于李开复而言却是弥足珍贵的,作为李开复工作过的第一家商业性的公司,苹果给了他足够的空间与很好的机遇去学习和成长。
在苹果,李开复真正了解到一个公司对于产品创新的积极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行动。毫不夸张地说,苹果公司可以说是创新和创意的代名词。它推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使全球为之疯狂,这当中的秘诀便是“创新”二字。
在苹果公司,设计师们对每一项新的设计都要拿出10个完全不同的模拟方案,从中挑选出3个,最终决定出一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求这10个方案必须都要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这就保证了苹果的产品能很好地保持着对人们的吸引力,一直保持着苹果的“新鲜度”。不仅如此,苹果公司对于一件新产品的研发,还会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设计会议。第一次是头脑风暴会议,进行自由创新;第二次则将重心转移到应用的开发,挖掘更多的潜在发展可能。严谨、科学的设计方法缔造了完美的产品。
也是在苹果,李开复完成了从研究到产品的转型。他深切体会到了“用户第一”的重要性。苹果重视用户体验和美的设计,真正在乎细节,专注完美,近乎苛求。比如,一个特殊的弹出(ejectdisk)功能,为了能让用户易用,每一台电脑可以多花5美元。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可以牢牢抓住用户的心。因此,苹果成为少数用户用心爱的高科技公司。苹果有改变世界的精神,并且不屑于微创新,励志做出用户自己还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产品。在苹果,李开复看到那些苹果铁杆粉丝是那么爱他们的产品,就算苹果没落的阶段,他们依然付出超额的代价去买性价比并不高的苹果产品。这对李开复日后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有着深深的影响和启发。
另外,经过6年在苹果的浸润,李开复感受到了苹果平等、自由、民主的风气,在这个聪明人聚集的地方,李开复学会了管理聪明人的艺术。其实聪明人是非常难管理的,他们留在公司工作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的:首先他感到公司的领导真的对他用了感情,是喜欢他的,他们也希望公司领导了解他做了很多的事情。当然他们还希望被信任、被放权,这样他们的才华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领导才是真正聪明人喜欢的领导,所以要做一个聪明人喜欢的领导,也很简单,你想怎么被管理,你就怎么管理这批聪明人。
尽管苹果公司开放、自由、鼓励辩论的工作风格,非常适合天才的工程师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李开复看到成功的公司还需要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决策者,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维护公司的文化。告别时刻到了,但是苹果留给李开复的是能够享用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