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骄傲离开学校

带着骄傲离开学校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里,教授们的晋升实行教授终身制,其目的是保证教授的学术研究不会受到政治和商业的牵制。在美国的大学里,新教授有一段六到七年的考察期,学校会考察他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以决定是否授予其终身制教授的职位。

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的大学校园里继续他轻松的工作生活,但是他日益感觉到自己目前的状态离心目中的目标越来越远了,虽然从事的语音识别领域的研究能够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但是大学校园里的研究,多半还停留在发表论文的阶段,而真正转化成产品的科技少之又少。这正戳中了他心目中“让世界因你不同”信念的痛处,让他常常郁郁而不得欢,于是,看似完美的大学教授生涯,其实并不是李开复的“理想国度”。

与此同时,李开复常常要周旋于一些“非学术”类的事情,这也让他感到非常困扰。为了帮学校申请到经费,李开复经常要去找华盛顿议员的助理去吃饭,而且还需要绞尽脑汁讨“国防部经费专员”的欢心。学校里各种杂事也纷扰不断,比如一个“改进校园绿化”的讨论会,李开复都必须要去参加。

正处于理想抱负无法施展的彷徨中时,1990年的一天,李开复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开复,我知道你。苹果公司的两位副总裁对你很感兴趣,他们觉得像你这样的人应该跑出来做真正的产品,你有兴趣过来谈一谈吗?”

接到苹果公司的邀请后,李开复非常激动,苹果公司一直是所有计算机领域的科技人才向往的地方之一,而苹果的热情邀请无疑触动了李开复“跳槽”的神经。

当时,苹果还是计算机行业无法撼动的老大,微软和IBM都只能仰视它,是公认的最酷的公司,它几乎是一个宗教。当李开复收到邀请电话后,他心中不禁想道:“要是去苹果工作,那该有多酷啊!”

彼时,戴夫·奈格尔任苹果下辖ATG研发集团的副总裁,休·马丁是MacⅢ产品组的负责人,在这个组里,乐观的技术人员希望把MacⅢ做成集无线上网、语音识别和视频会议为一体的最酷的产品。此二人都在为自己的团队寻找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而李开复恰恰是他们同时感兴趣的人,李开复语音识别的背景,正好与苹果要做的MacⅢ产品的一部分是吻合的。

1990年,李开复降落在苹果公司的所在地——加州硅谷的库帕蒂诺市,一下飞机,他就被眼前生气勃勃的美景吸引住了,这里似乎没有季节之分,葱郁的植物和晴朗的天空,都让李开复觉得精神振奋。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见到了两位赫赫有名的副总裁,休是位专业的技术性管理者,他的眼中闪烁着满满的“科技的火花”,因为从事职业经理人的时间比较长,他喜欢盯着人的眼睛说话,一见面就兴趣盎然地与李开复谈论苹果Mac的发展前景。

戴夫则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长者,花白胡子,笑起来像个圣诞老人。到了加州以后,戴夫并没有在办公室里会见李开复,而是把他请到了自己的家中。在戴夫家诗情画意的葡萄园里,李开复和戴夫边走边聊,戴夫的太太还端来了酿好的葡萄酒,透明的玻璃杯和深红的琼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看似一场轻松的谈话,却让李开复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开复,你看,施乐最早发明了图形用户界面,但是没有成功推出来,而苹果最后造就了图形用户界面,现在为很多人所使用。苹果的发明正在影响着许多人。”戴夫不紧不慢地说,“我们现在在做MacⅢ,想把语音的部分融进来。开复,不要怪我这句话有翻版乔布斯那句名言的嫌疑,但是,你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要来真正地改变世界?”

最后一句话,直接“击中”了李开复。

对李开复而言,大学时期哲学教授让世界“make a difference”的话语,就一直鼓励着他坚决地进行人生的选择,而他本人聪明、上进,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了热情,自然无法忍受自己一直默默无名。面对着直击心灵深处的邀请,在那一刻,李开复的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他要到硅谷去,他要加入苹果。

尽管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再从事卡内基-梅隆大学里的研究工作,但是想起瑞迪教授多年来对自己的栽培和帮助,想起校园里的同事和生活,李开复的心中难免会生出愧疚和不舍。但是,李开复还是做了个深呼吸,鼓足勇气来到了瑞迪教授的办公室。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你可能会有点儿意外,不过我已经为此想了很久。最近苹果的人来找我,希望我去那里工作。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酷的公司,我看了那里的技术,很棒。因此,我,”李开复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想去。”

“噢?”瑞迪教授听到后非常吃惊,他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沉默了几秒钟,从失望的神情中回到了平静,“你真的想好了吗?”

“是的,老师。”

“我觉得很好,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一直留在研究领域,包括我在内。如果你觉得去苹果工作更能发挥你的价值,那么,你就去吧,好好干!”

瑞迪教授作为一个有着博大胸怀的学者,一直有着“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那种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怀。更何况,在面对自己的爱徒时,他总会流露出父亲般的肯定和尊重。他对李开复寄予着深厚的感情和希望,他希望李开复人生的道路,每一步都能走得更好、更快乐。

在得到了瑞迪教授的首肯后,李开复带着骄傲,离开了自己学习四年半、工作两年的熟悉的大学校园,投身到真正“改变世界”的产品研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