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理想主义的童话企业

充满理想主义的童话企业

从1998年到2005年,李开复在微软公司工作了整整7年。但是,在微软总部工作的最后一段日子,李开复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已经无法在微软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发出,在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环境下工作着,价值的缺失感以及精神上的落寞让他备感煎熬。

于是,李开复心中“世界因我不同”的声音又开始觉醒了。从2005年3月开始,李开复开始思考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他又要实现一次工作的更换,并且目标非常明确:归宿在中国,他希望这份工作与自己的理想结合,在中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李开复的优势在于既理解美国公司的文化,又了解中国的国情,同时还有在中国工作的经验。因此,他想在跨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工作,并成为中美之间沟通的桥梁。这个时候,一家活泼又神秘的公司进入李开复的视线,这就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Google公司。

Google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1998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生拉里·佩奇和希尔盖·布林手中诞生。不久之后就成为全球搜索领域的领头羊,其市值远超同领域的雅虎、美国在线、亚马逊等。Google覆盖全球250多个国家地区,每天有超过2亿的搜索请求,年度利润在40亿美元以上。Google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企业,其收益在5年内增长了437%。而且Google公司内部就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谷歌总部位于山景城,山景城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是硅谷的主要组成部分,谷歌的总部就在斯坦福大学旁边。它的建筑很奇特,四座大楼组成的楼群,通过二楼悬空的“廊桥”连在了一起。这组大楼原本是SGI公司的,后来,SGI的利润大幅下滑,迫于财务压力,就把这组大楼以3.1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谷歌。

Google的美国总部的管理模式,延续了较为完善的福利制度,包括免费三餐、免费医疗、滑雪旅游以及洗衣服务等,同时,还为员工个人培训提供补贴。

此外,Google还将员工20%的工作时间规定为员工自由支配时间,此举是为了鼓励员工开发新产品,以减少公司对互联网搜索广告业务的过度依赖。

因此,员工在Google的办公室生活一个月不是没有可能。除此之外,Google的员工上下班不用打卡,可以带宠物进办公室,玩游戏、聊天、看网络视频等诸如此类,在别的公司必须在老板或主管不在的情况下偷偷摸摸进行的“不务正业”之举,在Google都可以明目张胆地进行,根本不用担心被人发现而遭受批评。

在Google,员工不必时刻西装革履。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在适合自己的“时区”内工作,员工可以凌晨5点就开始忙碌,下午休息,也可以整晚工作,白天休息,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工作制,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工作操守的充分信任。

Google在鼓励员工尽量保留个性作风之外,保证互不干扰也是公司的一项优良传统。在需要相互交流的时候,大家会把五颜六色的懒人椅滚到一起,聚首讨论;或者钻进白色的“帐篷”召开小型会议。一个人想清静时,也可以坐到大块积木围起来的小区域里尽情思考。困了、累了,可以到沙发上找个最舒适的姿势酣睡。

Google的整个办公室,采用了不同的色调搭配,明亮鲜活。这些都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每个办公室都有员工自己命的名字,极富个人色彩。

在Google,人人平等,这里的管理职位更多是强调服务,平等地聆听每个员工的心声和需求,很符合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工程师最受尊敬。人人都可公平享受办公空间,员工可以去总裁的办公室办公,总裁也可以到员工的办公室处理公务。

正是这种平等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和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着Google员工的创造力。

在Google,工作就是生活,与其说它是一个公司,不如说它是一个享受休闲生活的绝妙去处。因为,即便是花钱去休闲场所享受自由时光,人们也不会一次性享受到Google那样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只有在身心彻底放松的状态下,人才有激情去做事,也只有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创造的灵感之光才能乍现。Google真正以人为本,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员工将最佳的状态用于工作。

除此之外,Google公司还奉行“自由+透明”的价值文化,在Google,每个人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然后按照相同的兴趣结合成一个个的团队。每个人考虑的重点都是如何能让公司更好、如何做出对用户有意义的产品,而不是如何扩张自己的帝国。每个人都是透明的,没有秘密,更没有“三角沟通”。

这些都是谷歌王国里真实的童话。当“卡通王国”的神话在硅谷不断上演时,一个和Google有关的工作机会出现在李开复面前。

2005年5月的一天,李开复打开新浪网,看到了“Google在中国将大有作为”的专题网页,打开后,李开复知道Google已经在中国购买了google.cn的域名,也准备在上海开设办公室。回到中国,去一家很酷的公司,做一项创始的工作——Google正是三者最好的结合,这正是李开复梦寐以求的机会。

当看到Google准备进入中国市场时,李开复燃起的工作热情使他激动不已。于是,李开复主动在网上搜索了Google总裁艾瑞克·施密特的电子邮箱地址,发出了希望加盟Google的意向。同时表明了愿意去中国工作的意愿,李开复又一次选择了“遵循内心的选择”的行动。

当天晚上,效率奇高的Google就向李开复伸出了橄榄枝。Google的高管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拨打了李开复的电话,他告诉李开复,Google的高管们对李开复非常感兴趣,并一致认为“能得到李开复是最好的”。