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死亡后我修的7个学分”
生命的自然规律需要正常的休息和健康的饮食,还需要有适量的运动相配合。当李开复因为忘我的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状况时,身体悄悄地向他发出了抗议,以淋巴肿瘤的形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以前的李开复一直被“幸运女神”包围着,从出生到工作都比较顺利,即使偶尔出现小插曲也被他的智慧和努力轻易化解了,但是这次癌症袭来,却给李开复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健康课。
经过漫长的17个月的积极治疗,李开复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又能回到他的工作中尽情挥洒汗水了。但是经过这场病痛,李开复悟出了很多以前没有体味到的道理。他认为,人在世俗里面很容易陷入现实世界中,而面对死亡时,人们反而容易得到顿悟,了解生命的意义。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生命,不是只度过每一天的日子,也不是只是追求一个现实的名利目标。
每个人在经历过人生的重大变故后,都会收获或多或少的人生体悟,而李开复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更是对自己和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经过这次生死难关,李开复说自己是“修满了7个死亡学分”。
这“7个死亡学分”是从何而来呢?李开复对它做出了一番公开的解释。李开复直言,对自己来说,第一个学分便是“健康无价”。
生病前,李开复的生活被繁忙的工作充斥着,平时在工作中,李开复总是努力的表率者,每天工作到很晚,深夜依然起来回复各种e-mail,早上很早又起来继续工作。在办公室,李开复也喜欢吃简单的比萨、三明治、汉堡等食物,以方便自己能空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工作。下班或者是周末聚餐时,热爱美食的李开复也不会选择健康的绿叶食物或是吃更多的水果。生病以后,李开复才深深体会到,生命最重要。
李开复认识到,一个人要想健康,只要做到睡眠、减压、运动和饮食就可以了。而且重视个人健康,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一切。1周时间里,可以选择每天8小时努力工作,拿几个小时维护自己的健康。这样不但能够做到不耽误工作,也能够很好地维护身体健康,避免生病后再后悔不迭,才懂得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
李开复的第二个死亡学分是:一切的事物都是有它的理由的。人们往往把发生在自己身体上的坏事情,看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因而遭到了惩罚。其实并非如此,大千世界,有着许许多多的玄妙存在,而人类只了解其中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也许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理由,李开复认为,人们应该多思考当一件事发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启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发生一个灾难,是不是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果,而是把它当成因,如果把它当成因,任何的灾难都是学习的机会。也许生病了,是让自己学会生活更健康;当自己无助的时候,是让自己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也许人们只有面临死亡,才能学会自己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李开复的第三个死亡学分是: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和爱。人们在平时的正常生活中,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体味缘分、爱和感恩的滋味。但是,一旦出现生死存亡的大状况时,真正的爱和缘分就体现出来了。李开复在面对癌症时,才发现自己的家人和亲人对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无私的爱。曾经李开复认为自己对母亲很孝顺,每次假期时,都要抽出时间去陪伴母亲。但是,当他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时,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守候,亲人们问寒问暖的照顾,让李开复看到了自己以前对母亲的陪伴是多么的冷漠和应付差事。
生病以后,李开复更懂得了感恩,而且发现感恩也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好,能够感觉到,这就是感恩。再稍微好一点的是别人对自己好懂得回报他。第三个层次就是主动不要求回报付出关怀,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在李开复的生活中,他幸运地享受到了父母、妻子、女儿、姐姐们不求回报的爱。在李开复为了事业忙个不停,并且不断地往返于美国和中国时,妻子和孩子都无条件地支持他的决定,不管这个过程对于她们而言是多么的困难或煎熬。正是亲人这种爱和珍惜,让李开复在工作的时候,一直可以心无旁骛,可以后顾无忧地专心于自己的事业。
李开复的第四个死亡学分是:活在当下。每个人面对死亡时,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亲人和家人,李开复也并不例外。当被宣布患有淋巴癌四期的结果时,李开复就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亏欠了妻子和孩子们那么多陪伴的时间。以前的李开复,总是忙得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妻子和孩子,但是生病后,李开复要让亲人知道自己对他们的爱,想要和他们一起度过人生最难忘的时光。李开复希望在活着的时候,能全心全意地活着,不只是脑子不停地想着自己的公司,而是要开始感受世界上各种美好的东西。
李开复的第五个死亡学分是:经得住诱惑。李开复的父亲在临终前,曾留给他10个字,“有容则乃大,无求则更高”。这是钱穆先生送给父亲的书法,也是父亲一生的写照。李开复直到生病时,才真正领悟出这句话的含义,才明白了看重名利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
李开复认为当一个人特别纠结自己“名”的时候,或许刻意,或者不刻意,都会让自己陷入追求名利的陷阱中。李开复曾经告诉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做最好的自己。但是在如今的李开复看来,如果把最大化影响力这个词发挥到极致,那么就成了每天机械化衡量影响力有没有提升,有没有人听自己的演讲,成为自己的粉丝。其实,这种过分关注自己最大化影响力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名利的一种变相追求。
李开复的第六个死亡学分是:善待每一个人。李开复生病后,才看到自己追求每一件事情影响力最大化的时候,其实就是想认识更多聪明的人。见创业者只见最顶尖的,如果是普通人来找李开复,他会不予考虑,而会见聪明人,成功人则是李开复最为看重的,最后,他把自己的周围都变成社会的顶尖人士。但是李开复病后却发现,如果真的再继续这么做,其实他正在逐渐丧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上大学以后一直让李开复铭记于心的法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李开复被确诊为癌症后,他发的第一条微博内容就是,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李开复慢慢觉醒的时候,才发现在任何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是如此奇妙,每个人都充满着各种不可能,不能因为是普通人就否定了他会创造奇迹的可能。
既然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做评估,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时间允许,李开复会秉承这样的理念,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和一些普通网友交流,每周见一些想要见他的人,哪怕他们从来不认识,哪怕这些人并没有特别光辉的履历。李开复不再吝啬自己对别人的关爱,而是大度慷慨地要去关怀每个人,无论其优秀或是普通。
李开复的第七个死亡学分是:理解人生。在生病前,李开复会认为,人们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要改变世界,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他会把改变世界作为对自己一生的要求。进而每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充满激情地去拼命改变世界。
但是面对过死亡后,李开复的观点改变了。他认为来到人间,有缘认识周围的人,好好体验人生,结交善缘,做事问心无愧,凭良心,做人真诚平等,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学习、成长,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这么做,世界就会变得更好。其实生命里很多东西,并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并没有办法每天衡量,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李开复相信每一个平等的生命都是来到世界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人只有有缺陷才能学习成长,每个人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完善的人。
经过这7个教训,李开复告诫大家,在珍贵的生命旅程中,应该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每天的自己都比以前有进步、有成长,不要想着改变他人,做事问心无愧。要多感恩和爱自己周围的人。对人真诚、平等,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